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艺术表现随心所欲的境界” 车尔尼:钢琴练习曲
奥地利钢琴家、作曲家卡尔·车尔尼的名字在学过一点钢琴的孩子中并不陌生,几乎所有的钢琴学生都弹过他的练习曲。天资聪颖、学琴顺利的孩子从这些练习曲里备受这位150年前的钢琴教师的恩泽。对音乐毫无兴趣,只因父母之命勉强学钢琴的孩子听见车尔尼的名字就要头痛,这意味着马上就要坐在钢琴前无休无止、枯燥无味又进展不大地痛苦练习了。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无论音乐、语言、数学、物理,还是任何其他科目,产生不了兴趣就会停滞不前,徒劳无获。所以,强迫自己的孩子学音乐的父母应该立即罢手,让孩子从挫折的阴影里走出来。车尔尼当初如果知道他那些练习曲对后世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他也许会在谱子上注明“为有志于音乐者而作”。车尔尼自己当年也是因为兴趣的引导,15岁就开始了钢琴教师的生涯。
有些钢琴学生在兢兢业业地弹奏车尔尼练习曲时,会心生一种疑虑:既然车尔尼的练习曲可以把人送上钢琴之路,那么车尔尼自己为什么没有成为名演奏家或是大作曲家呢?这个问题就好像是说铁拐李葫芦里的仙药言称能治百病,怎么就是治不好他自己的腿呢?这个诘难是不对的。车尔尼9岁时在维也纳登台演出,已经引起评论界的注意,十几岁就小有名气;在作曲方面,他也是个快手,一生中作品编号有800多个,1000余首,他的几百首钢琴练习曲本身就堪称是音乐经典。
那么车尔尼为什么没有成为演奏大师呢?这完全是由于他自己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决定的,并不是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车尔尼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里,父亲是位很好的钢琴教师,能吹双簧管,少年时期在教堂里唱女高音声部。车尔尼3岁起学钢琴,学业颇精。9岁时经人介绍给贝多芬,车尔尼演奏了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引起贝多芬的兴趣,收他为学生。在贝多芬那里,车尔尼学到了不少东西,不仅在演奏技巧上,在教学方法上,有心的车尔尼也暗记在心,这使他日后的教师生涯获益匪浅。贝多芬对车尔尼的演奏艺术很满意,也有心提携这位年轻的演奏家。1812年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在维也纳的首演就由车尔尼担任独奏。但是乐坛泰斗的培养、器重、提携并没有激起车尔尼的激情,他似乎对当演奏家的前景兴趣不大,从15岁起就操起了他毕其一生的钢琴教师生涯。20岁刚过,车尔尼停止了演出活动。1818年,贝多芬亲自邀请车尔尼演奏自己的《第五钢琴协奏曲》,这件被别人视为荣幸的事竟被车尔尼谢绝了!
车尔尼性格沉静,孜孜好学,善于自省。他经过慎重的自我审视,认为自己的性格特点不适合当演奏家,且又身体虚弱,吃不消长期旅行演出,所以,更适合当一个钢琴教师。他开始收学生的时候,自己也还没有成年,经过短短的几年,他已经颇有名气。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他一生中培养出许多音乐人才,声名远扬,匈牙利钢琴大师李斯特就是他的学生。李斯特10岁时投考巴黎音乐学院,当时的院长凯鲁比尼因其年龄不够而拒绝了他,于是,到维也纳投到车尔尼门下,成了车尔尼的入室弟子。车尔尼独具慧眼,看出这个孩子是可选之材,对他严格训练,日后果然成了名垂史册的大师。
钢琴教师这个职业不会有太乐观的收入,要想维持生活必须不停顿地工作。从1816年到1836年的20年里,车尔尼每天从早到晚奔走于维也纳给学生上课。晚上回到家里,他开始作曲,他终生孜孜不倦,留下千余首作品。在这些作品里各种钢琴曲占主要数量,另外还有交响曲、协奏曲、序曲、弥撒曲和室内乐。使车尔尼名扬四海的是他那些用于教学的钢琴作品,这些练习曲从简易的初步练习直到供演奏家用的高级演奏教程,各种高低不同的程度都可找到适用的教材。车尔尼的钢琴练习曲作品多达近百个,每个作品里曲子数量多少不等,通常是几十首,最多的达一百首,中国学生熟悉的有599、849、299等等。
车尔尼对钢琴音乐还做过许多实验性探索,他把歌剧、清唱剧、交响曲、序曲、室内乐改编成钢琴曲,有四手联弹的,也有两架钢琴八手联弹的。他甚至还把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改编成八架钢琴16人同时演奏的曲子,这样大规模的联奏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只能凭着谱子去想象演出时的洋洋大观。
关于练习与练习曲,车尔尼曾说过:“唯有孜孜不倦地不断练习,才是通向成为创造者和建筑家之路,这些创造者和建筑家能够创造出一切伟大而真善美的事物。”演奏钢琴需要复杂而精细的技巧,车尔尼的练习曲正是帮助学生度过技巧训练难关的良师益友。只有通过这条隘道,才能达到艺术表现随心所欲的境界,这是进入音乐胜境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