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 | 给你满满的调声密技:Audio Research品牌大使David Gordon
前不久,我才做了Audio Research 2018年度获奖产品总回顾(2019年2月),下个月慕尼黑音响展即将到来,可以想见Audio Research(以下简称ARC)肯定也会有新产品。上网看了一下,果不其然,他们最近发表了全新的CD9SE与CD6SE,本来以为今天的发表会是要讲这二件产品,却没想到这位首度来台的「品牌大使」David Gordon真的完全没讲产品,全都在讲「品牌」。
▲首先由钛孚音响的小赖介绍ARC的品牌大使David Gordon给大家认识。(大家有没有发现小赖最近瘦了很多啊?难道他也在进行生酮饮食吗?
David说他虽然是第一次来台湾,不过早在35年前就认识了台湾的David(钛孚朱总),而他本人则是在1989年的四月加入ARC,刚好迎来了他加入ARC的30周年。一开始他先介绍ARC的历史,创办人William Z. Johnson(1926-2011)于1952年投身影音设备的贩卖,当时开店贩卖的主力是电视机,后来在1970年决定投身音响生产制造,于是创立了ARC。
1970年代是晶体机的天下,而William Z. Johnson却决定生产真空管机,当时大家都觉得他疯了。本身也是一位钢琴家的William Z. Johnson认为当时的晶体机虽然有着大功率的优势,但是听起音乐来就是不对劲,简单的说就是不像「现场」,没有活生感,不像「音乐」。所以他当下就决定要设计出具有真实动态与宽广带宽的真空管机。
不过要做到这样的声音并不容易,William Z. Johnson从二个地方着手,一是电源,多级的稳压让声音表现更稳定;二是变压器,因为真空管的变压器限制的带宽,所以从变压器下手,就能改善管机的带宽问题。这两个原则从ARC创立开始,一直秉持至今。
▲David Gordon不愧是品牌大使,不仅对ARC的产品如数家珍,连内部的细微调声密技也都知之甚详,也不吝于与大家分享。
1973年,ARC推出第一款实现William Z. Johnson理念的产品-SP-3前级扩大机,非常难得的获得了美国当地二本音响专业杂志TAS总编Harry Pearson与Stereophile总编J. Gordon Holt二位的青睐,称其为「有史以来最好的前级扩大机」。熟悉这个业界生态的人都知道,这二位总编的意见极少会一致,所以让SP-3一炮而红。
1975年,ARC推出首款大功率的后级扩大机D150,再度引起旋风。大部分听过这部150瓦后级的人都一致认为,它的声音听起来比市面上号称200瓦或300瓦的晶体后级都还够力,又再次让音响迷臣服在ARC的脚下。David Gordon则解释到真空管机有着比较多听起来相对悦耳的偶次谐波失真,而晶体机都是尖锐的奇次谐波失真,所以当开大声的时候,ARC的管机听起来不会让人难受,而大瓦数的晶体机通常会让人受不了。
▲David Gordon拿起电路板就开始为大家讲解上面的玄机,让在场媒体与经销商都听得津津有味。
接下来,ARC的经典机型一一问世,也不段创造话题。可是David Gordon说在ARC发展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其实是在1990年初期,因为这个时候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6日),大量的真空管从前苏联流出,让ARC真空管的取得不虞匮乏,于是他们大胆地推出Reference系列产品。也因为ARC不断往高端发展,加上市面上真空管的取得更为容易,顺势创造了一股真空管的复兴风潮。
对细节的坚持
讲完历史,David Gordon开始讲密技。从1970年创立以来,ARC的产品就是人工插件、人工焊接,到现在2019年依然如此。都什么时代了,难道ARC不知道有自动锡炉这种东西吗?怎么还在用人工做这些事呢?ARC当然知道有很多自动化的设备,但用人工焊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声音。David Gordon说几年前,他们也添购了自动锡炉,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声音表现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所以又改回了手工焊接。
这就是他们对声音的坚持。David Gordon说量测的数据固然重要,但最后的听感就是为了验证测不出来的东西。所以他们到现在工厂里面还有一位「金耳朵」专门负责聆听,不仅负责调声,所有的Reference系列的产品也会精确他聆听确认才能出厂。
目前ARC内部分为「讯源」与「扩大机」两个团队,所有的产品在生产之前,都会由另一个团队的成员交互检查、聆听验证,就是为了找到规格上测不出来的瑕疵。David Gordon举了一个例子,他们家的变压器都是由工厂附近一家供货商所供应,之前有一度,他们去寻找中国的供货商,开出他们的规格,结果生产的变压器量测数据都符合他们的要求,但声音却不对,于是他们只好继续在北美采购。这说明了什么?就是每个环节都会对最后的声音表现有影响,绝对不能轻忽。
▲David Gordon正在讲解他们所用的抑振材料。
全面配对与分组
ARC可能是业界品管(QC)最严格的厂商了,所有的真空管近来都必须经过48小时的烧机测试,之后再进行分组与配对的工作。为何要经过48小时的烧机?因为他们发现真空管的特性通常会在使用48小时内改变,所以拿到新的真空管就直接进行测试与配对是不准的,一定要烧机48小时之后再测,质量才会稳定。
除了真空管会进行配对之外,他们连晶体也会进行分组与配对的工作,而这些晶体大部分还只是负责电源的稳压之类,并非放大音讯的工作而已啊!真是让人吃惊。以电源所用的晶体为例,他们会将之分为23个等级,分别用在不同等级与种类的器材上,当然里面有很多等级的零件是不合格的,就会直接丢弃。
那他们怎么知道什么部位要用什么等级的晶体呢?答案是他们为晶体编「色码」!如果不是David Gordon告诉我,我还真的不敢相信,因为ARC产品内部我又不是没看过?不过我还真没注意,它里面的晶体上有色码。(应该没有人会注意吧?)大家都知道本地代理商钛孚的后勤维修是业界的最高规格,就是因为钛孚音响一直非常注重维修服务,所以才能跟ARC合作这么多年。
因为当产品发生故障的时候,钛孚音响的工程师会向ARC原厂提出故障的位置与所需要的晶体,再从美国寄来同「等级」的晶体更换,才能确保声音表现的一致性。而不是像坊间的维修师傅那样,只要找到数值对的就换上去,这样肯定会衰声的啊!
▲看到了没?这就是晶体上的色码。
▲这二个看似一样的电容,除了容量不同之外,内部绕组的方式也不同,注意看,抽头的导线的位置与焊锡都不同,因为这是用在不同地方的电容,所以都经过细密的「人耳」调整。
▲这是ARC所用的二种抑振材料,一种是偏硬的塑料,另一种则是像沥青一样的偏软材料。旁边的小豆豆也是调声用的,有2mm与3mm两种尺寸,分别用在不同的地方。
▲滤波电容上贴着抑振材料,你可能会问右边怎么有些电容没贴呢?因为ARC的工程师听了之后觉得没差,所以就没贴了。有贴的就是会造成声音差异的地方,贴的大小与贴的方向也有学问。
▲晶体上面贴了调声豆豆。
▲ARC认为在某些地方,用两个小电阻并联会比用一个大数值电阻,声音表现更来得好。另外这张图也可以看到,每个电阻的高度不同,这不是因为焊接工的工夫不好,而是因为那也是经过实际聆听决定最好声的位置。
▲电容也会看到这样的用两个小电容并联的状况。
▲这个小晶体上也可以看到「色码」。
▲这个是用来抑制散热片异响的橡胶环。
▲晶体上也有色码。
▲这里可以看到显示真空管寿命的小屏幕。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ARC所用的电容上面打的字都特别小?Reference系列所用的金色电容(如前图)上面甚至没有打字。为什么?因为油墨里面还有微量的金属,所以也会对声音造成影响,ARC特别要求供货商不要在上面打字。那要怎么知道容量呢?原来它们会把相同容量的电容以固定数量装成一盒,在外盒上标示容量,工人安装时只要从盒子里拿就不会错了。
超乎想象的宁静度
David Gordon接着说到,ARC其实很早就开始采用多层的电路板,这在真空管厂商中也非常少见。你可能会说:真空管电路这么简单,为何要采用多层板?David Gordon说是没有必要,但ARC的工程师认为采用多层版可以让接地更完善,更进一步降低噪讯。接着David Gordon走到钛孚音响现场所展示的全套ARC Reference系统全面,把前级的音量转到最大声,在现场大家都预期会听到很大声的嘶嘶声,但竟然一点噪音都听不到!他还特别切换到「Mute」(静音)让大家再次比较,差异也是非常细微。
佩服、佩服、再佩服
听了David Gordon的讲解,我真的是对ARC这家公司佩服的五体投地。不仅是因为我以前从来没注意过这些细节,也从没听别人讲过,更因为这些全都是ARC的工程师实际聆听的结果,可见他们对于好声的追求有多么的执着。看完之后,你也觉得麻烦吗?没关系,只去买Audio Reserch的产品就对了!麻烦的事他们来做,好声你来享受!
▲这是新产品CD6SE,外观更精致了一点,David Gordon说他们其实并不会更动太多原本的设计,但是因为零件与用料更好,所以声音表现的提声也是必然的。
▲现场用ARC全套的Reference系列播放音乐。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近几年ARC产品的外观越来越漂亮呢了?虽然外观更加精雕细琢,不过却依然坚持采用铝合金制作外箱,相较于其他材料的外箱,ARC的工程师一直认为铝合金是最佳的外箱材料,所以大部分的机箱都采用铝合金制作,这也是多年实际用耳朵验整的结果。对了,David Gordon还说REF160M(请参考Audio Research REF160M旗舰单声道真空管后级(2018年五月))是ARC这几年来最具突破性的新产品,非常值得关注,今年预计会推出立体声版本。
▲这也是新产品,CD9SE,可以看到旋钮改为最新的ARC样式,CD6SE与CD9SE都配备了USB DAC,同时支持直接输出讯号给串流播放器使用,这是SE版才有的新功能。
▲最后再来偷偷讲一个密技,David Gordon说他们发现其实真空管扩大机不要罩盖子声音比较好听,可是碍于法规与安全顾虑,通常管机都有盖子。而他们工程师发现压克力盖不但是透明的、可以看到内部的真空管,同时对声音的影响也是最小的,所以他们后来都将上盖改为压克力的材料。
▲因为发现了这个好声秘诀,所以ARC也把Reference系列的前级扩大机底部也换成了压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