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ry Gitlis,您认识他吗?不认识没关系,这张SWR的广播录音选粹,足能作您认识Gitlis的开端,就怕听过之后,您要立马成为「吉粉」了。
Gitlis的双亲原居于俄国境内,后来移居海法。他的本名原作Yitzhak-Meir,就是圣经里的艾萨克(Isaac),足见他们家族是个相当传统的犹太家庭。Gitlis五岁开始习琴,后来在胡伯曼(Bronis?aw Huberman)的引荐下前往巴黎,并进入巴黎音乐院学习,并在这个时期,他更名为Ivry。原因为何,并不清楚,但是,这个名字在外国确实比希伯来原名更亲切一些。
不过,值此之时,二次大战爆发。Gitlis那时候才从音乐院毕业没多久,却无法从事演奏,而被迫参战。他先在一家位于伦敦的军工厂工作了两年,后来有机会加入英国陆军的乐团,得以康乐活动型态,随乐团四处劳军。但战争期间的演出机会,也让他渐渐博得名声。战后,他屡获伦敦爱乐管弦乐团、BBC广播乐团等知名英国乐团邀请,参与演出。1951年,他更参加了隆提伯音乐大赛( Long-Thibaud Competition ),并在比赛中获得第五名,就在同年,他在巴黎首度登台举行演奏会。一切发展是如此美好,似乎Gitlis的演艺生涯要开始飞黄腾达了。却在此时他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当时法国境内仍有一股反犹太的空气,有小道消息指出Gitlis在二战期间偷了一把史特拉底瓦里琴,这种谣言甚嚣尘上,Gitlis只好伤心地离开法国。到哪里?哪里最欢迎犹太人,就往哪里去。是的,Gitlis来到美国。
到了美国,他去见了海飞兹(Joscha Heifetz),有了犹太同乡力挺,Gitlis得顺利展开他在美国的音乐事业。他有机会和名气如日中天的奥曼第(Eugene Ormandy)、赛尔(George Szell)等指挥同台演出,也获得了Vox公司的录音机会,短短几年,他风靡了美国乐坛,连媒体也被他收服了,他出的唱片迭获好评。
他更在60年代做出许多惊人之举,包括他参与了前苏联和以色列的文化交流活动,成为第一位前往前苏联境内演奏的以色列小提琴家。他在Rolling Stone领军的音乐表演中登台,为小野洋子伴奏。Gitlis旺盛的活力,也得到许多音乐家的倾心,不少人为之作曲,提献给他。Gitlis成了一个明星,特别是日本,整个七零年代,他不时需要长途飞行到日本去演出,那里的「吉粉」太多了。1990年,他还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亲善大使,致力于推动「和平与宽容的教育和文化」。
不过,Gitlis最可惜的一点就是,录音太少了。或者该说:在市面上流通的录音实在太少了。我自己也没收到几张Gitlis的录音,而且这些录音里,多半是独立厂牌的录音,要不就是在日本EMI的境内发行。除此之外,还找得到的,就是早年Vox的老录音。因此,SWR这张广播录音的释出,实在是乐迷之福。就我这个称不上是「吉粉」的,两张一套的CD让我连听一个礼拜,怎么听都听不腻。
真有这么厉害?是的,不是录音出版少就可以称之为传奇音乐家。传奇没那么简单。Gitlis的传奇,不是那种名气上的传奇,而是一种感受上的传奇。他在这套CD里的每一首曲子都带给我全新的体验和感受,甚至,这次听,跟下一次听感觉都不一样,再听第三遍,依旧觉得趣味无穷。
Gitlis怎么办到的?
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让人摸不着头绪。充满即兴的趣味,并且大量运用弹性速度(tempo rubato),在他的演奏下,每个乐句都活了过来。这速度变化,似乎一点没有经过计算,但是却又这般自然。这在当代小提琴家当中,实在少见,这是一种存在于50年之前,甚至在战间期才听得到的诠释。
现在的独奏家太过注意技巧,精准而犀利,精准而犀利,精准而犀利,除此以外呢?当每一个侠客都在比快刀快剑,展现幻化招式,才特别显出独孤九剑的奥妙神通。看似有招,却又无招。再怎么高超的精绝琴艺,要在极短时间内变换手指按压琴弦的位置,绝对没有一人能完全精准无误,稍有偏离,即便差之毫厘,也是失准。其实,像提琴这种无固定音高的乐器,演奏时总有走音,只是我们听不听得出来而已。比音准,又算得了什么呢?音乐可不是只有这个啊!音准再好,也不能感动人。感动人的是音乐本身。Gitlis做的就是这个。
在他的演奏里,可以听到只有在历史录音里,半世纪前就已作古的音乐家才拉得出来的趣味。他的布拉姆斯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单是第一乐章的呈示部第一主题的速度变化,以及到了反复主题时自己加上去的装饰音,就让人着迷不已(附带一题,这也是专辑里录音年代最晚的一曲,录音效果也最好)。
另一首让我百听不厌的是圣桑的序奏与随想轮旋曲。这首曲子也是我熟透的曲子,几乎可以哼完整首曲子。但是Gitlis赋予了这曲子无比新意,他不按牌理出牌的演奏,让乐曲更添吉普赛的狂野。特别是开头那小调的行板,忧伤中带着几分醉意。进入轮旋曲之后,这里是开始展技的乐段,一般的小提琴家演奏,会让我注意他的技巧如何精彩,Gitlis却把我带到一种超过演奏本身的情绪里。若以技巧而论,Gitlis在这里的表现并非高超,但是他在这其中灌注的精彩即兴,却让音乐展现出非凡的魅力。
CD2则是三首为小提琴和管弦乐团的曲子,其中,亨德密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和巴尔托克的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都是Gitlis的最爱曲目,后者他更是他经常演出的曲子之一。至于一首我从来没听过的曲子,由作曲家Roman Haubenstock-Ramati提献给Gitlis的「Sequences」,我就不说了,这是这套CD理我唯一听不太下去的曲子,从我播放第二遍起,它总是被我跳过去。但是,别忘了,这是为了Gitlis的创作,也所以如此,是给Gitlis的,不是给我们的。
这是一张非常值得聆听的专辑,2张一套,却只卖两张中价位的钱。对于想认识Gitlis的乐迷来说,非常划算,对于已经认识他,甚至自认算得上「吉粉」的人来讲,这更是必听专辑。里面纵有熟悉的曲目,这套CD听将下来,彷佛每首曲子都是新的。
最后,我引一段Gitlis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但愿这段话对我辈爱乐者也能带来启发。
「没有人可以给任何建议该怎么演奏音乐,事实上,如果你自己对音乐没有想法,没人可以帮你。你必须自己建立对音乐的想法。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想法,也就不能接受任何想法。你吃了什么,之后这些会排出来,但如果你什么都没吃下去,就不会有什么能出来。音乐亦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