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唱片走向尽善尽美” 玻璃CD和UHQCD
摘要:很多人都认为黑胶出好声,而玩好黑胶也并不容易,单单是唱片的保养维护就已相当折腾。当然,CD也有一批支持者。立足当前,CD的格式已非常多,HDCD、LPCD、HQCD、UHQCD,甚至还有玻璃CD等等。这次,我们先看看玻璃CD和UHQCD……
玻璃CD的来历
熟悉CD生产工序的人都知道,一般的激光唱片要经过母带——母盘CD-R——玻璃母模——金属母模——压碟——CD这样一连串的环节,而在进入金属母模环节之前,声音与原音的品质几乎不存在任何衰减,而进入金属母模阶段,受到CD介质本身的音频采样标准局限,声音品质的衰减程度就显得极为严重,由此多数在声音品质上力求改良的新技术都把焦点集中在从玻璃母模到金属母模这个阶段。早在30年前CD问世时,Philips就已经研发出玻璃CD,但目的并非储存音乐讯号,而是调校雷射头。后来日本三洋公司研发出可以记录数位音乐的玻璃CD,虽然效果惊人,因无法量产,市场未能接受这昂贵之产物,所以没有后续製作的计划,只能停留在实验阶段。最近3年间,日本Memory Tech Corporation压碟厂为音响发烧友的高品质要求,开始玻璃CD的技术之投入研究,开始时,每天才可生产15张玻璃CD,到了今天,虽然生产线已获得改进,但产量都只有数十张。
有了解过玻璃CD价格的朋友,其第一反应定会一片哗然!为什么玻璃CD值得这高昂的价格呢?首先让我们了解玻璃CD的好处。技术上玻璃的透光率远超过一般塑料CD,而且硬度高,不会弯曲也不会折射,所以雷射读取极之稳定。相反普通塑料CD制作过程中,当结晶加热后会不规则,造成雷射读取时产生折射现象。玻璃材料稳定性高,受温度及湿度影响很少,经过百年之后依然如新。玻璃CD采用光学玻璃镜片制作,而且玻璃片当中不能有任何微小气泡,过程中需要订购大面积的光学玻璃片,然后利用电子显微镜检查,确定用来制造CD的面积中没有任何微小的气泡,才能切割下来,再作打磨制作。过程中需要镀膜,要用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干燥。从检查、压片、镀膜、打磨,每个过程都是全人手制作。一天最大产量只有15只,但不良率却高达二十分之一,这就是导致其售价高昂的其中一个原因。玻璃CD可达百年不坏,同时拥有六大特点:优异物理特性、光学特性、高耐久性、质量提升精密度、稳定的机械特性与高透光率,足以成为当代最佳音乐载体。
首张玻璃CD的面世
全世界最昂贵的CD要价多少?答案是98700日圆!由日本Fine N&F唱片公司推出的玻璃CD,不仅是全世界最昂贵的CD,同时也是全世界首见的玻璃CD,想要拥有“世界第一”,代价是拿一百张CD来换!这张精致的玻璃CD称为ExtremeHard Glass CD,以水晶压克力精工盛装,全透明的晶莹剔透,妆点出玻璃CD的质感。顶盖与水晶压克力盒并无接合之处,巧妙之处在于内镶磁铁,靠磁力固定,打开顶盖勿用蛮力硬掀,而应略向侧边轻推,磁力松脱即可滑开透明顶盖。为了收藏“世界第一”的玻璃CD,Fine N&F果然煞费苦心。
普通CD和玻璃CD的对比
为了Extreme Hard Glass CD的首度诞生,Fine N&F制作了87页的解说手册,详细说明玻璃CD的特性,以及日本音乐评论家的乐曲解说。同时制作了一片标准版CD,让消费者可以轻松比对玻璃CD和一般CD的音质音色差异。在Fine N&F的解说中,玻璃CD拥有六大特点,足以成为当代最佳音乐载体。包括优异的物理特性、光学特性、高耐久性、质量提升精密度、稳定的机械特性与高透光率达到最佳讯号读取。这六点组合起来等于只有一点,就是全面的物理性能提升。在福井先生的说明中,玻璃CD就是他的梦幻CD,耗费了十年的时间研究,加上与Toemi Media Solution公司的池田 贡(Mitsugui Ikeda)先生合作,才让玻璃CD的梦想成真。
UHQCD
玻璃CD以几乎绝对光滑平整的玻璃作为基材的在Hi-End音响圈普获好评,公认是最能彻底发挥音乐CD格式音质极限的制作,只不过由于制程繁复、成本高昂,根本无法成为普遍发行的量产品。而UHQCD是Ultimate Hi Quality CD的简称,也是HQCD(Hi Quality CD)的最新世代产品。UHQCD突破传统CD制程,音效直逼玻璃CD。
以几乎绝对光滑平整的玻璃作为基材的“玻璃CD”在Hi-End音响圈普获好评,公认是最能彻底发挥音乐CD格式音质极限的制作,只不过由于制程繁复、成本高昂,每张“玻璃CD”的售价高达新台币数万元,根本无法成为普遍发行的量产品,UHQCD究竟如何突破传统CD制程?又真的能够与玻璃CD相匹敌吗?
其实,最早HQCD就是“玻璃CD之父”东良次先生所开发的,采用比一般CD透光率高出许多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为光盘的基板(其成本高达一般CD的36倍),反射膜涂布也采用特殊的银合金,能够有提高反射率的效果。之前所推出的HQCD II则融合了AQCD的“深紫色”基盘技术,由日本Memory-Tech株式会社、上海联合光盘工程师群、香港AQCD开发人员与日本唱片公司(PONY CANYON INC.)制盘工程师等多方人员研讨,经过一年多的实验与尝试才制作出来。
一般音乐CD的透明基板,在镭射头的红光射入时会有明显的散射现象,而AQCD与HQCD II的深紫色让红光波长刚好可以穿透且更为凝聚,减少了镭射光的损失,自然可让音乐重播的细节、密度与整体表现更真实还原。此外,高达88%以上的反射率(一般音乐CD约78%)、0.04mm以下的偏心率(比一般CD标准提高42%)以及光盘印刷只列印在镭射光读取不到的内环处,都是AQCD与HQCD II音质能胜过一般音乐CD的关键,那么UHQCD又要怎么比HQCD II更上一层楼呢?包括UHQCD在内的HQCD系列音乐光盘都由日本Memory Tech公司在日本制造,目前出品的一些高规格UHQCD售价是一般音乐CD的数倍,也比自家的HQCD及HQCDII高出不少,但倘若能与玻璃CD音质一较长短,那么UHQCD还真是非常超值。
过去三十年,包括HQCD与HQCD II在内,传统音乐CD的制作都是将聚碳酸酯材料浇注在金属母盘上,让高温状态呈液态状的聚碳酸酯在金属母盘上流动,去复制金属母盘上音乐信号的坑洞,但由于液态的聚碳酸酯无法完全“注满”坑洞,再加上热涨冷缩后的变形,根本就不可能完全复制金属母盘的“资料凹坑”,HQCD与HQCD II使用一般用于BD蓝光光盘的更透明聚碳酸酯材料,液态流动性比一般音乐CD使用者好很多,但依然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实际上,在HQCD之后,日本厂家又推出了全新更高品质的CD格式-UHQCD(Ultimate High Quality CD),当然目标就是最好品质欢迎声音信号,而改进重点即是通过提高光盘的制作工艺,由原来覆膜用的聚碳酸酯材料,这种材料因为具有粘性所以在覆膜的时候不容易完美的填满信号坑,替换成更好的光聚合物材质后(光聚合物被定义为一种具有光学功能基的单体或聚合物,暴露于少量光能辐射环境中时能轻易地改变其化学结构,在光聚合物经紫外线照射而发生的所有特性变化中),可以轻易的让覆膜更加的均匀,让记录信号的坑更加的清晰,来相对的提好信号的还原品质降低误码率。不过其实再怎么提高CD的采样率等等都已经不能满足发烧用户的需求了。于是,新推出的UHQCD完全颠覆传统音乐CD的制作方式,重新设计机台、以常温就有高流动性的液态“感光聚合物”涂布在聚碳酸酯基板上,由“感光聚合物”有效渗透到金属母盘上微细“资料凹坑”的每个角落,如此就能完美复制金属母盘的“资料凹坑”,接着以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感光聚合物”就会立即硬化,由于没有传统聚碳酸酯热涨冷缩的问题,因此可以达成接近玻璃CD的“资料凹坑”复制结果,之后再溅镀特殊合金在表面作为反射膜,就可得到超高反射率的UHQ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