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Hi-Fi | 竟然有支持MQA的手机模块?!
记得我念书时,音器材功能很单纯,播放软件就是光盘,而器材就是信号源、放大器和喇叭,讲究一点的,才分成前级、后级等等。 然而近年音响迈向数字流之后,事情变复杂了,能播放的格式一大堆、从MP3到384kHz PCM到DSD256都有。 播放方式也一大堆:USB DAC方式、网络串流、USB装置(例如随身硬盘)、WiFi、蓝牙。 如果再加上音器材的基本功能,例如前级、后级、耳放,甚至再合并一些环控、HDMI ARC等等,现在想开发数字音响器材,功能可以有大量排列组合。
这对厂商和消费者来说都是麻烦,厂商为了满足最多需求,会想把所有功能都做出来,结果垫高了成本和售价,而消费者人人习惯不同,一定会有某些功能用不到。 但厂商如果只做少量功能,又只能满足小部份消费者。 而且因为厂商做出来的产品不统一,不同品牌的搭配会变得困难、有时候少了这个接头、或搭起来多了那个功能。
面对这样的情形,「模块化」是一个解决的方式,如果要对消费者够实用,模块化最好还必须能「跨品牌」才行。 这有可能吗?我们可以看看其它产业的例子,智能手机现在正面临一样的状况,功能越来越多,但人人需求不同,有的人重拍照、有的人爱听音乐,有的人要电池续航力,「模块化」似乎是一途。 咍佛商学院破坏性创新理论大师Clayton Christensen就曾预言:「到最后模块化会获得胜利,而iPhone终将灭亡。 」所以在手机产业,也有人对模块化保持期待。
在2013年时,Google就推动过模块化的手机计划Project Ara,它的概念是来自积木手机(Phonebloks),简单讲,就是整台手机都是模组化组成的,就像DIY组装电脑,你要什么运算核心、多少像素相机、多大容量电池,全部自己组合,跟堆乐高积木一样。听起来很有发展性,后来也有Sony、LG等国际大厂商提出相关概念,甚至于推出产品。
不料几年下来,计划不是无疾而终,就是没有创造热潮。为什么可行的概念却不流行呢?有人发现有两大原因:一是智慧手机越做越薄,内部空间寸土寸金,各组件间的衔接与整合变得很严苛,采用模组化,整机的稳定性很难维持。第二、DIY组装电脑能成功,是因为电脑业界有比较多统一的标准,手机业界还没有这样的条件,整合困难,要突破必须有大厂出面创造共同标准。
看来不仅有技术面问题,也有产业面问题,手机产业尚且如此,形态较为特殊、产值又比较小的音响器材,想出现跨品牌的模组化,恐怕只能想想而已了。
不过模组化的而魅力仍然是很大的,仍然有人无法忘怀,像知名的Android之父Andy Rubin就是,近期他在离开Google之后,开创了新的手机产品Essential Phone PH-1,就是主打模组化设计,不过不是全机模组,而是让手机背板能吸附扩充模组。你知道这个月最新推出的模组是什么吗?是高音质耳机模组Audio Adapter HD,重点是竟然台援MQA,为此内部搭载了ESS Saber DAC ES9281Pro晶片,而且还采用钛合金外壳,有3.5mm耳机输出。
如果不是模组化做法,手机的功能中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高规格吗?有可能这样专门满足到耳机迷吗?应该是不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