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 | 豪门门槛并不高:Magico魔力A3落地箱
大约十年前初识美国Magico魔力的时候,被其一款名为Mini的书架箱所迷倒。从这款当年Magico的入门级音箱可以看到,这家Hi-End音箱厂从一开始就不走寻常路,虽然并未专注于金属箱体,但用金属和原木的搭配在当年堪称一个新时代的开端。Magico采用制作钢琴响板的原木层板来打造独树一帜的圆弧形箱体,仅有前障板和窄窄的后背板采用原件的航空级铝材以CNC高精度制作(后板的铝件其实只起到强化箱体的作用)。而中低音单元采用意大利ATD的170mm钛与聚合物泡沫三文治喇叭,高音则是Scanspeak绅士宝的双环振膜尖鼻子单元。这款音箱的另一个创举是订立了Hi-End书架箱的新高峰,地位之高至今也没有几款后来者能够超越。
后来Magico不再使用ATD的喇叭单元,而领先业界地使用了自己研发的Nano纳米碳纤维振膜单元打造出Mini 2,后来更放弃使用木质材料制造箱体。创始人Mr. Alon Wolf先生认为箱体不能产生任何谐振,否则会带来音染,常用的木质材料,包括MDF、原木或是层板都难以满足他越来越苛刻的要求,而所有材料中,又数航天级铝材最适合,不但获取较易经久耐用,而且可加工出理想的形状优化声学性能,是制作箱体的理想材料。于是,多年来Magico一门心思只开发全铝制造的音箱产品,并且斥巨资引进大型CNC机床,全程自己制作,其经典的Q系列,以及后来较为入门级的S系列都是这个指导思想下的产物。近年发展的M系列则在航天铝的基础上,融入了最新的碳纤维材料制作的侧板,从而令箱体的谐振控制更出色,声音表现更出类拔萃。当然,很多音响玩家对Magico是又爱又恨的,爱她动如脱兔、静如深海;爱她可细若游丝、可澎湃浩瀚;恨的原因则通常只有一个字:贵,三个字:太贵了。
A3承袭同门的高刚性音箱设计,以航空级铝材加上合金骨架组成,而顶板、前后障板和底座则为挤压式铝板,除此之外,音箱同样利用了先进的声学模拟软件,设计出低衍射效应及内部共振,以及适当阻尼的音箱,因此音箱的箱内驻波极低,对音色起了正面帮助,而且音箱更采用箱中箱设计,中高音部份安装在独立空间中,大降减少中高频与低频之间的干扰
入门即豪门
其实Magico一直希望可推出更符合大众消费层次的产品,但碍于对极致音质重播原则的坚持,且前期对喇叭单元研发所投入的资源与成本等等因素,因此产品很难做到真正的“平民化”。直到今年一季度推出全新入门级A系列,才在降低售价方面取得突破。本文主角A3落地箱,比以往用木与航空铝混合箱体的Mini书架箱都还要便宜不少,对于Magico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在普及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写到这里大家明白了Magico的用心了吗?或许我在费些篇幅用打个更容易懂的比喻来说明吧。德系豪华汽车品牌AUDI奥迪的产品线大致分为Q系SUV和A系轿车,当然还有性能强悍的R8以及由Q/A衍生而来的高性能版本QS和S系列,R8相当于Magico那款令人目瞪口呆的号角旗舰ULTIMATE吧,QS和S相当于发布如同概念车的限量版M Project。那很显然,A3在Magico的地位完全可与畅销全球的AUDI A3对上标了。很多车迷说A3不够豪华,有点名不符实,不是地道的AUDI。相比起相同平台的VW GOLF,A3的低配除了4个环的车标显示身价外,对比GOLF甚至没有多少优势,只有到了高配才能挽回一点豪华车定位的尊严。然而毫无疑问A3是全球销量最好的AUDI车型,买家看中的更多的是A3均衡的性能与操控性,以及豪华车的精致造工和可靠性,再加上品牌价值所彰显的品位和较为容易触及的售价,造就了A3的广受欢迎。在格调上,Magico A3别无二致。
依然是坚不可摧
在造型上,A3方方正正的造型和讲求曲线美的S系列与M系列截然不同,而更接近于中高端的Q系列,Q系列曾有Q7、Q5、Q3和Q1等从大到小的多个型号,但如今仅保留了Q1落地箱和最大的Q7MK2落地箱。A3的体型并不大,但体重却达到惊人的50kg,相比类似体型的传统木质箱体大约重了一倍多。这般重量是源于A3采用了和前辈Q系列一样的铝合金框架与航天级铝板箱体,因此你可将A系列视作为以往Q3的mini版,或者视作为A4的小兄弟。
虽然定位入门级,但A3的设计理念依然很Magico,其密闭式箱体由T6061航空级铝材加上合金骨架组成,而顶板、前障板和底座则采用挤压式铝板。A3虽然箱体方正,但音箱同样利用了先进的3D设计软件模拟声学形态,设计出低衍射效应和内部共振以及适当阻尼的音箱。因此箱内驻波极低。而且,A3的中高音单元安装在独立的空间中,和低音单元音箱相互隔离,因此避免了中高音受到低音气流的干扰。
源于高端系列的喇叭单元
除了用全金属打造坚固无论的箱体,三路四单元设计的A3上使用的喇叭单元也是值得期待的。从纪念建厂十周年时发布全球限量50对的M Project时,Magico就累积了先进的喇叭单元技术,如今,厂方都下放到了M系列和A系列当中了。比如A3上使用的全新设计的1MB7 Beryllium Dome高音单元就承袭自M Project的高音设计理念,除了铍金属振膜的优异性能外,更采用超强钕铁硼磁路来获得完美的极低的失真率、极高分析力和极佳频宽延伸性能。
而中音单元更是自家全新开发的6Midrange Graphene Nano-Tec碳纤维锥盘产品,其还加入了比高强度钢还硬百倍的强度的石墨烯材料,组成了多层碳纤维纳米管和XG纳米石墨烯等复合材料制作的振膜,配合新的大型钕铁硼磁路驱动系统,以及75mm纯钛音圈,加上刚性极佳的框架配合,令单元整体力学分布更均匀。而在激光扫描仪测量下辅助设计,确保大声压下依然能够保持极低失真的状态。
A3上使用的两个7Bass Graphene Nano-Tec低音单元,振膜依然采用碳纤维纳米管制造,确保轻盈而高硬度,同样采用钕铁硼磁路驱动系统和75mm纯钛音圈组成,带来极高的响应速度和极低失真状态,带来难以置信的低频量感和精确度。为整合出色的箱体和单元,A3的分频器配备了Magico自家专利Elliptical Symmetry Crossover Topology线路架构,以4阶Linkwitz-Riley-24dB斜率衔接设计,并由德国Mundorf用上他们优选的元件定制生产,每个细节都在不惜工本地追求频宽、相位线性和低失真的高性能。从每个方面看定位入门级的Magico A3,依然保持着厂方追求极致的设计理念,价钱虽然入门,但制造却依然是豪门风范。
可能是最容易玩好的Magico
这次试听A3的工作在总代理香港威达音响的铜锣环陈列室内进行,以往也在这个大试音房中听过Q7和M6等大块头,那么身形小巧了很多的A3能够通过我们严苛的考验吗?搭配的器材是全套德国Brinkmann霸铭组合,包括Nyquist MK2尼奎斯特串流解码器、Marconi马可尼胆石混合全平衡前级、Mono单声道后级等器材。A3的阻抗为4欧姆,此负载时后级的输出功率为250W,在大约60平方米的环境中,这套组合的声音依然宽松、从容,一点都没有出现密度不够而令音乐紧张兮兮的情况。
A3的这款优质铍金属高音单元表现的确出色,其能量强大,拥有号角般的穿透力与能量感。因此,A3表现出的空气感十分强烈,弥漫于整个大试音空间,所展现的场景交代鲜明,具有强烈的临场感。而且全频连贯,行云流水般的畅快、通透。音质更是清澈见底,那毫无阻隔的通透感仿佛如把邮轮的观景窗擦得一尘不染,眼前景象一览无遗。而A3呈现的细节之丰沛,将录音中丰沛的残响泛音一点都不会遗漏,充分呈现出现场的氛围感和空间感。
另外,A3的瞬态反映迅速,捕捉节奏变化的能力极强,干净利落的低频收放自如,不存在松散的情况,这无疑正是优质单元的功劳。Be铍金属高音由于振膜极薄极轻和极硬的特点,响应速度快、细节点滴不漏,以往听同类音箱总会发现他们搭配的高音都未能真正能够匹配上铍高音的速度,但A3由于采用极轻的Graphene Nano-Tec纳米碳纤振膜,而且喇叭口径也不大,因此响应速度足够的快,听感上似乎不会有拖泥带水的脱节感。
通过更长时间的聆听则可以发现,A3在努力表现唱片中的音乐,而非自己的个性,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她将音乐的各声部清晰而理性地呈现,井然有序地安置于音场中那本应存在的位置,这无疑是Magico对音响美学理解的一种具体体现。同样的,强弱动态对比也是A3的强项之一,它将音场空间中的每一细节都一览无遗地呈现,在fff强音后的ppp弱音也清晰而毫不凌乱地重现在眼前,所呈现的层次十分清晰,每个细节、每个音符的起伏与对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在这次并不十分昂贵的搭配下,A3足以满足绝大部分音乐重播的严苛要求了,哪怕对付让人无暇顾及的复杂乐章也都游刃有余。清晰、通透、细腻而又动态强烈的音响元素之外,呈现的是同价位中无可挑剔的音乐感染力。
总结
一直说旗舰顶级器材做出好声音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设计师大多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地施展才华,追求极致的声音水平。但在入门级产品中竟然能够用上旗舰的技术,A3箱体内部采用了计算机3D软件设计,并以精密CNC数控机床加工;甚至旗舰的材料和制造工艺,音箱的后期加工、拼合等则由全人手在美国原厂制造;还能够呈现不比旗舰逊色多少的声音水准(更适合普通玩家现实家居面积条件),这种产品无疑是音响迷乐见的。因此,Magico A3被认为是Q系列的简化设计,是一款完全继承Magico擅长的高科技及感性工艺,同时厂方极力控制成本(比如箱体前障板并未采用类似Q系列和M系列那样的复杂线条,从而节省了加工成本),于是相比以往的型号,A3的价钱已经是相当克己。相信A3的出现,能让更多发烧友有机会享受到Magico令人梦寐以求的出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