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广州Hi-End臻品展上,世纪格雷(Century Gray)带来了一款颇具争议又极具技术含量的新品——GLD1.0同步数据数字播放器(GLD1.0 Synchronous Digital Player)。这不仅是一台数播,更像是一种全新音频数据传输逻辑的“试验品”。
同步数据流 + 专利算法 + 原始时钟
GLD1.0最核心的创新点,就是它用了一套“同步数据数字传输架构(Synchronous Data Digital Transfer Architecture)”,并且已经取得了发明专利。这套架构强调“数据源与输出端完全同步”,核心技术就是把原始采样时钟与PCM数据打包封装,通过网络线进行“等时等量”传输,最终在接收端解封装还原时钟和数据。

世纪格雷创始人邓剑辉先生
从原理上来说,它跳过了传统播放器内的异步缓冲、重采样、PLL重锁定等一堆“音染”步骤,力求做到“源怎么录,耳朵就怎么听”。这种思路很极端,也很“发烧”。
拒绝传统USB/HDMI,走的是网口传输路线
你在GLD1.0身上看不到常规数播该有的USB或HDMI输出,而是采用千兆LAN网口进行传输,并明确表示输出协议不是传统的DLNA、UPnP或Roon,而是自研的SDDT(Synchronous Data Digital Transfer)协议。这就意味着GLD1.0只能搭配世纪格雷自家的接收设备,短期内不支持其他品牌的DAC。


非常发烧网HiFi168吴斌先生
这种“封闭系统”的设计,在Hi-End圈子里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控性强,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可玩性。厂方表示未来会考虑开放部分协议标准,但目前仍以系统整套搭配为主。
支持DSD256/PCM 384kHz,强调低延迟和低抖动
在规格参数上,GLD1.0支持DSD64、DSD128、DSD256,以及最高PCM 384kHz/32bit的传输,基本覆盖了当前主流高解析音源。它搭载的是自研的实时嵌入式系统(基于Linux),配备独立高精度TCXO时钟模块,并且在硬件设计上做了大量屏蔽与抗干扰优化。

同时,由于“同步传输”跳过了常规操作系统调度与缓冲机制,因此在延迟和数据抖动(Jitter)控制上理论上更具优势。
透明、直接、细节多,但需要适配系统
现场配合世纪格雷自研DAC和前级功放播放《春江花月夜》与《No Sanctuary Here》两首音源,整体声音风格偏向极致还原,不带润色,也不强调氛围感。尤其在瞬态响应和背景安静度上,确实能听出区别,但也对整体系统的解析力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GLD1.0不是一款“插上即爽”的产品,更适合对“信号路径”有强控制欲的发烧友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