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其实温带,寒带地区还是隆冬时分冰雪封天,春天的脚步尚远,这种景象,既可以是令人瑟缩颤栗,同时也可以带来晶莹纯净的美感。对于身处其境的作曲家来说,必定有各种不同感触,我们就来看看音乐家们是如何以音符来描绘冰雪。
跌破眼镜的雪橇
提到莫扎特,即使不怎么听古典音乐的人,也会知道这位旷世奇才,作曲神童,但是,不要忘记他的父亲也是成功的作曲家,而且几乎将他的后半生贡献在教育,提拔宣传儿子的音乐才华上。老莫扎特自己的作曲信念,是立志将古典音乐以通俗易懂的语法,推到普罗大众。另外,他也尝试将百姓家听见的舞曲歌曲,甚至民间乐器等素材引进到严肃音乐中,颇为符合当时盛行的启蒙运动思想。可惜他一手扶植的小莫扎特青出于蓝,声名远盖过父亲,因此今日甚少看见老莫扎特的作品录音,好在DG旗下的Archiv出版了一张老莫扎特“亲民”风格的几首作品(Archiv 2533 326),让乐迷可以一窥他的风格。其中占据一整面的,是一首有趣的“雪橇行”,这首嬉游曲形式的作品,共有十九段音乐,可是最长的乐章也不过三分钟。在带有庆典风味的铜管威风序奏后村民乘坐马拉的雪橇愉悦地在雪地前往庆舞会。不但这些乡民音乐地编入音乐,老莫扎特还生动地以音符描绘马匹经过雪地驰骋后的喘息,以及妇女们在寒风中行进的颤抖,如果你印象中Archivs录音是严肃的古乐器演奏,那么,你首次聴到这张唱片一定会跌破眼镜!古乐专家梅尔库斯在这里体会到老莫扎特的用心,特意在古乐器演奏中,穿插了莫扎特提到的雪铃声丶马蹄丶马鞭劈啪声,还包括马嘶,犬吠的实境音效,作曲家如果听到,一定会含笑赞许的!
狂风卷雪的指头运动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是公认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钢琴演奏者,他的技艺可惜没能赶上留声机的发明,因此我们无从亲耳体会。但是,他留下许多艰难的独奏协奏作品,唯有技艺高超的演奏家才得以从容应付。其中尤其是他1852年发表的十二首“超技练习曲”,更是足以代表他的琴艺,这些曲子,其实源自他十五岁就发表的十二首练曲,然而随着他年增长以及技巧修炼,两度扩张、修改。最后定稿的这组曲子,许多当时的音乐家认为是无法演奏的!李斯特原本想要效法前辈萧邦,写作包括所有调性的二十四首,但是只完成了十ニ首,最后一首降B小调的标题,叫做“狂风卷雪”,是其中技巧最深之一。右手先以快速但轻柔的音描述代表雪花飞落的音像,左手以八度音弹奏犹如在风雪中艰困行进的脚步,接着一阵阵飞快的双手半音阶上下琶音,不用解释也可以听见宛若疾风吹袭的凌厉呼啸,最后回归宁静的乐段,好像整个世界都埋没在皑皑白雪中,古巴籍的钢琴家波雷特以演奏李斯特音乐著名。他晚年在迪卡录??制的李斯特系列中,包括这组难以超越的“超技练曲”( London 414 601-1)不但技巧游刃有余,更能充裕展现李斯特音乐中的诗意层面。
高妙的华尔兹
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曲中,最后完成的“胡桃钳”,可能也是最受欢迎的一首。别的不说,仅是因为此剧背景发生在圣诞夜,就它成为每年年尾必定演出的固定戏码。然而,即使如此频繁地演出,一点也不减这首音乐的迷人魅力!既然背景是冬夜,当然少不了会出现与冰雪有关的场景。柴可夫斯基的安排,是第一幕的最后一段,这是胡桃钳变成的王子,为了感谢女孩克拉拉救命之恩,带领他来到他的神奇国度,在精灵打着火炬导引下,他们来到雪花王国此时雪花国王与王后以及他们的宫廷成员,以一场精彩的舞蹈欢迎他们到来。这段音乐,就是著名的“雪花华尔兹”,柴可夫斯基以长笛主奏的快速三连音,起先是零星吹奏,逐渐形成间断而规律地出现,活现轻盈的雪花落的景象,柴可夫斯基高妙的作曲手法,使得这段音乐的进行,不像典型的三拍华尔兹,直到女声合唱加入,听者才恍然发觉这是什么节奏!这首经常单独演出的曲子,虽然录音众多,但是普烈文的经典录音( EMI SLSS834)光彩,还是屹立不倒。
植基民俗的歌剧
与柴可夫斯基齐名的同期俄国作曲家雷姆斯基-高萨可夫,相较于前者偏向国际化的德奥风格,是更具有传统俄罗斯民族色彩的实现者。他最著名的曲子虽然是包括“天方夜谭”、“西班牙绮想曲”等管弦乐曲,但是他的歌剧作曲也是相当众多而精彩,其中一首“雪娘”,剧本原来是一部舞台剧(而且当初首演的配乐还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他读了两次后,深受其中植基于俄罗斯民俗神话故事的背景所感动,决定自己将它改编为歌剧剧本。故事叙说远古的俄罗斯,春天女神与森林老爷的女儿雪娘决定离开出生的仙世界,来到凡间。年轻的她对牧羊人莱尔一见钟情,但是他却与另一位女孩结伴离开,伤心的雪娘来到村民为商人与村中富人女儿举办的婚礼庆典,想要忘却伤心事。没想到商人却为她美貌迷惑,转而对嫔展开追求。愤怒的富人之女向国王投诉,于是国王宣布谁能打动雪娘芳心,就可以受赠奖金,没想到原本希望让富商知难而退之举,却让雪最后对富商的追求接纳!然而就在她打开爱情之锁时,她竟然像阳光下的雪花般融化消失了!而长达十五年(与雪同岁)的寒冬,也在此时解冻,雷姆斯基高萨可夫以生动,具有民族色彩的旋律写作,演出后相当受欢迎,不过因为优秀的俄文歌手不易找,甚少在西方演出,多半以管弦乐组曲形式出现。 Melodyia录音,EMI再版的唱片( EMI SLS5102),是杰出而极为罕见的全剧录音。
印象中的雪花
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对大自然的观察力非常敏锐,经常以绝妙的手法写作关于日常容易见到,但并非特别起的事物。例如他对飘落的雪花特别喜受,写作了两首风格不尽相同的钢琴独奏曲,其中先完成的,是1908年的“儿童世界”组曲,道组六段音乐的曲子,充满了具有童稚趣味,但内容和结构安排巧妙的迷人音乐。他将这些曲子题献给当时只有三岁的爱女,扉页上充满疼爱地写到:献给亲爱的秋秋(他女见小名),爸爸对接下来的内容很抱歉!显然他很清楚这个作品远超过女儿当时可以理解的,因此虽然名称为“儿童世界”,但绝不是儿童音乐!其中第四段,标题叫做“雪在飞舞”。德彪西以双手快速交错演奏反覆的上行音阶,让听者很容易产生雪花飘飞的印象。而一个错落有致的旋律,也在左右手的强调音符间浮现,是技巧要求很高的曲子,意大利名家米开兰杰里的经典演出(DG 2530196)照逸灌而音粒晶莹,节奏分明,至今仍被视为瑰宝。
1910年,德彪西又完成了一组不朽杰作:前奏曲第一集。在这些曲子中,他将印象派的音乐幅度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中第六首,标题是“雪地上的足印”,两年前后对军的音乐描写,却大异其趣。德彪西以两两相随的延长音符间隔出现,好比雪地上艰难行走的人,他这精简留白的方式,点描出一副空寂的画面,而他在乐谱上注记着此曲的声响好比一个哀伤、冰冷、无尽的空间,是非常具有抽象禅意境界的乐曲,美国钢琴家保罗-杰可布斯擅长近代音乐的诠释。他的前奏曲全集录音( Nonesuch HB73031)阐明他灵巧弾性十足的触键以及饱满惊人的能量,录音效果也属一流,绝对是值得收藏的杰出版本。
电影中的冰雪
俄国作曲家普罗高菲夫年轻时就以前卫丶尖锐,不和谐的音乐,让苏联当局既爱又恨!他在西方的名气远大于其他同期的苏联作曲家,但是与掌权集团提倡的通俗易懂的“人民音乐”大相逐庭。在初期的容忍之后,1920年代中苏联当局开始对他展开攻击,于是普罗高菲夫将近十年自我放逐于西欧避风头,但是在30年代后,他产生归乡的念头。恰好1933年一部电影“基杰中尉”的制作人请他写作配乐,于是他就以这部电影开始以较为平和亲人的风格开回归的路程。电影故事为虚构,讲述沙皇保罗一世时,因为文员笔误,在军人名录上记录下不存在的一位基杰中尉。沙皇对此人极为好奇,不敢承认错误的官员开始编造一连串的虚构英勇故事,让沙皇信以为真的对他加官进爵。就在将要穿帮时,他们只好适时让基杰将军(当时已经晋升为将军!)为国捐驱,这部苏联最早的有声电影之一演出后,普罗高菲夫对这个他首度合作的电影不甚满意,但是对他谱写的音乐信心满满,于是次年将它改编成五个乐章的管弦乐组曲,成为他最受还原的作品之一,其中第三段的三头马车雪橇,是俄国传统的冬日交通工具。剧情是基杰中尉婚礼后,与新婚夫人愉快地在雪地上驰骋,在一段慢板的诙谐庆典音乐后,他以快速的串铃丶弦乐拨奏,钢琴等塑造出这个民俗风味的愉快有趣音乐。
1938年,普罗高菲夫又应著名电影导演爱森斯坦之邀,为后者的首部有声电影“亚山大涅夫斯基”谱写配乐。这部史诗电影讲述十三世纪俄罗斯民族英雄亚歴山大涅夫斯基王子,率领族人成功抵抗条顿族骑士入侵的传奇,与当时纳粹德国(条顿族之后)准备侵略欧洲的背景相当吻合, 1939年,他将其中部份段落改编成同名的清唱剧,也同样大获成功。全曲最长的第五段“冰上的戦门”,可以说是此剧的重心。在弦乐演奏出阴郁不详的音乐,描述冬日寒冷的冰湖景象后,代表条顿骑士的威吓不和谐铜管乐自远而近,合唱团演唱出他将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诗篇交响曲”片段重组的拉丁文演唱(他与史的心结由此可见!),而俄罗斯人的音乐,则是民俗风格的轻快木管主奏,短兵相接后,合唱团以近乎啊喊的方式表达修烈的肉搏战,金鼓齐鸣,非常传。这两部不朽改编自电影音乐的作品,都可以在阿巴多指挥的精彩演出录音中欣赏到(DG2530967,DG2531202),属于DG最佳录音等级,不可错过!
小清唱剧中的小雪
与前面介绍的普罗高菲夫史诗般浩大的清唱剧相比,法国作曲家普朗克四个乐章的合唱作品“一个雪中的傍晚”就小巧玲珑的多。的确,他将此组作品称为小清唱剧,根据的是法国超现实诗人艾吕雅的同名诗作,虽然格局小,但是内容却相当丰富微妙。普朗克是近代作曲家中,对合唱音乐最有贡献者之一,写作这组作品当时的1944年末,正是二次大战战最惨淡黑暗的时期,虽然歌词主要是描写冬夜雪景的孤寂,但是诗人描写林中动物逃避凶猛的野狼,成为作曲家笔下对世局的惶恐。同时,圣诞季节带来的和平希,与黑暗的现实产生冲击。就在这样的氛园中,普朗克以他细赋的明暗光影对比,以及细徴高妙的和声色彩幻,勾勒出这幅意象生动,又层次分明的精彩曲子,演出此组音乐,歌手们必需具有精准的音高与收放自如的音量、音色控制。在以爵士节奏演唱古典改编曲著名的 Swingle Singers录音中(RCA RL25112)他们的表现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热浪中的雪橇行
美国轻古典音乐大师李洛伊-安德森,于1946年七月的热浪气候中,如同所有受热度所苦的人,对冬日景象产生遐想。这时,一首可爱的曲调开始浮现。两年后,他以“雪行”的曲名发表,马上受到欢迎,轻快又带有行进韵律的节奏下,管乐吹奏出护人印象深刻的愉快旋律,他以响铃木鱼代表马匹的铃声,啼声,俏皮又写实,一段旋律之后,音乐为马鞭的劈啪声暂时中断,提供听觉的期待感。而曲终前小号模仿的马鸣声,更是一绝,因为曲子的意象与冬天雪地的愉快活动有关,很快成为経典的圣诞音乐,有演奏、独唱、合唱,甚至爵士版的出现。不过,首度录音的费德勒,仍然是最佳选择。他1949年的78转唱片,不但让此曲声名大噪,更带给RCA不少利润。 1959年进入立体声之后,他再接再属带领子弟兵波土顿大众管弦乐团重新灌录新的版本(RCA LSC2329),仍然是热销的唱片。即使今日以现代音响系统播放,还是能带给音响迷无限享受。
长夜尽头的灵光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以描写自然与人的深刻内涵为最盛。他的诗词常压韵工整,几乎有着音乐般的韵律。因此,以他的诗词写作的歌曲、合唱曲自然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可能是美国作曲家蓝道-汤普森的一组合唱曲集(弗洛斯提安纳),这个以他的名字作标题的作品,是1959年应塞诸塞州安姆赫斯特市邀请,庆祝建镇两百周年所作,汤普森选用了七首不相关的诗作,谱写了这组隽永的合唱曲。其中第六首(雪夜林畔小驻),来源是弗洛斯特某个冬夜连夜赶完一首长诗后发现已経夜尽天明,来到室外为美雪景威动而闪现的创作灵光。他道出马车伕在寒冷冬夜赶路,进入积雪林畔,为从未注意到的美景所吸引而停车欣赏。他的马儿显然也注意到此举的不寻常,而摇响挂铃。这些描写自然与凡人之间的感触,在最后一段转为著名的隐喻诗句,马车伕感叹森林既黑且深,但是他有承诺在身,只能续前行,还有无数里程要赶,才得安眠。这里的睡眠,可以引伸为死亡,因此这个诗句后来为包括甘迺迪总统等丧醴所使用的挽词,原本钢琴伴奏的男声合唱,在德州龟溪合唱团的精彩录音中(Reference Recordings RR49)改编为管乐伴奏。竖琴铮纵的拨奏,点出雪花飘飞的气氛,和谐整齐的演唱,诚挚感人地表现这首动人的诗作,加上顶级的录音,让人爱不释手。
又见热浪雪
前面提到安德森在热浪侵袭下构思出著名的雪橇行。无独有偶的,另一位流行乐作曲家斯戴安娜,也是在七月的热浪中,写下一首著名的歌曲“让它下雪吧!”,显然并非描写冬景的音乐作品,都是在寒冷的气候下进行的!歌词以一对情侣面对窗外寒冬,却因为在温暖炉火以及彼此相伴下,一点也不觉得瑟缩,因此任性地要老天尽量下雪吧!虽然歌词完全没有提及节日,但是情景与圣诞节的气氛吻合,因此也是如同安德森的曲子一样,早就成为圣诞节的经典歌曲,甚至小孩都能朗朗上口。爵士女歌手戴安娜-克洛的圣诞专辑(Verve B0004717-01),以成熟世故的风情,演唱出这首歌曲,带给人与众不同的清新觉,即使不是年尾,也值得一再欣赏!
文/郭思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