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郁忧柔,又有冲决压抑的狂放” 柴科夫斯基: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西斯卡》
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是一个意大利年轻女子的名字,这个名字在欧洲家喻户晓。因为,在这个名字的背后有一个感人的爱情悲剧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发生在公元13世纪的意大利。
弗兰切斯卡是意大利拉文纳公国波伦塔大公的女儿,她生年不详,1283年被杀害。她在文学和艺术方面颇具才名。弗兰切斯卡的父亲出于国家利益和政治上的考虑,把她嫁给了里米尼的国君马拉泰斯塔。里米尼地处意大利北部,现在是著名的旅游城市。里米尼在古罗马时期形成城市,公元12世纪以后地位愈显重要,成为贵族势力与教廷势力争夺的地盘。弗兰切斯卡的婚姻就与这些斗争有关,里米尼的国君马拉泰斯塔的家族恶名远扬,这个家族的传统是残暴嗜杀,精通军事,没有信仰,擅长暴力统治。现在的里米尼城,还保存着马拉泰斯塔家族修建的城防工事和马拉泰斯塔神庙。弗兰切斯卡嫁的这一代里米尼国君是个著名的暴徒,长得丑陋不堪,据说还是个驼背,史书上记载,他的绰号叫“跛子”,可见他腿脚也不利落。为了骗取弗兰切斯卡对这桩婚事的同意,“跛子”派自己年轻英俊的弟弟保罗替代自己去相亲和约会,保罗的绰号叫“美男子”。弗兰切斯卡爱上了保罗,婚礼之后,才发现被骗,无奈木已成舟。但她仍爱着保罗,两个人背地里结下私情。事情暴露后,残暴的马拉泰斯塔杀死了弗兰切斯卡和保罗。这个爱情悲剧故事当时就四下流传,与弗兰切斯卡同时代的意大利诗人但丁显然也有感于这件事的悲剧结局,后来,他把弗兰切斯卡和保罗写进了他的长诗《神曲》。记录过这个故事的文艺复兴诗人还有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神曲》是西方文学史上的辉煌巨著,由于但丁在《神曲》里对弗兰切斯卡的故事的描写,使这个故事传播得更为广泛。直到启蒙运动之后的18、19世纪,仍有许多艺术家从《神曲》里选取这个题材进行创作:意大利的著名戏剧家佩利科和邓南遮曾分别就这个题材写过诗剧和话剧,德国作曲家格茨和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各写过一部歌剧,以上几位艺术家的剧本都叫做《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除此以外,还有许多诗人、作家、画家、作曲家涉及这一题材,作品不胜枚举。弗兰切斯卡这个名字在西方的文艺作品里也成了一个带有爱情悲剧色彩的符号。
柴科夫斯基的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取材于但丁《神曲》中《地狱》第五篇。他原来想就这个题材写一部歌剧,但是,与歌剧脚本作者合作不成功,二人意见相左,柴科夫斯基就放弃歌剧,写了一部交响作品。《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虽是个故事题材,但音乐并不是戏剧性的叙事性作品,而是一首狂放的浪漫主义幻想曲。柴科夫斯基在乐谱的初稿上大段地抄录《地狱篇》里有关弗兰切斯卡的段落,作为作品的题记。这段原诗大意是说,但丁在诗人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地狱,进到第二层地狱,这层地狱是用来惩罚犯有奸淫罪的鬼魂的。这里,阴风惨惨,冤魂哀号,地狱里的狂风暴雨把犯有淫乱罪的幽灵卷入激烈的漩涡。但丁看见了拥抱在一起的弗兰切斯卡和保罗,他对这对年轻的情人的惨状感到震惊,便喊住他们,让他们讲讲来到这里的经过。弗兰切斯卡痛苦地讲述了自己的悲惨经历:她被骗嫁给保罗的哥哥以后,仍然爱恋保罗。有一次,她与保罗在花园里读一本关于兰斯洛的小说,当读到兰斯洛得到了爱的亲吻时,书本掉在地上,两人四目相望,情不能自己,便吻在一起。正当这时,暴君马拉泰斯塔闯了进来,用剑杀死了这一对情人。但丁听到这里,心中充满了怜悯与同情,竟感动得晕倒在地。柴科夫斯基摘录的这段诗是对全曲的详细解说,但是,在乐谱出版时,这一大段文字没有印出来。
柴科夫斯基写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是在1876年,当时他正在巴黎。作品写成后,和往常一样他一直怀着忐忑的心情,生怕作品不成功。1877年,在莫斯科音乐家协会音乐会上举行了首演,音乐很受欢迎,这才使他放下心来。第二年,这首乐曲在彼得堡上演,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许多音乐界人士对这首幻想曲里乐队写作上的纯熟技法表示赞叹。柴科夫斯基自己也对这部作品的狂放浪漫的艺术表现而志得意满。1893年,英国的剑桥大学授予他音乐学博士,他在剑桥音乐会上指挥演奏了这首幻想曲。以后,一有机会出国演出,他总要带上这首《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所以,柏林、巴黎、法兰克福等一些欧洲城市的观众都有幸听过柴科夫斯基本人指挥演出过这首幻想曲。
在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里,对管弦乐队内部音色的强烈对比和各种乐器特色的圆熟调度是音乐上成功的主要因素。音乐一开始,大提琴和倍大提琴阴沉沉地向下滑行,这是一个阴森可怕的不祥之兆,仿佛在向地狱沉下去。管乐器发出撕心裂肺般的不谐和弦,这是地狱里的冤魂的惨烈呼号,这些音响在向人提示地狱之门上的名言:“从我这里走进苦恼之城,从我这里走进罪恶之渊,从我这里走进幽灵队里……你们走进来的,把一切希望抛在后面罢!”但丁的《神曲》里《地狱篇》的这段话是西方世界的一句箴言,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经常引用。柴科夫斯基在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的引子里形象地渲染气氛,暗示地狱名言:“你们走进来的,把一切希望抛在后面罢!”他对法国画家杜雷为《神曲》画的插图中的“地狱之门”一图印象颇深,故此,在音乐上也极力模仿画面上的视觉效果。但是,以此为根据断定这部作品是叙事性音乐是不足取的。在这里虽然可以找到某些形象性的、象征性的音响动机,但音乐整体上的抒情性仍是把握作品的根本依据。
在阴森的引子之后,音乐转入活跃的快板,回转跃动的音型象征着地狱里横扫的旋风。在这股旋风的涤荡之下,小号、长号、圆号、大号发出惨烈的喊叫,形成恐怖的地狱景象。幽灵被狂风卷动,东抛西掷,绝望地哀号。
在这恐怖的喧嚣之后,一支单簧管唱出凄婉的旋律,这是弗兰切斯卡向但丁诉说自己爱情悲剧的主题。但丁的原诗里弗兰切斯卡这段叙事诗的起句是这样的:“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在苦难中回忆幸福。”这句话在西方经常被引用,柴科夫斯基把这段音乐写得恰如其分,正是痛苦中对幸福的追忆。在弗兰切斯卡悲切的叙述之后,狂暴的旋风再次刮起,整个乐队奏出最强音。长号和大号的强烈音响象征着弗兰切斯卡和保罗被杀,地狱里的风暴再次把一对情人的幽灵卷走。音乐到这里结束,整个幻想曲演奏下来总共约25分钟。
柴科夫斯基写《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是在19世纪70年代,在此之前,涉及弗兰切斯卡题材的文艺作品在欧洲不计其数;经历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前后数百年思想解放运动的欧洲,这类反对封建桎梏的题材早已汗牛充栋。所以,柴科夫斯基的这部作品从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方面上看,不是独树旌幡之作。这部交响作品在写作上的意义要远远超出它的思想内容,它在欧洲许多城市演出都获得成功,原因正在于此。在这部作品里,柴科夫斯基成功地调动管弦乐队里的各个声部,大胆地使用音色对比,尤其在音乐语言上,既有他自己内心的阴郁忧柔,又有冲决压抑的狂放,浪漫主义特色非常明显。《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为浪漫派音乐提供了新的语汇,在20世纪音乐家的作品里可以找到它遥远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