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那些鸿篇巨制的伟大作品比肩而立,不见半分逊色” 拉索:《回声》
很多高水准的合唱团在自己的保留曲目里,都列入《回声》这部无伴奏合唱曲。这首合唱曲短小精练,手法简洁又妙趣横生,像一场声音的游戏。演唱者从中得到乐趣,聆听者从中得到艺术满足。优秀的艺术品有恒久的生命力,时间是最公正而又无情的汰选者,它总是把最真实最美的留到最后。《回声》这首短小的合唱曲演唱起来只有两分钟左右,它历经400多个年头,跨越五个世纪,到今天仍不减一分风采。在这几百年间,西方音乐史发生数次剧变,一次次革新、一个个流派,有如潮水般冲刷着历史,无情地吞噬掉那些投一时之流俗所好的平庸之作,而这首短小的合唱曲却依然与那些鸿篇巨制的伟大作品比肩而立,不见半分逊色。
《回声》的曲作者奥兰多·迪·拉索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作曲家,尼德兰乐派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与同时代的帕莱斯特里那一起被认为是复调音乐的宗师。帕莱斯特里那是弥撒曲大师,他的音乐严谨、沉静、克制感情,被教会誉为“尽善尽美”的教堂音乐。拉索的成就则在经文歌、牧歌方面,他把世俗感情带入经文歌,气质冲动、感情勃发、富于活力,是人文主义在音乐中的表现。拉索与帕莱斯特里那是文艺复兴晚期的两位音乐巨匠,代表着16世纪复调音乐的最高成就,二人同在1594年去世。
拉索是一位国际化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写过多种国度风格的音乐,也是由于他一生在许多国家游历。1532年拉索生于法国的蒙斯,这个地区后来归属比利时,他12岁时被一位贵族带到意大利,先后在西西里、米兰、那不勒斯等地生活。由于聪颖的天资、美好的嗓音、丰富的音乐阅历和勤学苦练,21岁就成了罗马圣约翰拉特兰教堂的圣咏乐长,这个职位后来由帕莱斯特里那接任。在乐长位置上只做了两年,拉索就去游历英法两国,然后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定居。两年后去了德国,在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公爵的教堂任歌手,31岁时当乐长。在乐长任上又不断出访,遍游威尼斯、巴黎、罗马。由于音乐成就卓著,教皇授予他“金马刺奖”,马克西米连二世封他为贵族。
拉索的一生都在辗转各地,也许是童年时的传奇性遭遇已经暗示他必将如此。拉索童年时期适逢教堂音乐风气日盛,复调音乐的介入使唱诗班的人数势必增加,拉索嗓音优美,便进了教堂唱诗班当歌童。合唱的需要引起人才的争夺,其他地方的合唱队也四处物色“有天使般声音”的男童,结果拉索三次遭人诱拐。
很多大艺术家的成功得益于游走四方开阔眼界,拉索也是如此。他足迹遍及欧洲,到过的都是文艺复兴文化名城,这不仅使他在艺术上大开眼界,而且欣赏艺术的同时吸收的是人文主义的进步思想。在意大利,遍布各大教堂的雕塑和壁画有许多是用世俗情感来表现宗教题材。由红衣主教本博重新编订的《彼特拉克诗集》再次成为文化艺术的情感表现热点,许多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被谱曲,写成牧歌。这些诗歌着意于感情的丰富多彩,更接近于人类的普通感情,这个风气被称作彼特拉克运动。经过这些文化熏染,拉索虽然一生服务于各国宫廷和教堂,但他的音乐世俗化倾向是明显的,他力图通过音乐来表现世俗生活场景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感情。他出版的第一部歌集是牧歌,16世纪的牧歌与早期牧歌相比只是徒有其名,形式和内容都已截然不同。歌词包括十四行诗在内的各种诗歌类型,音乐采取复调,唱词内容多为多愁善感或爱情表白,甚至是色情的。牧歌是16世纪意大利世俗音乐里最重要的体裁,是牧歌的繁荣使意大利初次成为欧洲音乐的中心。拉索身为教会作曲家,大量写世俗音乐,这是他与帕莱斯特里那不同之处。
周游列国的经历,使拉索得以接触和吸收各地的音乐习俗,极大地丰富了他的音乐素材。除了经文歌以外,他还写法国歌曲、德国歌曲和意大利歌曲,而这些歌曲又都是拉索创作的。他的经文歌里使用尼德兰的对位和意大利的和声,有法国的活泼节奏、有威尼斯的华丽、有德国的庄重,多才多艺的拉索善于融会各种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作曲家没有任何人像他那样集中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所以,音乐研究者说他是最具世界性的作曲家。
拉索一生创作甚丰,作有经文歌、牧歌、歌谣2000首以上,有57部弥撒曲,如果不是各国音乐文化的滋养,这么大数量的创作是不可想象的。
拉索对音乐史的主要贡献是复调艺术。中世纪以来,由教会严格控制的圣咏合唱一直禁止复调的介入,教会要保持对人的教化,使人的精神境界单纯;所以,采用的音乐简单朴素,是单声部的素歌,他们防止世俗的复调音乐进入教堂来乱人情志,坏人心术。但是,人们一直在做各种尝试,把复调技术运用到合唱里去。从12世纪到16世纪,出现了许多复调作曲家,复调技术也在逐渐发展,最终使复调声乐技术完善并运用到宗教音乐中的是拉索和帕莱斯特里那。
复调艺术对于教堂音乐来说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复调音乐产生于世俗,它渗透进宗教音乐,世俗歌调和歌词也随之而来,世俗情感也渗透进宗教音乐。教会认为这与教堂里肃穆、虔诚、敬畏的气氛不合,不利于厚人伦、美教化,持极端态度的教会人士认为应防微杜渐,清除复调音乐。但是,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是没有界限的,任何樊篱都难以阻止先进文化的发展。拉索的经文歌里就掺进了大量世俗化内容,在他手里经文歌已不再是纯粹的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很接近。但他真正的成就还是在牧歌和歌谣曲,这些歌曲的内容毫无禁忌,任何日常生活都可以表现,感情热烈而生动,活泼而欢乐,这些歌曲深受人们喜爱。拉索的合唱曲流传下来几百首,在中国舞台上经常演唱的就是《回声》。
《回声》的歌词内容很简单,是描写山谷回音给人带来的游戏的快乐。音乐采用卡农手法,两组四部合唱前后呼应,通过强弱力度对比,描写出回声这一有趣的声学现象。卡农是复调音乐的一种手法,它由一个声部唱出一个旋律,其他声部在后面模仿这个旋律,小学生在集体唱歌时分成两组一先一后的轮唱就是最简朴的卡农。卡农的方法有许多种,早期音乐家挖空心思创制出许多复杂的卡农,使之玄奥费解。拉索的《回声》则以复杂深奥为不取,写来朴素天真,表现出人们在做回声游戏时的活泼快乐,也表现出置身大自然的欣喜。合唱曲《回声》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在我国列入小学音乐欣赏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