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Hi Fi,不论初级或高级,最容易犯的错误是高估了扬声器的实力,而把它滥用,以致得不到该扬声器所能发挥的最佳效果,甚至使扬声器遭受无可挽救的永久性损坏。
扬声器是全套音响系统唯一能发出音响的「最后一环」,因此,很多人干脆把体系上一切令听觉上不满足的缺点归咎于它的身上。另一方面,电动式扬声器的设计由开始到现在,也的确是改革最少、毛病最多的组件。不过,阁下拥有的扬声器,在使用得法、保养得宜的情况之下,音响质素仍然大有可能比目前好得多。
大部份扬声器所提供的技术规范,都要小心去了解。通常被我们误解的数字,是它的承受功率(Handling Capacity)。一台承受 50W 的扬声器配上一部 50W 的扩大器是按理最稳阵的搭子吧?一般人的想象是在上述情形之下扩音器就算最强输出时都不会把扬声器烧毁。此一推断,尤以初级玩家为然。他们认为,一部标示 50W 的扩音器在使用时将音量开尽就自然是 50W 的输出(音量掣开一半时输出就是 25W!!)虽然,懂得理论的人都知道这种种说法只是一厢情愿的附会,但却又不容易在三言两语间去解释清楚扩音器输出功率的的计算法。总之,好多人以为自己的 Hi Fi 配搭得正确,都毫不考虑地一下子把音量掣扭尽。太多的音圈都是如此这般的散了。
另外有好多人在欣赏流行音乐时,一味要劲的低音,就不顾一切地把低音调节扭至最大,响度掣也开尽。这样做法结果是把 100 赫之间的周率强调了近 30dB,大大的超出了扩音器正常工作的能力。尽管他们在这时所听到的声音,完全是恐怖的失真及绝对没有平衡度可言的畸形怪叫,他们还是懵然不觉。结果是不仅扬声器遭殃,扩音器也会没命。
如果你喜欢欣赏美丽的音乐,你对扬声器所发出的「语言」就容易认识。当扬声器在不正常的情形下操作之时,它所发出的音色是痛苦的、丑恶的。它向你的耳朶提出警告,表示它的功能已经濒临极限。如果你对扬声器的求救讯号充耳不闻,在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终止对你的服务。
过载失真容易辨别
扬声器的过载失真,应该非常容易辨别。一听到这种「豆沙喉」般的音色,你马上应该把音量收细。可惜,大部份初哥都以为他的 Hi Fi 音色不清是因为级数不够高的原故。年轻人在开派对时用三流音响组合将低音开尽的结果是注定要烧音箱的。
本身没有低音的扬声器,其缺憾是天生的,无论怎样运用响度掣或均衡器去补偿,都不可能使它产生低音。如果你需要真正的低音,你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音响反馈」(Acoustical Feedback)是烧毁扬声器的大罪人,唱盘和扬声器的距离太近,一定会引起音响反馈,问题是程度恶劣至哪一个地步。轻微的音响反馈有时只在最强音重播时才产生,故此不受注意,但这种持续不断的强烈极低频振荡会使音圈过热。高级 Hi Fi 也经常有这种现象。
高级 Hi Fi 的贵价扬声器能重播闻限外的极低频。在放唱弯曲唱片时就清楚地看见扬声器的纸盆不停地大幅度的抖动,尤以唱片的开端为甚(弯度最大是唱片边缘)。这种抖动并不发出声音,但若持之以恒,却对音圈有一定的损害。而且,超低频振荡是会引起所谓「都卜勒」(Doppler)失真和互调失真的。所以,高级 Hi Fi 控音器上的超低频滤波器(Sub-sonic filter),在放唱片时是应该的。有好多发烧友认为超低频滤波器会影响低音音色,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之。当然好几种出品的超低频滤波器的确不灵。
高效率扬声器受欢迎
扬声器制作的成本,与它的效率高低大有关系。简单点说,频带宽阔而又效率高的扬声器成本一定贵。换言之平价而够响的扬声器就只能做到中音响而没有低音。通常大功率扬声器音圈要用粗线去绕,但线愈粗的音圈效率也愈低。唯有采用扁平带状(Ribbon)线圈和控制极精准的磁隙(Gap)方能臻达高效率,大功率和宽带带的多项优点,至有重迭绕线的结构。扬声器的外型看来只不外如是,价钱相差就要以天文数字计算。成本贵的扬声器,材料并不会比平价制品高出太多,但制作上的精密程度和制作所用的器械就真正的花钱。近年来高效率扬声器大受欢迎,是因为电声界发觉高效率扬声器发音受环境的影响较少。
无论你所用扬声器的效率是高或低的,你都应该正视扬声器动态范围的问题。有很多贵价扬声器,它的音色优美,可是它的演出只限于一个有限度的动态范围之内。换言之,它不适宜开得细声,却又在某一个程度之下无法再增强它的响度。主要原因,是它的分音器设计及扬声器承载方式的特性所限制。动态范园狭窄的扬声器,在大功率扩音器推策之下音量不会增加,但却十分容易把中高音单元烧毁。
玩电分音的发烧友,喜欢自己选择各式高中音单元匹配,经常会误解了技术规范的指示而把高中音单元弄坏。最妙是错误的使用经常不足以杀死一只单元,却能够把高音单元的高频响应削去,令中音单元的音色混浊。原因十分简单,发烧友却多未注意及此:一只适宜于在 5K 赫以每倍频 12dB 分音的高音,如果你用 6dB 的曲线去推策它,这只单元在 2.5K 范围所承受的功率就无形中比正当(12dB/oct)所承受的要强了两倍。久而久之,音圈的谐振总会因长期过载而降低,高频响应的灵敏度也永远受到损害。同样的错误使用,也影响中音的清晰度。同时,一般中高音单元所标示的功率承载数字,通常也对电分音玩家全无意义。它只是该中音或高音在一套有分音器的扬声体系上所承受的功率而已。
(原文刊于1987年7月号《Hi Fi Review》,作者雷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