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PingWest品玩(ID:wepingwest)
文 / 郝影
内容经授权转载发布
你可能已经知道了,我们前两天发布了关于小米 MIX 2 和小米笔记本 Pro 官网宣传照、PPT 和宣传海报造假“图片仅供参考”的报道。
因此也遭遇了一些离奇而又令我们感到无力的事情,PingWest 品玩官方微博发布的相关消息几个小时后就被单方面屏蔽。不少读者过来问,为什么删除了?真的不是删除,变成了仅自己可见。其中原因和操作手法我们暂且不表。
评论中大部分人对这种一贯弄虚作假的小技俩深感不耻,其中还是有一些噪音,说硬件配置又没缩水,这么低的价格你还想要怎样。依然拿性价比做挡箭牌。这是不是也暗示着性价比的背后是妥协和偷工减料?
在事件发酵的过程中,海报设计师在知乎上出来背锅了,说是直接拿手机边框 3D 模型 Ps 上屏幕内容,所以出了个乌龙,结果显得小米 MIX 2 的宣传图看起来黑边比实际手机的黑边窄一些。
经微博网友@夜刈凋菱提醒,我们还发现和 iPhone 7 Plus 对比机身大小时,PPT 上用的图却是 iPhone 6/6s 直接放大到 iPhone 7 Plus 的尺寸又该怎么说?
耳机孔都还在,Home 键和屏幕下边缘的比例都不对,我想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手机品牌,那么多研究手机、设计手机的专家,还会看不出来?又要甩锅给PPT 设计师?
扯远了。评论中还有的口口声声说,同行都是这么做的。
不好意思,还真不是所有人都这一副德行。至少小米之流动不动就要在 PPT 上吊打的苹果就不是这么做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苹果到底时怎么拍摄 iPhone 等产品的宣传图的。
注意,我说的是拍摄,不是渲染。
之所以苹果官网的照片能够如此精致,同时又真实反映产品的质感、材质的光影效果,让你在看到真机的时候不会有落差,甚至可能会不由得惊叹于它的精致,除了其设计精细、材质精良和制造技术精湛可以完美传达设计师理念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
你在官网看到的产品图片,主要是用一门古老的手艺做出来的,拍摄。
摆位确定后,固定相机角度,采用不同的布光,拍摄成百上千张照片,以完美捕捉产品每一处的细节。之后裁剪拼接,合称为一张完美的产品照。
同样是黑边,为什么苹果 iPhone X 就可以如实展示?
为了避免歧义,可能还需要加一个限定,苹果之前使用过这种方式来制作宣传图片,以真实传达 iPhone 等苹果产品的质感。也就是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所引述的苹果营销的准则:
iPhone 广告所呈现的,就是顾客所能感知到的。这一点看似浅显,但意味着,就连广告画面的颜色,镜头空间是否杂乱,讲解者的语调,动画特效,都控制着 iPhone 在世人眼中的样子。
摄影师 Peter Belanger。
具体是怎么做的?四年前,The Verge 采访过曾为苹果拍摄产品照片的摄影师 Peter Belanger。他透露了为苹果拍摄产品照片的过程:
苹果的团队会预先设计好详尽的拍摄规划和草稿。我和苹果的艺术指导一起,把画稿用摄影作品演绎出来。首先是产品的摆位,紧接着是布光。
iPhone 等苹果产品的材质全部是精挑细选而来,所以精准而完美地呈现产品的质感和品质需要仔细斟酌布光。如何去表达产品的质地,如何表现产品的光影,是一开始就要思考的事情。
拍摄环节完成后,下一个阶段就是后期修剪。这也是整个制作流程中最为复杂的部分。产品的每一处表面每一处光影,都需要精心而细致的调试。
整个过程有点类似于在 Photoshop 上处理照片:你没办法在一个图层上完成所有工作。对我来说,不同角度的曝光、不同的光线照度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图层。
Peter Belanger 工作场景。
这里是从Youtube 搬运的演示视频,详细展示了摄影师Peter Belanger用相近手法为 Macworld 制作和设计杂志封面的过程。
更确切地说,由于苹果的保密性,我们无从得知新品宣传图的制作流程是否相同,至少它曾用过,而且效果很好。从 iPhone 8 和 iPhone X 的网页宣传照来看,目测依旧是实拍,加上后期修图。
如此猜测的依据有两个。
其一,苹果连 Apple Watch 的壁纸都会去用心拍摄,邀请知名摄影师,搭建摄影棚,布光,购买拍摄所需的鲜花、水母。
《连线》杂志详细介绍过拍摄过程。其中最长的一次,拍摄了 285 个小时,按了 24000 次快门。而我们所熟知的 iPhone 动态壁纸同样是从一段实拍的视频中裁剪出来的。
Apple Watch Face 壁纸个动画制作过程。
另一个佐证是,不少人大呼贵出天际售价 199/299 美金的苹果官方产品图集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同样是摄影师拍摄完成,而非拿官方渲染图糊弄了事。
苹果产品圣经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每一张图片都是摄影师拍摄完成。
有了解如今 iPhone X 等新品官方宣传照制作流程的朋友还请指正。
但从四年前的那篇采访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苹果拍摄产品照片的基本原则:
真实,展现产品的设计和材质的质感。
这就是品质。
讲到设计、工艺时,苹果首席设计官 Jonathan Ive 常常会“精心/用心(care)”这个词来形容。这其实是很值得推敲的一点,因为它既不指代传统手工制作的匠气,也不指代德国或者是日本车或是其他机械产品的精确和一丝不苟。
“精心”更多展现出来的是对于制作产品和产品细节不遗余力的一种追求,无论原材料和最终产品之间有着多么巨大的鸿沟,无论壁纸、官方宣传照拍摄和制作这种细枝末节会不会被人注意到。
苹果为 Apple Wacth Face 拍摄的照片
苹果为 Apple Wacth Face 拍摄的照片,图源 Wired,由苹果提供。
苹果 UI 设计副总裁 Alan Dye 有过相近的阐述:
很多人会问我,苹果为何会成为苹果,秘诀是什么?
我会说,其实没什么秘诀。这里有很多天才级的人物,但他们同时又锱铢必较的细节控。他们在意产品的细节,即使常人根本不会注意到的地方。而这些细节恰恰关乎产品的体验。
如果再往前追溯的话,我们还可以把乔布斯父亲教育他的话搬出来:
有一次,他与父亲在后院搭篱笆。父亲要求篱笆的背面也要精心施工。乔布斯说:”谁会去看篱笆的背面?”父亲回答:”你会看到。”
受此影响,1982 年 2 月 10 日,乔布斯要求所有 47 名 Macintosh 团队成员在一张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最终被镌刻在了一台 Macintosh 机箱的内侧。当时在上面签名的工程师?Andy Hertzfeld 后来回忆,“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真正的工匠应该对自己的作品签名。”
1982 年,47 位苹果 Macintosh 成员在机箱内测的签名
而这也是对产品负责。
产品设计、研发、测试团队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预研、立项、研发,筛选材料、筛选供应商,甚至有时候还要拖着氧化锆陶瓷材料等供应商一起在厂房车间耗着,测试各项技术指标,性能、跌落、信号等等,终于做出来一款产品,而且还是当年的旗舰,树立招牌的作品,为什么就不能在对外展示产品的时候多花一点精力,去表达出金属、陶瓷、玻璃等材质独一无二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真实,也意味着不藏拙。产品是妥协的艺术,但至少在此时此地达到了一种完美而平衡的状态。
那有意无意地诱导亿万观众,去误解产品(苹果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iPhone 6 刚问世时有一张展示产品侧面的图片,隐去了凸起的摄像头),连它真实的样子都要靠人猜测推理,是不自信吗?
不见得。
而且,我们也不觉得这样的做法能够让所有参与产品设计、生产研发的人满意。他们定然也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不正确地美化,甚至被因此而误解。
更何况产品本身并不差,如实呈现足以让很多质疑的看客闭嘴。
苹果为制作 Desgi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前前后后花费数年的时间,你们又愿意为年度旗舰产品的宣传图付出多少?
要说财力,全世界没几家科技公司能比得过苹果,但是拍摄产品照加后期修图会花费多少金钱?绝非不可接受。
按照一个常规手机品牌新品发布人民币数千万甚至数亿的预算来看,像苹果这样拍摄一套新品宣传照也是可以承受的。
关键在于,没几个品牌愿意像苹果那样,花费精力去在意这些所谓的细枝末节。不是预算高低财力所限,不用心罢了。
一旦深究,它们的说辞估计和微博上的评论没什么两样:
我们的确有些事情没做好……但业界基本上都是这么做的。
拿不算真实的渲染图,加几个截屏了事,可能还会拿出单反拍摄的照片假装放在相机拍摄画面,假装实时取景效果。
然后在 PPT 上碾压一下苹果,反正苹果又不会计较,也不会在意。
这也是为什么它们只有在 PPT 上才敢跟苹果一较高下的原因。
转载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