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过去奥匈帝国辉煌的中心。在一战的硝烟退去后,它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眼前。尽管国土面积远不如分崩瓦解前的奥匈帝国,奥地利的经济和文化依然傲视欧洲。作为“欧洲的心脏”,艺术家们在此掀起了欧洲文艺复兴的风潮,古典乐的盛行更是让这个国家被誉为“音乐之都”。
每当听到奥地利这个美丽国家的名字时,人们总会想到音乐之声、茜茜公主或是施华洛世奇水晶。然而这些都不是我追寻它的理由。大概天生缺乏艺术细胞,唯独对摄影这件事情有独钟,想去拥抱阿尔卑斯山脉的湖光山色,领略这座“山水之间的音乐之城”的独特魅力。又大概是和这个国家天生八字不合,从抵达第一天到离开之后的日子,都留下了很多不愉快的回忆,以致于迟迟未动笔写下这篇游记。时隔几个月,慢慢回忆,或许可以吐槽少一点,美好多一点,至少留下的照片还是美美的。
漫步萨尔茨堡,无处不在的莫扎特
放眼整个奥地利,第四大城市萨尔茨堡如同强韧的脉搏,支撑起整个国家的古典乐之心。阡陌交错的街道,蜿蜒盘旋的山间小径,奔腾不息的河流,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文景致,仿佛向路人低声吟唱着这座城市的情愫。
如果你对萨尔茨堡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那么你一定知道电影《音乐之声》,片中的《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歌曲都是电影史上经典的原声音乐;又或者,你对古典乐派音乐神童莫扎特有所了解,因为这里也是莫扎特的出生地。这些熟悉的名字,也是我少儿时的记忆啊!
萨尔茨堡作为此行的第一站,迫不及待先跑去古堡360度无死角的俯瞰全城风景。整个哈尔茨堡沿着蜿蜒的盐河而建,充满浪漫风情的小巷在中古时代的建筑中伸延,高耸的城堡与湍急的河流交相辉映,绿树成阴的花园和千姿百态的喷泉更为其增添了巴洛克风情。
初到萨尔茨堡,都会被山上白色亮丽的城堡所吸引。城堡高高的矗立在城市的最高处,登上城堡,可以延着防御的墙垛绕行,全城的景象也尽收眼底。 山下的萨尔斯河,如一条丝带,穿梭在新城与旧城之间,河两岸点缀着美丽古老的房屋,远处是绿荫环绕的山峦。
萨尔茨堡要塞内庭周边的围墙组成了天然的观景平台,我在这里驻足了很久,俯瞰整个萨尔茨堡小城,并用相机记录眼前的美景。
城堡入口处的一家露天咖啡吧,如果不匆忙走景点的话,来到这里静静的享受一次下午茶也是很美好的一件事。
萨尔茨堡城堡要塞建于1077年,当时,教皇与国王争夺主教任命权,忠于教皇的萨尔茨堡主教在其领地上修建了这座用于防御的建筑。其后,几任主教不断扩建、完善,至15世纪末16世纪初,形成了现今的模样。漫长的历史中,它从未被攻陷过,因此有着“永不可破的要塞”之美誉。
走进城堡,像是进入一座玄迷的城垣,深邃的巷道,阔大的庭院,耸拔的堞楼,巍峨的城墙……那一刻,似乎忘掉闹市的喧嚷。
作为逆光控的我永远都不想错过每一束柔光。
城堡内部有“提线木偶博物馆”和“城堡博物馆”。提线木偶博物馆是萨尔茨堡要塞中的亮点之一,这个博物馆设于地下室内,展示了在木偶剧场中所使用的提线木偶,其中包括出现在《魔笛》中的帕帕基诺人偶和《阿玛迪斯》中的人偶。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诸多栩栩如生的人偶,还有机会实地操作体现木偶。讲真,如果大晚上的让我一个人来这里,感觉很阴森恐怖。脑海里源源不断的浮现出那些美国日本的恐怖木偶娃娃们……
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古老城堡的变化历史以及古老的兵器乐器和民俗,还可以参加这里定期举办的古典室内乐音乐会。博物馆里介绍了城堡历史,武器、手工业、司法发展以及跟萨尔茨堡相关的一些历史。位于地下的城塞谷物贮藏库可以储存千名士兵1年所需的粮食。如果对军事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前往城堡内的军事博物馆参观,这里展出了中世纪时期的各种兵器和盔甲。入口的售票处内可租赁语音导览器(含中文),因为要塞内的展览大部分用德语标示,建议租赁一个以便游览。然而,大部分女生对这类是不感兴趣的,比如我。所以我也就走马观花的过了个场。
神往萨尔兹堡的小伙伴们可以看看《音乐之声》这部获得10项奥斯卡提名的影片,在丰沛的音乐中,“亲身感受”德国纳粹对奥地利进行侵略的劣迹,以及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善良。
城堡脚下即是著名的莫扎特广场。 一座青铜的莫扎特雕像纪念碑是广场的中心,而旁边瓦格广场上的老宅是当地著名诗人乔治·特拉考的出生地。广场上到处充满着音乐和艺术,迈步街头,随处可见各种露天乐队和街头艺人的精湛表演。
简单如一把吉他就能让他们自在撩拨每位过客的心弦。你释然地放缓脚步,因为肤色、语言、信仰在音乐构筑的乐谱里都是那么累赘。原来,生活这么简简单单就很好。
除了古典乐,萨尔兹堡的音乐底蕴远超我们想象。最出名的当属每逢圣诞必唱的《平安夜》,它出自萨尔茨堡的音乐家弗兰茨·格鲁伯之手。历经一年的辛勤劳作,全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看窗外雪花纷纷,一起唱着《平安夜》让冬日的凛冽不再难熬。正是这种简单和真实,让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们对萨尔茨堡7、8月的音乐节趋之若鹜。音乐、啤酒、鲜肉,想想也美到做梦会偷笑。
广场一侧摆放着一排纪念品摊位,冰箱贴的价格并不便宜。由于我们赶时间,并没有停留太久。等从城堡下来的时候已是傍晚,摊位都早早收摊了。
与莫扎特广场紧靠着的,即是萨尔茨堡主教宫广场,它被称为萨尔茨堡老城的心脏。在主教宫广场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巴洛克喷泉“Residenzbrunnen”,建于1656至1661年。用大理石建造,被认为是中欧最大的巴洛克喷泉。主教宫广场的西面是老主教宫和画廊,东面是新主教宫和萨尔茨堡博物馆,南面是萨尔茨堡主教座堂,北面是古老的私人住宅。
简而言之,通往萨尔茨堡城堡的必经之路即是“萨尔茨堡主教宫广场”和“莫扎特广场”,都是萨尔茨堡的主要热门景点,不会错过的。白色的建筑群在午后烈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在广场上随处可见老式马车,是萨尔茨堡最具特色的观光方式,也是快速了解这座城市的最好方法。嘚嘚的马蹄声和车轮的机械声伴随着街头音乐家们的天籁之声,俨然一曲大型交响乐,仿佛乘上马车就能穿越到中世纪。
漫步在萨尔兹堡老街步行,窄窄的街道,尖尖的钟楼,石板铺路,典型的欧洲味道。
而当你漫步其中,将自己慢慢融入,更深切感受到的,是萨尔茨堡城镇所特有的从容、平和与淳朴。
窄窄的粮食胡同店铺林立,是老城最繁华的去处。在萨尔兹堡,没有什么理由能让人错过寻迹莫扎特。他的出生地粮食胡同九号周围林立着古典与现代错落的房屋,勾勒出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交错。当地人创立了莫扎特音乐学院,全世界最热爱音乐的后生们在此向先人致敬,同时在炽热的艺术氛围中迸发创作的灵感。粮食胡同九号,就是这座城市不干涸的艺术源泉。
粮食胡同因享誉世界的铁艺招牌而闻名,在老街上闲逛,你会发现,整条街上每家店铺的招牌都是用铁铸造的,悬挂在外面。这些招牌上还保留着古代的驿车号、车轮、鹅、鹿、以及挂着帽子、鞋、雨伞等标志,很形象的告诉人们这家店铺是卖什么的。走进粮食胡同一定要抬头,看看两旁店铺形形色色的铁艺招牌,很精致很艺术很古典,保留着16世纪的风格,成为了粮食胡同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穿梭于古朴的街道,久违的暖阳倾洒而下,不经意间按下无数快门,恨不能将萨尔兹堡的美尽数收藏,好在日后随时翻开回味。
萨尔茨堡最出名的特产是莫扎特巧克力球。最早制作莫扎特糖球的是福斯特家族,1891年,正值莫扎特逝世一百周年。点心师保尔·福斯特就想到做一种甜美的糖球作为对这位伟大音乐家的纪念,并以莫扎特的名字命名。莫扎特巧克力球以开心果、杏仁糖、牛轧糖和巧克力制成球,锡纸包装上印有莫扎特的头像。来到莫扎特出生地,不能不尝一尝莫扎特巧克力球,也是作为回国伴手礼的不错选择。
因为作为旅途第一站,不想先买太多的东西占据行李箱。所以先买了一部分巧克力,机场也补了一部分。至于味道么….嗯哼,个人觉得一般。不过包装精美,送礼体面过人。
萨尔茨堡大教堂重建于1614年至1628年,它是萨尔茨堡市规模最大的教堂,是一座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建筑。走进教堂内部,透过教堂圆顶的窗格,阳光倾泻而下。一切是那么明朗通透,消弭了一般教堂的阴暗,肃穆与神秘。雄伟的立面和巨大的圆形屋顶体现了阿尔卑斯山一侧早期巴洛克风格雄伟的特征。它也是莫扎特洗礼的地方。教堂内部的墙壁以典雅的灰白色为主,巴洛克复杂雕塑在雕梁画栋上淋漓尽致地彰显。
Tips:建议在教堂开放第一时间(早晨10:00前)就进去参观,这时候光线最好,且人也最少。是避开人群安静欣赏和拍摄的最佳时机。
音乐是融入萨尔兹堡血液的基因,即便是在萨尔兹堡大教堂,你也能发现音乐的存在。6000支管风琴藏匿于大教堂里的身躯里,讣告、婚礼、礼拜,当你怀揣一颗赤诚之心屹立于此,回荡于教堂的音乐都将涤荡你的灵魂。
音乐是融入萨尔兹堡血液的基因,即便是在萨尔兹堡大教堂,你也能发现音乐的存在。6000支管风琴藏匿于大教堂里的身躯里,讣告、婚礼、礼拜,当你怀揣一颗赤诚之心屹立于此,回荡于教堂的音乐都将涤荡你的灵魂。
音乐是融入萨尔兹堡血液的基因,即便是在萨尔兹堡大教堂,你也能发现音乐的存在。6000支管风琴藏匿于大教堂里的身躯里,讣告、婚礼、礼拜,当你怀揣一颗赤诚之心屹立于此,回荡于教堂的音乐都将涤荡你的灵魂。
萨尔茨河的河岸上,人们悠闲的骑单车路过,散步、读书、钓鱼,坐游船沿河慢慢的漂,眼前是连绵的阿尔卑斯山。想要去城北的米拉贝尔花园,就必须跨过萨尔茨河。这条宽度讨巧的河上驾着一座挂满连心锁的桥,闲来无聊,在桥上幻想每段爱情故事的经典桥段也能心情愉悦。但其实,最轰轰烈烈的爱情留在了那座宫殿里。大主教与情妇,这段不被世人看好的恋情,因为勇气与执念,被特别地纪念。
米拉贝尔花园,位于萨尔茨堡的萨尔察赫河的东北岸。这个集聚了罗马雕塑、喷泉、花园、迷宫的巴洛克式花园,曾是知名电影《音乐之声》中,女主角玛丽亚带着孩子们欢唱“Do-Re-Mi”的地方。
花园是免费开放的,一边漫步在美丽的花园,一边聆听着曼妙的音符,一边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真是惬意无比。
米拉贝尔花园面积不大,景色主要靠花草的造型和色彩来衬托。夏天会花团锦簇,所以在这里拍一组人像是极好的。
漫步在萨尔茨堡,仿佛置身某个露天电影院,一幕幕的场景会将你带入老电影的记忆中。电影人生或许也是真实世界的人生,一直在放映,不曾间断。
旅途中,每一场偶遇都令人惊喜
在高速路上,偶遇了一辆复古跑车。我特地踩上油门,转到超车道上超越他们,发现司机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爷爷,旁边坐着他的妻子。两个人都打扮的非常时髦复古,简直就是穿越来的。太帅气了~!由于两辆车都车速太快,以致于没拍清楚正面照。
在去哈尔施塔特的途中,路过了一个世外桃源。具体坐标不清楚,应该属于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吧。特地把车停在了附近停车场,停留了一会儿。这片区域安逸宁静,没有游客,大多是当地人在这里度假玩耍。
这里的湖水看似水浅其实是因为过于清透。由浅至深的湖水蓝,零散在湖面上的帆船,炙热而刺眼的阳光,让人有种仿佛在澳洲的错觉。
甲板那一头看到一群人正在杨帆,这不就是国外电影中常有的情景嘛,有多少人向往这样的生活。
虽然烈日当头日照强烈,但其实温度并不高,所以气候相当舒适。蹭蹭蹭跑到甲板上,也想浪漫一番。把脚浸泡到湖水中,放入水中的那一刻绝对可以用“透心凉”来形容,凉爽却又不刺骨,稍过一会儿就觉得非常舒服。
恋恋不舍这片世外桃源,为了在傍晚前赶到哈尔施塔特,停留片刻再次出发。置身其中,现实中的美好远远超过照片中的呈现。
在哈尔施塔特做一天的小镇姑娘
哈尔施塔特,这个号称“世界最美小镇”之一。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深处和哈尔施塔特湖之间美丽而安谧的峡谷中,小镇中错落有致依山而建的传统古老木屋和高高耸立的教堂尖塔美丽的身影倒映在碧蓝静谧的湖水中。这里有著名的“明信片角度”。毫不夸张的说,因为这张照片,成为了我此次奥地利之行最期待的目的地。
开车抵达哈尔施塔特小镇,汽车要穿过山中的隧道才能到达,因为小镇至今保留着古老的原始风貌,镇中街道不通汽车,游人都要步行在城中漫步。哈尔施塔特旁边的小镇,没有宽宽的八车道,但这里的路都十分的干净。没有现代化的大高楼,但这里的尖顶砖瓦房复古有韵味。走在静谧的街上,整个人也放慢了脚步,心态平静。自然的风光深深吸引着双眼,拿着镜头捕捉每一处美景。
我们的住宿在哈尔施塔特对面的上特劳恩地区,除了游客,也有很多当地人居住在此。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铺洒而来,像丝绸一样的阳光,穿越晨曦,以清澈动人的光线,弥漫开来。
奥铁的铁路在小镇横穿而过,轨道的两侧没有护栏,居民能够与火车和谐相处。整个小镇非常的安逸,农田里散养着牛羊马,生活安逸宁静。
原本我和同伴在这里想拍一组铁路人像照。我帮同伴拍完之后,轮到拍我的时候。铁路旁的居民区里突然冒出了一位大叔,用手机对着我同伴,并很凶的口气说:“我已经把你拍下来了,你赶紧离开,不然我就把你照片交到警局”。当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被这位奥地利大叔破口大骂。所以人像也没拍成,我们就离开了。也成为了我们并不太愉快的奥地利之行发生的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