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Hi-Fi | 专为音乐串流而生?到底什么是MQA?
Tidal虽然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在目前少数支援无损音乐串流的平台中,Tidal是最具潜力、规模最大者,也是最值得音响迷关注的一股势力。而在2017年开始与Tidal合作的MQA音乐格式,让高解析质网络串流得以实现、更是发烧友关注的焦点。
专为音乐串流而生
MQA是Master Quality Authenticated的缩写,是英国Meridian共同创办人Bob Stuart所主导开发的一种音频编码技术。他在2014年正式发表MQA,并且成立了独立于Meridian的MQA公司,专责处理MQA的推广与授权业务。
这不是Bob Stuart第一次制定此类音频缩编码技术,许多音响迷熟悉的MLP(Meridian Lossless Packing)压缩技术就是由Bob Stuart主导研发。 MLP是Dolby TureHD等多声道音效的核心压缩技术、被广泛用于DVD、DVD-Audio、BD与UHD BD等光碟。说Bob Stuart是今日家庭剧院普及的幕后推手,一点也不夸张。
Bob Stuart这次又为什么要推出MQA编码技术呢?直接的说,MQA是针对网络串流而开发的高解析音乐格式。
大幅瘦身是MQA最大优势
数码流传输兴起之后,CD等实体唱片销量大跌,迅速被网络上流通传递的乐档案所取代,摆脱了实体CD储存容量有限的限制之后,高解析音乐也随之兴起。所谓“高解析”,指得是音乐信号的解析度高于16bit/44.1kHz CD规格的档案,常见的高解析有PCM格式24bit/96kHz、24bit/192kHz,或是DSD式的DSD64、DSD128等规格。解析度越高,代表录音中记录到的音乐讯息越大,理论上经过数模转换解码之后,我们也就越大机会听到更真实的声音。市面上虽然有极少数解析度更高的音乐档案可以下载或串流,但是录音工业的原始母带解析度,普遍是以24bit/96kHz录制,少数达到24bit/192kHz,只有极少数发烧唱片小厂,会以更高的解析度进行录音。
其实这类高解析音乐档案突破了许多人一直认为CD解析度不足,难以重现原始类比音乐信号的疑虑,让我们可以听到更接近于录音室母带的声音品质。问题是,高解析音乐的声音品质虽好,但是庞大的信息量,却让档案体积变得巨大,在网络传输时会耗费极高流量,也会拖慢下载与串流的速度,如果网络连线品质不佳,即时串流播放时就可能出现断线不顺的情况。 MQA就是为了有效缩小高解析档案的体积,让高解析音乐串流变得更为可行而推出的压缩编码技术。
MQA的压缩编码技术到底可以将高解析音乐档案缩到多小?以一个24bit/352.8kHz的高解析档案为例,具备同等解析度的MQA档案,体积竟然只有是无损压缩格式的FLAC档案的八分之一,甚至比24bit/96kHz的FLAC档案都还要小上将近一半。更奇特的是,如果比较音乐长度接近的两个MQA档案,一个最高解析度24bit/96kHz的MQA,跟一个最高解析度达到24bit/352.8kHz的MQA档案,两者的档案体积竟然几乎一样。这跟FLAC档案体积会随着解析度而倍增的状况完全不同,可见MQA采用的是与传统技术完全不同的数码压缩编码方式,难怪档案体积大幅瘦身的MQA,会被视为是高解析音乐串流时代的救星。 2017年,MQA与Tidal音乐串流平台合作之后,这种高解析的串流聆听方案,更是迅速的受到音响迷甚至消费大众的注意,颇有一统时下诸多无损压缩编码技术,成为主流高解析音乐规格的架势。
正面与反面评价
MQA这项技术到底有多重要?TAS(The Absolute Sound)杂志编辑编Robert Harley在2016年介绍MQA的文章中,曾说「MQA是我音响生涯所见最重大的技术成就(The most significant audio technology of my life time)」。 StereophiIe技术主编John Atkinson则在2014年的报导中认为「MQA是我40年音响媒体工作所经历过,极少数可以让我看见新世界诞生的技术(ln almost 40 years of attending audio press events, only rarely have I come away feeling that I was present at the birth of a new world)」。从这两位Hi End音响界重要人物对于MQA的正面评价,我们可以感受到音响产业对于MQA的确寄予厚望。
不过另一方面,在MQA发表将近六年之后,Hi End音响界却开始出现另一种观点,对于MQA不以为然。以Linn为首的许多Hi End音响品牌,就认为MQA只是一种聪明的行销策略,几乎在录音、唱片与音响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只要想采用MQA格式,都必须付费取得MQA授权。对于市场规模已经大幅缩水的唱片产业而言,MQA的普及只会侵蚀唱片公司与乐手的获利,对拓展音乐市场并无实质帮助。
另一方面,不少数码信号源领域的专家也开始发现,MQA其实并非真正无损,而是在压缩的过程中,占用掉了一些位元数,以便更有效的缩小档案体积。解压缩之后的MQA,并不完全等同于原始高解析音乐,实际上是一种有损(Lossy)压缩技术。除此之外,MQA所采用的滤波技术,对于高频会造成衰减,虽然可以再用另一种滤波补偿,但是与原始信号难免会有差异。
最伤脑筋的是,MQA独特的三层展开特性,虽然在信号源搭配上更有弹性,但是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播放软件?搭配什么规格的数码信号源?可以听到哪种解析度的MQA ?却让一般用家晕头转向,摸不着头绪,反而造成操作使用与信号源选择上的困难。
利多于弊
数码音乐与网络串流技术的发展,至今仍在不断改变进化中。市场上对于MQA虽然有所质疑,但是任何新世代压缩编码技术的出现,其实都免不了会经历这个过程。任何数码音乐编码与解码技术,也都各有优点与缺点、就连真正无损、无压缩的高解析原始母带,也无法100%还原原始模拟音乐波形,可见真正完美的数码音乐解决方案并不存在。可以确认的是,MQA的音乐信息量的确高于无损CD品质,以这个标准论断,MQA的确具备高解析音乐的条件。
以现阶段的数码音乐发展而言,MQA或许并不完美,但是优点依然大过缺点。 MQA的缩编码技术,让高解析音乐的体积大幅缩小,让高音质网络串流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它让更多人跳脱MP3音质已经够用的思维,发现高解析音乐的聆听体验的确更为美好,也吸引更多人开始关注Hi End音响,并且想使用优质音响播放MQA高解析音乐。对于日渐萎缩的唱片与Hi End音响市场而言,MQA无疑是??推动另一波市场成长的技术新希望。
或许未来频宽与速度更快的5G网络普及之后,高解析音乐体积不再成为障碍,但是在现阶段,如果MQA可以成功让更多人注意到高解析音乐的优点,并且对Hi End音响产生兴趣,那么MQA的阶段性任务就算功德圆满。放眼时下诸多数码音乐格式,恐怕也只有MQA有此等话题性与技术优势,可以达成此项任务。
MQA的三层架构到底该如何展开?支援MQA的信号源有哪几种?该如何聆听MQA?音质又是否真的可以达到高解析水准?后面将会有独立文章和大家作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