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五年后,卡梅隆及其代表的好莱坞商业团体重制《泰坦尼克号 3D》的商业信心在哪?
刚刚看完《泰坦尼克号 3D》回家,心情依然很激动,特别想认真地回答这个题目。
首先,为什么要重新制作 3D 版本,商业信心何在?
一方面当然是现在 3D 是大势所趋,是最热门的话题,但是这次重映,乃是詹姆斯·卡梅隆所代表的好莱坞科技/商业的顶级阶层的一次技术秀。
做 3D 的人很多,彼得·杰克逊的《霍比特人》要做 3D 化,斯皮尔伯格要把他以前的《夺宝奇兵》系列 3D 化,现在乔治·卢卡斯也要把他以前的《星球大战》系列拿出来 3D 化。不出所料,这些电影的重新制作都是要尽量榨取这些商业成功电影的最后一点油脂。
但是詹姆斯·卡梅隆不一样,他是好莱坞的另类,他是好莱坞的天煞孤星。他的产量并不高,上一次《泰坦尼克号》大获成功以后,十年没拍电影,不是他不想拍,而是没有投资人敢给他投资。他是著名的片场暴君,他是著名烧钱狂,他烧起钱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拍电影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不如说他是在重新发明电影。
没有好的技术?等!ILM 忙活了一年,拿出样片给他看,不满意,把活扔给了 Weta Digital。
没有好的 3D 设备?发明!他和别人一起搞了 Pace 立体电影技术。
动作捕捉太繁琐?好,我发明虚拟摄影技术!
没有好的电影素材?自己弄。拍泰坦尼克,搞潜艇,真的去残骸那里转了一圈,并且把水下拍摄摄影指导的头衔无耻地挂在片尾字幕里面。为了《阿凡达 2》,他成为世界独自下潜马里亚纳海沟的第一人。
电影的主题没人理解?自己上阵,自己跑到亚马逊森林和当地土族人宣传环保。
电影太贵,没人投资怎么办?自己不要钱,找便宜演员,为了降低《阿凡达》成本,他把拍摄基地转移到新西兰,开拍第一天训话就宣布:「我在美国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于是我来到新西兰。」这话讲出,谁不热血沸腾。
世界最顶尖的计算机电脑特技公司 Weta Digital,为了他的电影,长达一年多不接别的活儿,专门从事研发。做出来的样片,被他骂得狗血淋头,当着技术员的面指出错误,还句句在理,所有人想死的心都有,但是无人不佩服。
他是片场暴君,要求极为严格,但是人人都坚持到底,无人离开。
他就是电影界的 Steve Jobs。
所有电影导演,号称技术痴迷者的,比如彼胖,斯导,小贝,爱默里奇,还有如闭关修炼一般的大神卢卡斯,还有口头上一直想把自己打扮成技术迷的马丁,这些都加起来,论对电影技术的了解,痴迷,动手能力,和革命性贡献的成就,都不及我们的詹神的一半。
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对詹神的最低评价。
《泰坦尼克号》,他发明了拍摄滑轨,自己亲自操作摄影机,拍摄水戏,基本自己上阵。拍摄现场数十台摄影机指挥若定,整个片场的电缆总长度高达数千公里。
对自己作品的热爱和投入,是他最大的特点。没有哪个人像他那样热爱电影和电影技术。
认真的男人最性感。其貌不扬的他有五次婚姻,虽然有玩世不恭的成分,但是詹神浑身上下散发的纯电影技术男的雄性气质是不可否认的。
就《泰坦尼克号》的动作场面调度和对电影节奏感的把握而言,目前还没有哪个灾难片能做到他那样炉火纯青。相比之下,沃尔夫冈·彼得森的《海神号》简直惨不忍睹。
像他这样,把拍电影搞成一部史诗的,有史以来,除了格里菲斯和阿贝尔冈斯,就只有他了。他,如同神一样的活着。
所以,对詹神投资,就是豪赌,就是百发百中的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