专访 | 细说D8000平板耳机-专访final社长细尾満
还记得去年(2016)采访东京耳机春季耳机祭的时候,我顺道拜访了日本final位于神奈川的总部,当时由社长细尾满先生亲自接受专访,他对自家产品研发的细心与坚持,以及对于未来产品的规划策略都让我留下非常印象深刻,当时细尾社长曾经透露的产品计画,延续到今年来观察,都正在逐步付诸实践当中,不过还没有全部实现,表示将来还有很多新东西值得耳机玩家们期待!
final最新发表平面振膜耳罩耳机D8000。(图/final原厂提供)
不过,才间隔一年多,为什么又要专访final呢?这得稍微解释一下,就在2017东京秋季耳机祭(Tokyo Headphone Festival 2017 Autumn)开展前大约一个多星期,代理商世货告诉我,确认final将会展出旗下最新开发的D8000平面振膜耳机,强调使用了独特的AFDS技术,这个技术我没见过,光看书面资料也无法完全理解,我心想既然如此,不如直接跟原厂面对面,由他们来解说D8000的设计理念与技术细节,于是就促成了本次专访,在此特别感谢代理商的帮忙。
专访时间是在耳机祭开展前一个小时,而我又提早了半小时抵达会场,也就是大约9点30分左右,观察了一下现场状况,展览接待处早已准备就绪,展览专刊文宣、工作人员也大致就定位,等待11点正式开展。不光是工作人员早,连参观民众也来得很早,已经有约10多人在现场排队等候了,请注意,这个耳机展是免费自由参观的,竟然还有这么多玩家愿意提早到场,显然是真爱呀!
耳机祭开展前一个小时,接待处早已准备就绪,展览专刊文宣、工作人员也大致就定位,等待11点正式开展。
为D8000设置专属聆听空间
10点整,final海外营业部的李清安先生将我引导至专访地点,但我们来到的是8楼“研修室”,而非耳机展的公开展出楼层。一问之下才知道,final非常重视这次发表的新耳机,希望能让参观来宾能够在安静环境下,聆听到D8000的真正实力,所以原厂特别租了一个专属空间,只展示3套D8000没有别的,而且刻意将3套耳机分设于三面墙壁拉开距离,避免相互干扰。想聆听的参观民众得先到活动会场的摊位前抽取预约券,再依照券子上面的时间前往专属“研修室”试听,这样的规划方式相当值得国内厂商借镜。
想要试听D8000得先去展览摊位抽取视听券,再依照券子上的时间到现场报到即可,每人限时15分钟。
现场搭配D8000的器材是Chord Dave,另外还有Questyle CMA400i。
E系列即将推出线控版本
回到正题,本次专访对象依然是final社长细尾满先生,我和细尾社长已经是第二次见面,不需要太多客套话,而且时间有限,我们就直接谈起产品相关问题。首先他告诉我,早先推出的入门级E系列耳道耳机,在日本地区的销售状况非常好,可能是5千円等级当中卖得最好的耳机,不只日本卖得好,据说台湾这边也有相当不错的销售成绩。不过细尾社长提到,目前推出的E2000/E3000并没有通话麦克风,可是在欧美地区必须要有麦克风才能进入Walmart之类的大型卖场,所以近期也在欧美地区推出了具备麦克风的本版,日本当地也开始发售,接下来台湾这边也会跟进推出。
专访前一天我在逛知名电子大卖场时,发现final竟然有专属的柜位,而不是和其他耳机打散在一起,连柜位设计就很有final展览时一贯原木风格。
D8000由自家工厂生产製造
接下来就是本次的重点产品-D8000平面振膜耳机(或称平板耳机),先看外型设计,基本上是延续自家Sonorous系列耳罩耳机,不过改换成开放式设计。细尾社长提到,D8000几乎大部分的部件都是可以拆解的,一方面是有利于售后维修服务,另一方面是未来可以做升级更新,譬如将来要是推出了新一代的振膜,只要将耳机送回原厂更换新振膜就可以了,不用整副耳机换掉。
D8000几乎大部分的部件都是可以拆解的,一方面是有利于售后维修服务,另一方面是未来可以做升级更新。(图/final原厂提供)
还记得去年拜访final总部仅能参观Showroom,因为当时他们才刚刚搬迁新地点,工厂还没有完全整理好,但这次细尾社长告诉我现在已经将整个工厂建构完成了,就是希望将品质管理做到最好,不仅是在自家工厂组装而已,需乎所有零件都是由final自己生产(强力磁铁除外),不用其他公司生产的零件,一方面是要追求品质,另一方面要避免发生零件供应短缺或是在运送时可能出现问题不易管理的状况,所以final这次把所有的产线都放在自家工厂,方便管理的同时也对品质严格把关。
D8000不仅组装,大部分零件都是在final自家工厂内生产製造。(图/final原厂提供)
计画于海外成立维修中心
细尾社长特别提到,目前D8000的生产、维修设备只有final总部才有,所以目前购买D8000的用家,万一发生任何故障只能先送回日本原厂进行维修,不过未来希望能够在海外地区成立维修中心。为什么这么困难,非要送回日本才能修呢?细尾社长解释,因为单体里面有使用强力磁铁,磁铁的压力(应该是指磁铁互斥的力量)有将近10公斤之多,如果自行拆解的话很有可能会“弹”开,因此需要专用的维修设备拆解才安全。
期许final成为传世经典
也因为要让耳机能够支撑住这个力量,製作耳机的材料选择也经过特别考量。耳机外壳是用铝合金车製而成,表面有低调的黑色涂装,靠近细看有单眼相机/镜头表面的涂装质感,细尾社长说,这是仿效徕卡相机的概念,希望final耳机能够和徕卡相机一样成为经典。
靠近D8000细看有单眼相机/镜头表面的涂装质感,细尾社长说,这是仿效徕卡相机的概念。
(图/final原厂提供)
耳机架也是专为D8000开发的,很巧妙地“卡在”支架两侧撑住耳机,不像一般耳机架会挤压到头戴内侧的衬垫,光是视觉上有很有空气感,而且很有精品展示的味道。至于随附的耳机线有3.5mm、6.3mm两种端子,线芯导体材质为OFC无氧铜,当然您也可以选择final自家开发的升级线材,有3.5mm、6.3mm非平衡端子还有2.5mm、XLR平衡端子可以选购。
耳机架也是专为D8000开发的,很巧妙地“卡在”支架两侧撑住耳机。(图/final原厂提供)
0.012mm超薄振膜,口径达70mm
至于内部设计上,平板振膜本身的材料是PET口径达70mm,但是厚度仅0.012mm,利用自家独特的加工技术将振膜强化,并且在振膜表面印刷上金属电路薄膜。有别于一般常见的栅状电路,D8000采用漩涡状的同心圆设计,而且振膜两面都印有同心圆金属电路,据说製作难度非常高,很多厂商是做不出来的!
为什么一定要使用同心圆而非常见的栅状设计?细尾社长认为,从物理特性来看,在驱动平面振膜时,栅状设计在一些留白的位置会因为驱动力道不平均,导致振膜振动不一致。相对的同心圆设计能够产生比较平均的力道,搭配0.012mm的超薄振膜能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也强调同心圆设计的低频表现会更好。
D8000使用的平面振膜口径高达70mm,厚度仅0.012mm。
独家AFDS系统
会让D8000拥有良好低频的另一项关键要素,就是final自家开发的AFDS(Air Film Damping System)技术。细尾社长先给我看了一份简报,里面提到平面振膜的基本设计就是将一片印有金属电路的薄膜夹在两块磁铁中间,当振膜振动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振动的幅度过大而触碰到磁铁,这时候就等于产生失真了,有可能会出现瞬间的高频,当然听起来是不好听的!
(图/final原厂提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厂商会把振膜加厚,或是涂抹振动吸收剂,避免振膜运动的幅度过大,但是这样的解决方式会使得振膜质量增加,会影响到高频表现。还有一种方法是将振膜与磁铁的距离拉开,确保两者不会触碰到又不会影响高频,但是另一方面却会造成低频音压不足,简单来说就是听起来没低频!最后一种方式是将耳罩改为密闭形式,来弥补低频不足,可是这样的设计又会损失了原本的开放听感。
至于final的解决方法就是AFDS系统,细尾社长进一步解释,空气与振膜之间会有摩擦力,我们称之为空气粘膜,为了要去控制这个粘膜的摩擦力,所以采用了AFDS这个系统做控制。在振膜两侧与强力磁铁之间各有一块金属冲孔片,这个金属冲孔片有非常细微的孔洞,至于开孔尺寸的大小、冲孔片与振膜之间的距离都是经过精密计算而来的。至于什么是空气黏膜?细尾先生做了一个示范,他拿一张A4纸水平轻放到桌面上,当纸张快要触碰到桌面的一瞬间会稍稍减速,看起来就好像中间有一层无形的空气阻尼一样。藉由这个自然产生的“空气粘膜”避免振膜触碰到冲孔片,同时还不必增加振膜质量又能保持开放的听感,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平板耳机低频不足的问题。
追求“开放感”的耳罩设计
结束了吗?还没有,final认为这样还不够,所以这次特别在和肌肤最亲密接触的耳垫部分下功夫。不过老实说,这次使用的耳垫从外表看起来有些普通,不像皮革或是绒布那样看起来有高级感。final解释这是的设计特别注重通风性,耳垫布料拥有极佳的透气效果,里面使用的海绵也很特别,里面是两片一体成型的海绵,中间有一个凹槽设计,对于声音的空间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完全是为了要达到最好的声音,保持耳机的开放感才会采用这样的耳罩设计。先不论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有助于提升耳机的开放听感,可以确认的是,我实际配戴的贴合度很高,而且耳垫内的海面柔软无压迫感,光是配戴舒适度上就能给予极高评价。
接下来还有新机种,未来将结合VR应用
我观察final带来的原型机样品,除了D8000采用的70mm单体之外,发现还有试做另一个尺寸较小的50mm单体,细尾社长透露未来还会有另一种型号,但强调并没有因为口径大小的区别而先设置高阶、低阶的差异。
除了D8000采用的70mm单体之外,发现还有试做另一个尺寸较小的50mm单体。
话锋突然一转,细尾社长提到他们在研发耳机时有将“Immersive Experience(沈浸式体验)”纳入考量,他用了一张金字塔状的图表解释,基本上可以区分物理、心理两大层面,下半部物理再现的层面包含“耳机物理特性”“人体型态特性”,上半部心理再现层面有“空间知觉”、“感性”这两种要素。“耳机物理特性”指的就是耳机本身的频率响应、相位…等相关技术数据,“人体型态特性”顾名思义就是在设计耳机时将人体构造也纳入考量,再往上“空间知觉”指的是声音的空间感,这里说的不仅是一般我们听耳机时提到的空间开阔程度的差异,细尾社长进一步考虑到的是与VR虚拟实境的结合,当然目前的产品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为了让final的用家最后能够达到“感性”的层面,原厂已经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图/final原厂提供)
细尾社长本人也曾经到欧美厂商那边考察,实际体验过VR产品的效果相当好,但如果再加上声音的辅助,反而会觉得很奇怪,他用“不可思议”来形容那种无法确认是好?是坏?的感觉,如果是单纯体验一些运动情境,那种耳边出现风吹过的音效感觉很逼真,但如果是用来聆听音乐的话,就没有这么真实的感觉,因为太刻意强调了,不够自然,细尾社长说。
他认为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在声音的“空间知觉”这个层面的效果还不尽理想,如果能够将声音与影像两者结合在一起研发的话,也许更有可能达到“感性”的部分。不过他们也注意到如果效果好某一种程度的话,反而有可能会对人的心理认知造成衝击,而产生某种程度的厌恶感,这也是未来必须克服的问题。
听细尾社长解说了这么多关于VR的想法,我就直接问了!接下来final是不是有计画朝VR的领域去走?果然!细尾社长回答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不过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克服前面提及关于空间知觉的问题,他们清楚这部分就必须有专精的团队,同时还得请教专门领域的学者专家才有可能!然而目前确实有一家法国专门研发VR设备的公司,希望在高阶VR产品上采用final的耳机,不过目前仍在洽谈当中。
三方合作的心血结晶
至于为什么会推出D8000这款耳机,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着眼于未来和VR的连结,不过细尾社长也很坦白地说,如果D8000真的要和VR设备搭配,配戴起来的体积有些太大了!所以未来真正发展VR的时候,final会以50mm尺寸的新机种对应。故事连起来了!难怪现场会看到50mm的单体样品,看来final对于自家产品确实有明确的策略规划,值得期待。
最后,细尾社长补充,其实早在2014年,final就已经开发出平面振膜耳机,当时的原型机声音表现没有问题,只是听起来和其他厂家没有太多差异,他们认为这样还不够,所以决定暂不推行。之后为了在耳机设计上寻求突破,final请教了很多专家学者,其中包含NHLab的中岛平太郎先生,也就是日本CD之父,中岛先生看了final的原型耳机之后觉得相当特别,所以在声音要如何突破这方面给了很多宝贵建议。
在获得中岛先生的建议之后,final去找Yamaha合作研究,它们早在40年前就有研发过平面振膜耳机,型号叫做HP-1,可以说是平面振膜耳机的开山始祖。在final、Yamaha、NHLab三方技术合作之下才完成了D8000这个心血结晶。
器材规格
final D8000
型式:平面振膜开放式耳罩耳机
单体:70mm平面振膜
阻抗:60欧姆
耳机线长:1.3m、3m
端子:3.5mm、6.3mm
重量:523g
转载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