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快活泼的格调使18世纪的音乐注入了新的生机” 亨德尔:水乐组曲
巴赫和亨德尔这两位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巨匠被认为是音乐史上的两座大山,两人共同为现代音乐奠定了基础,巴赫是器乐艺术的天才,亨德尔是声乐艺术的代表,西方音乐最基本的手法——和声与复调,在他们两人的手里臻于成熟。亨德尔与巴赫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德国萨克森人,同生于1685年,亨德尔比巴赫大一个月,晚年他们都双目失明。所不同的是巴赫致力于民族传统音乐,而亨德尔则是一位国际性音乐家。亨德尔的这一特点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他最初的音乐活动是在家乡跟教堂乐师学习音乐,18岁时被任命为教堂管风琴师,只干了几个月,他就放弃了这个职务,去了当时的德国歌剧中心汉堡,三年后又去了意大利,25岁时回德国任汉诺威宫廷乐监,很快又去了伦敦,并在那里终其一生。所以,在亨德尔的音乐里既有德国的严肃,又有意大利的优美,还有法国的壮丽,而这些特点又是他在英国混酿在一起的。
《水上音乐》是亨德尔1715年到1717年之间写成的,有关《水上音乐》写作的来由还有一段轶话:亨德尔在意大利期间遍游佛罗伦萨、威尼斯、那不勒斯和罗马等文艺复兴名城,学习意大利歌剧。在意大利,他显露出自己的音乐才华,并结识了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乐长斯特凡尼,经斯特凡尼的介绍,亨德尔于1710年回到德国,出任汉诺威宫廷乐长。在汉诺威宫廷乐长职务上,亨德尔并未能恪尽职守,1711年他访问了伦敦,以他的歌剧轰动了英国。回国以后不长时间,他又再次请假去伦敦,1712年获准,条件是在适当时间内返回。亨德尔似乎没有找出返回汉诺威的“适当时间”,他一去不返,并接受了英国安妮女王的宫廷作曲家职务。两年以后,安妮女王去世,继承王位的竟是汉诺威选帝侯,1714年选帝侯即位,成了英王乔治一世,这使亨德尔陷入尴尬的境地。当初玩忽职守不辞而别,如今又不期而遇,亨德尔只好在宫廷里暂不露面。后来,经别人出主意,亨德尔写了一组嬉游音乐,在国王举行的一次泰晤士河划船游艺会上演奏,以取悦乔治国王。音乐写得很成功,乔治一世便原谅了他,这部作品就叫做《水上音乐》。这件事情的真实性虽得不到证实,但却可以看出那个时代,音乐家的生计要依靠宫廷贵族,身份与贵族家里的仆人相当,是没有什么地位的。
通常人们谈到《水上音乐》时,称它是一部器乐组曲,这是一个含混的说法。从配器来看,亨德尔使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管乐器有长笛、短笛、双簧管、大管、圆号、小号,这里虽然使用了弦乐器,但是从音乐配制讲,管乐器担当了主要部分,所以,亨德尔这部作品还是为管乐器所写的。
《水上音乐》全曲共分为21段,所以人们认为这是一部组曲,但是有的音乐评论家根据音乐的情调、内容、演奏方式等各方面特点把它划入小夜曲,这是很有卓见的。18世纪的欧洲世俗生活中音乐已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音乐是市民娱乐不可少的方式,许多城市都定期举办露天演奏会,以满足大家的需要。素喜田园情调的英国人更是经常在郊外花园或公园演奏音乐,这形成了一个文化传统。露天演奏的音乐以器乐曲为主,器乐小夜曲是这些演奏会上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类音乐大多质朴不加矫饰,内容多表现世态风俗。亨德尔有许多管弦作品是专为这些花园音乐会写的,后来,人们在常举行这样的音乐会的瓦克斯霍尔花园立了亨德尔的塑像,以纪念他在这方面的贡献。他的《水上音乐》就属于这种生活嬉游音乐。
《水上音乐》的内容取材于民间风格,包括布列舞曲、小步舞曲、号角舞等,音乐节奏轻巧,旋律优美,轻松的气氛反映出18世纪欧洲城市生活风俗,其中一些段落具有古典大协奏曲特性,音乐却是根据世俗主题写成的。亨德尔当初定居英国为英国带去的是意大利风格的歌剧,但是,他对世俗体裁的民间艺术也很悉心观察并从中吸取营养。在亨德尔的声乐作品中可以找出直接来自于街巷民俗的痕迹,甚至包括街市叫卖喧闹之声,亨德尔说自己最好的歌曲是从这些声音中获得灵感的。
《水上音乐》是18世纪初启蒙运动早期音乐向世俗化进步的产物,它轻快活泼的格调使18世纪的音乐注入了新的生机,与亨德尔后来写的《焰火音乐》一起成为别具一格的不朽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