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这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这里的房屋顺山势而建,布局层次分明,各种风格的教堂错落期间,整个城市都保持着古老庄重的色彩。
维也纳城市不大,景点基本都集中在内城,这里街道狭窄,卵石铺路,两边多为巴洛克式、罗马式以及哥特式建筑,其中,最受瞩目的要数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这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137米高的尖塔屹立天际线,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
圣斯特凡大教堂
和欧洲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有教堂一样,圣斯特凡大教堂屡遭劫难并数次改建。在两次被大火侵蚀之后,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重建这座具有哥特式风格的方殿式罗曼风格的教堂,建造周期跨越了几个世纪,每一处的景致都值得推敲。
圣斯特凡大教堂
圣斯特凡教堂免费对外开放,高耸的哥特式门柱呈现景深式的视野,让每一个走进教堂的人都被这庞大的建筑体积所折服,而又被这精美的雕饰所惊叹,一步步的靠近圣坛,阴天黯淡的光也未能掩盖让玻璃窗画的色彩,居中的十字架在灯光的照耀下,尤为夺目。
圣斯特凡大教堂
穹顶的几何图案就像是某种数学图案,精妙的层叠,有种不可言表的视觉感知。耸高的建筑搭配着高挑的玻璃窗架,恢宏的气势中透着神秘的气息。
圣斯特凡大教堂
圣斯特凡大教堂
教堂是信仰的归属地,也是心灵的安放地,每天前往圣斯特凡大教堂的信徒总是络绎不绝,每一次的朝拜,或是一次倾述,或是一次期望,想必这里已经承载了维也纳人的精神世界。
圣斯特凡大教堂
欧洲建筑师独具匠心的建筑风格总是在教堂中得以表现,这里不仅仅体现着建筑师的天赋,也凝结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设想,无法归类却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觅其踪迹。
圣斯特凡大教堂
天气好的话可以登上教堂塔顶俯瞰维也纳老城,需要额外付费,当然,如果碰上下雨天的话就不要浪费钱了。
距离圣斯特凡教堂不远处是一座古老的巴洛克风格天主教堂——圣彼得教堂,比起瞩目的圣斯特凡教堂,这座教堂就就显得黯淡不少,它位于格拉本大街一处不起眼的角落,外观朴实无华,一不留神就会错过。
原本是为了躲雨才入内的我们发现里面竟然别有洞天,甚至比大名鼎鼎的圣斯特凡教堂还要华美,绝对值得一来。这座教堂建于18世纪初,历时三十多年才完工,在百年前被一场大火烧毁,之后按照梵蒂冈圣彼得教堂重建。教堂虽小,但却更能让建筑师们发挥自己的极致,他们将每一处打造的如此精细,称之为金碧辉煌,一点也不为过,除了震撼和惊叹,并没有其它辞藻更能准确描绘所见的这一切了。
维也纳圣彼得教堂
教堂也是随着时代的风格在变化,哥特式的神秘忧郁与巴洛克式的华丽精致,虽说所承载的信仰是一样的,但传达给信徒的信息却略有不同,圣斯特凡教堂的哥特式神秘让人心生敬畏,而巴洛克式的圣彼得教堂让人无比神往。
维也纳圣彼得教堂
椭圆形的穹顶将华美的巴洛克风凸显无疑。穹顶上布满了华丽的壁画,每一幅都值得仔细观摩。
维也纳圣彼得教堂
走出教堂,雨势不减。雨天的维也纳,街道上依然可以频繁的见到马车的身影,这里的马夫都会给马匹配上相应颜色的车,车身相对萨尔茨堡的要小一些,也更适合在这些狭窄的街道中行走。
在维也纳城市中心地图上有一条由林荫大道构成的一个4公里长的圈叫环城大道(Ringstrasse),又名戒指路。环城大道总长4公里,环绕着维也纳老城,大道内是内城,大道外是外城。环城大道绿树成荫,大街两旁云集众多风格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建于1861年至1888年之间,集中体现了19世纪后期城市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国家歌剧院、维也纳市政厅、沃蒂夫教堂、维也纳大学等著名景点都在这条路上。(地图来自网络,侵删)
游览环城大道也是维也纳旅行不可错过的体验,你可以选择步行或是乘坐有轨电车观光,1路和2路均围着维也纳市环城大道运行,但这两路车的运行范围非常广,乘坐时最好打开谷歌地图查看自己的位置,免得离开“戒指圈”,比较保险的路线是乘坐1路电车(开往Prater-Hauptalle方向)从Oper站到Schewedenplatz站,然后换乘2路电车(开往Ottakring方向)从Schwedenplatz站返回Oper站。想要乘坐有轨电车的朋友建议购买维也纳24小时交通票或是多日的交通票,你可以随心所欲的上下车,大部分站台上会有电子屏幕显示各线路电车的行进情况。关于交通票的详细介绍请参考游记后文的交通攻略。
环城大道
除了公共电车,环城大道还有专门的景观电车Vienna?Ring?Tram,和红色的公共电车不同,它的车身是明黄色,非常醒目,当然,价格也不便宜。它不在交通卡的涵盖范围内,单程车费10欧,全程大约半小时,车上配有耳机,可以听沿途各个著名景点的介绍。
环城大道
湿漉漉的下雨天,车厢里只有寥寥数个乘客,大家都漫不经心的坐在靠窗的位置凝视着窗外,似乎没有人愿意离开这个温暖的空间,雨滴打在车窗上,模糊了一路的风景,却有一种别样的美。
环城大道
首尾相连的电车有序的在固定轨道上滑行,坐在最后一排回看倒行的维也纳,仿佛时光穿梭一般,整个城市似乎回到了它最初的样子,而我们就这样漫无目的地在这座城市中游荡着。
大概是因为舍不得离开温暖的车厢,我们在电车上坐了尽一个小时才回过神来,打开手机地图,发现自己早已远离维也纳市区,路上的风景也由巴洛克建筑变为了普通的民居,明知自己已迷路,内心倒也不慌张,大不了原路返回嘛。观察了一下周围才意识到这里是单行道,返回的车并没有那么好找,搜罗了一下发现还有铁道交通可选,那就索性换种交通方式回去吧。很容易的找到了一个较大型的车站,等来的却不是我以为的地铁或是轻轨,而是快速火车!不知道它是否会回到维也纳市区还是会带我们去到更偏远的地方,面对匆匆上车的乘客,我们没有再去询问,因为每个人脸上冷冰冰的表情让人望而生畏。
拥簇的人群中,这回眸的一笑让原本阴沉的空气瞬间温暖起来,身心的冰冷也得到了治愈。
好,那就让我们原路返回吧!
湿冷的雨天,并不适合在街头漫步,好在维也纳的景点大部分都在室内,教堂控和博物馆控们绝对可以在此找到自己的乐趣。一向对博物馆无爱、教堂去多了又觉得千篇一律的我倒是对图书馆情有独钟,每到一个城市,如果当地有特色的图书馆对外开放,我一定会去一探究竟。
坐落在约瑟夫广场上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前身是皇家图书馆,如今是奥地利最大的图书馆,也是奥地利人的记忆机构。图书馆分为借阅区和参观区,借阅区需要有卡才能进出,参观区是整个图书馆最豪华的部分,需要花7欧门票才能进入。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进入图书馆大厅,眼前这副金碧辉煌的画让我们有种置身哈利波特魔法图书馆的错觉。与之前在捷克看到的修道院图书馆只能站在门外遥望不同,在这里,你可以亲临每一个书柜和橱窗,你甚至还能闻到旧书独有的味道。统治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各代君主都有爱读书的传统,并积累了大量的书籍,大厅里整齐排列着不同年代的二十多万册图书,主要是哈布斯堡王室收集的大量宝贵书籍。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和教堂一样,图书馆也是建筑师发挥才华的地方。整座图书馆的华丽程度并不亚于之前的教堂,不同与教堂的是嵌入墙壁的雕刻都与书籍有关。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穹顶整齐的排列着8扇格子窗,如果是晴天,这里焕发出的光影奇迹想必会很惊艳。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穹顶的巨幅壁画栩栩如生,通过笔触的深浅,层层叠叠的描绘着卡尔六世时代的各种场景,在圆顶的视觉辅助下,画中人物都呈现出了立体的效果。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图书馆中央立着卡尔六世皇帝的雕像,作为这座图书馆的创始人,他尤为爱惜这里的每一处,还定下了诸多使用规定:不许将手放在书柜上,为保持书的整洁,不可以垫着书写字,不可以坐在书上,一些低贱的人不许来图书馆,如果需要什么书,可叫管理员代取,若读完书,可将书合上,并通知管理员取走。这位皇帝想必是个处女座!(我真的没有黑处女座的意思)不过,正是因为这些苛刻的要求,才让这些书完好的保存至现在。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在图书馆主人的注视下,默默的从书海中路过,怕惊动了大大,我还是翻翻手中的宣传册就好了。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当书被作为装饰时,又是另一种华丽,那些年代久远、种类繁多的书籍被密集的陈列在木质的书架上,虽说不见书中内容,却被这书海笼罩,不由的心生感叹,沉淀下来的都是美的。实际上,这里的书可被借阅,但只能在厅内阅读,而且需要戴上专用的手套。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有机会的话,不妨去借阅一本心仪的书,翻一翻那些泛黄的纸页,感受时光在你眼前演绎的那些魔幻。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看过教堂的神圣和图书馆的庄严,还有一个”馆”也是来维也纳不容错过的地方,那就是咖啡馆。欧洲人一致认为,土耳其人让咖啡流入欧洲,但是维也纳人让品尝咖啡变成了文化,变成了艺术,变成了一种生活。维也纳人的白天不是在咖啡馆,就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里的咖啡馆永远是干净温馨的,每一家都有各自的精彩和内涵。一定要去的是位于内城的中央咖啡馆,这家店已有百年历史,曾是众多名流聚集的地方,比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常光顾这里,一些震惊世界的想法就是通过一杯杯的咖啡传播出去的。
如今的中央咖啡馆,每天都门庭若市,大多是慕名而来的游客,通常需要排队等待。
中央咖啡馆
咖啡馆内文艺古典的装饰依然保持着上层文化的格调,穹顶的彩虹边框让人浮想联翩,光线通过天花板的反射,优雅的照耀着室内的每一处,侍者都穿着统一的黑白制服,打着整齐的领结,穿梭于桌子之间,遇见常来的客人,侍者会熟悉地把他们带到偏爱的位置上坐下,帮他们挂好大衣,送上喜爱的咖啡和报纸,这就是他们平常而又温馨的生活。
中央咖啡馆
就坐之后,侍者会递上一份菜单,如果没有心仪的食物,你还可以去橱窗亲自挑选那些菜单外的成品。花样繁多的巧克力蛋糕看的人直吞口水,只想每样都来一个!然而事实证明,这些成品并没有菜单上那些现做的糕点好吃,口感偏干,仅仅只是卖相吸引人罢了。
中央咖啡馆
中央咖啡馆
中央咖啡馆
除了飘香四溢的食物,音乐也是一家咖啡馆的灵魂。这里没有酒吧的喧嚣浮躁,只有舒缓流畅的钢琴曲萦绕在每一个角落。
中央咖啡馆
对于游客,侍者的态度显然没有像对熟客那么亲切,反而有点高冷,总觉得这种百年老店的员工骨子里都有一种骄傲和顽固,不喜欢别人太过热情的我们倒是很适应这种氛围。由于对咖啡完全无爱,我们没有能体会这里的国粹文化,而是点了杯鲜榨果汁和花茶,配上巧克力蛋糕倒是很解腻。要大赞的是这家店的热巧克力蛋糕,浓香四溢,口感爽滑,入口即化,绝对不是橱窗里那些成品能媲美的,这也是我们整个奥地利行程吃到最好吃的食物。
Tips:咖啡馆从早上一直营业至晚上十点,除了下午茶,你还可以在此享用正餐。下午茶人均价格15欧。
中央咖啡馆
对于奥地利的食物,其实我们也不全是黑暗的记忆,如果你在这里尝试一些别国的菜肴,很容易发现惊喜。曾经在购物街区一条小巷里吃到的意面,虽然口感有那么一丢丢咸,但是面条Q弹爽滑,章鱼比面还多,而且超级新鲜!
店内的热可可也不赖,最好吃的要数附赠的那半块小饼,简直秒杀我之前吃过的所有饼干,只是为什么只给半块??是为了吊住你的胃口让你再点一杯的节奏么?至于这家店的名字,我真的没留意,无法给大家实用信息,贴图纯粹是为了诱惑,来打我啊!!
来到奥地利,购物清单里一定要有的项目当然要数施华洛世奇首饰,毕竟这可是这个品牌的诞生地。奥地利的各大城市中要以维也纳的店铺最多,款式最齐全,在格拉本大街商圈就有好几家门店,其中包括最大的旗舰店。进去转了一圈,发现顾客基本都是国人同胞,甚至大部分店员都是中国面孔,大家人手一个购物篮围堵在各个货架前,或许是因为款式太多橱窗摆不下,好多首饰就这么直接挂在货架上供人挑选,有种逛十元店的既视感。普通首饰的价格都是几十欧,买够一定数额还能退税,价格比起我们国内自然是很有优势。因为不太喜欢过于华丽的饰品,我们仅仅只是到此一游而已。
入夜的维也纳,车灯映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斑斓的色彩与白天的阴霾形成鲜明的反差,整个城市焕发着它独有的绚丽和优雅。果然,最美不过雨夜。
穿行在繁忙的街道上,每个撑着雨伞的行人在车灯的照耀下,犹如举着一块块反光板,照耀着这座入夜的城市。
阶梯上的绘画涂鸦总是被艺术家们发挥的淋漓尽致,让每一个台阶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维也纳是个夜生活很丰富的地方,除了各式各样的酒吧和音乐餐厅,你还可以去歌剧院听一场高雅的音乐会。维也纳最有名的两个剧场就是金色大厅和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在中国的名气非常大,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维也纳每年的新年音乐会就在此举行。不过,除了官方举办的少数音乐会,这里时常会租赁给私人举办音乐会,租金几十万人民币,不管你水准如何,只要有钱,就能在此开唱,所以,金色大厅的演出水准可以说是参差不齐。家里有个远房亲戚就曾砸钱在此开过个人音乐会,全程录制了CD分发给大家,惭愧的是至今我都没拿出来听过。
相比金色大厅,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就显得专业很多,这座歌剧院坐落在维也纳老城环行大道上,从落成之日起,它就是音乐圣殿的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曾经被炸得只剩下几处断垣残壁。战后重建,整修10年,恢复旧观。它不仅是奥地利珍贵的文物古迹,也是政府的音乐部。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够为在国家歌剧院演出而感到荣幸,我们的国母彭麻麻是中国唯一一个在此演出过的歌唱家。剧院还规定,不准上演不出名的作品或处女作,只能演出那些早已被肯定的名作,这些规定和措施使它赢得了国际声望。不过,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主要演出歌剧和芭蕾舞剧,想看纯音乐会的话建议还是选择金色大厅。
歌剧院每年演出300次晚场,节目提前半年排定,而且每晚必换。具体节目信息可以参考官网:http://www.wiener-staatsoper.at/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歌剧院的建筑结构富丽堂皇,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奢靡之风,前厅和侧厅都用大理石砌成,内部绘有精美壁画和挂有大音乐家和名演员照片。即使没有演出,来参观一下也算不枉此行。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演出票根据场次和位置不同,演出价格在3欧~250欧之间,你一定会好奇为何票价会如此悬殊?因为3欧是站票呀!在开场前80分钟可以去售票处购买一张站票,对于不懂高雅艺术纯粹只想来感受一下现场气氛的人来说,花3欧看一场歌剧还是非常划算的。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进入舞台区,可见6层的观众席,有1600多个座席,整个舞台非常现代化,配有最先进的音响设备,拥有一流的声色效果。来观看演出的人基本都穿着正装,非常隆重,有的人甚至还会点杯香槟品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站在最后一排穿着便服的我们就显得无比寒碜,好在剧院座位呈阶梯状,所以即使站在最后一排也能清楚看到下面的表演。站票没有固定站位,先到的人自然可以选择最佳观赏位。演出过程中禁止拍摄,也尽量不要使用手机,以免光线妨碍别人观看。每个人前面都有小型显示屏实时显示剧情,不过字幕是德文的....所以那天,我们完全没有看懂在演什么,站了不到半小时,腿脚实在无力,只能提前偷偷离开了...终于明白为何国人都喜欢金色大厅,主要靠耳朵去感受的音乐会比起需要视觉听觉一起去领悟的音乐剧来说显然要更容易被接纳。
维也纳是个风情万种的城市,这里有华丽的建筑、散落的公园和浓郁的古典音乐沉淀,漫步在维也纳的街头,感受到的就是迷人与浪漫,诸多爱情电影都曾在此取景。建于19世纪的维也纳摩天轮就是一处著名的电影片场,这座摩天轮因战后黑色电影《黑狱亡魂》而出名,它还出现在《黎明杀机》、《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以及《爱在黎明破晓时》中,可以算是摩天轮界的龙套帝。
维也纳摩天轮是世界上最早的摩天轮之一,最初有30个座舱,在二战期间严重受损,战后重建,改为只有15个座舱。花10欧可以上去转一圈,尽览维也纳市区风景。天气晴好的时候,建议选择黄昏时分来,在百年摩天轮上看一场日落一定终生难忘。在电影《爱在黎明破晓时》中,男女主角就是在日落时分在这座摩天轮上浪漫接吻。
当然,这座百年摩天轮并不是维也纳唯一的摩天轮,只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位于普拉特游乐场内,千万不要跑错片场了。
维也纳摩天轮
摩天轮乘坐一圈15分钟,10欧的定价完全是因为它的名气吧。雨天的视野并不好,看不清整个城市,只能俯瞰整个游乐场。远处的跳楼机、过山车不再有尖叫声,唯有旋转木马还是跟往常一样在旋转,耳边萦绕着八音盒叮叮当当的声音,或是雨水的独奏,或是心底的回响。
旋转的木马,空无一人的世界,却是灯火通明,照亮着心底的童话世界。
维也纳这座城市在欧洲诸多首都中不算瞩目,但却有种独有的气韵,让人回味无穷。做了八桢电影感的瞬间,似乎更能表达那一刻身临其境的内心独白。
故事在路上,雨天的维也纳。
虽说欧洲之行,奥地利只是其中一站,却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站。无论晴时,或是雨时,无论温暖,或是冰冷,每一段记忆就像旋转木马一样,可以不厌其烦的一圈圈旋转,也像音乐盒一样,可以静静的一次次聆听着,发呆着,在心中构建出不一样的童话世界,一切却又跟原来想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