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程一中老师是中国多声道录音、制作与研究方面的资深专家,对于音频技术,特别是环绕声有着十分深入的研究。作为“影音新生活”专家委员会委员,程老师应邀为我们开设“思逸言遒话环绕”专栏,将极大地增强本平台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最近高清电视用环绕声播出的节目多了起来,那么怎么判断电视节目是不是环绕声呢?当然要看解码器是否有编码显示,同时还要在按5.1扬声器布局的系统中听到环绕感、包围感啥的。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可能解码器显示了有编码,但是仍然是立体声,甚至单声道的声音。或者荧屏上没有什么标识,但仍然有编码的显示并在5.1扬声器系统中听到正常的环绕感。
本来,萤幕上显示不显示环绕声标识不是什么法定的东西,不过看到有传媒强调什么高清电视环绕声荧幕标识的“国际惯例”,对此感到十分诧异。我接触环绕声20多年了,还没听说过电视荧屏上会有环绕声格式的“国际惯例”。是不是我忽略了“新鲜”出炉的“国际惯例”都不知道?
现今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足不出户,就可皆知天下事。可是查遍国外各种专业媒体,包括新一代的电子媒体和更新一代的自媒体,都没有提到过存在一个电视节目荧屏上要显示某个环绕声标识的国际惯例。也查不到有关的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连行业标准也没有。那是怎么会事呢?我爱刨根问底儿,把事情弄清楚。没弄清楚不能胡说,尤其是大众媒体,那是要误人子弟的。
为了弄清楚是怎么回事,立即联系几位国外的环绕声朋友,当然都是大师级的环绕声腕儿,通过电邮最为快捷。如果他们也玩儿微信,那就更快了。不过中文的“国际惯例”用英文怎么表达呢?结果查到了,有“International Custom”、“Custom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Practice”、“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等等。哪个才是真正反映中文“国际惯例”意思的呢?左思右想,最后还是采用我国的流行的“Chinglish”,也就是满大街都能找到的英文格式,即“International Custom”。反正这些老外都知道我在猪圈里自学英语的故事和半瓶子醋的英语水平。
我请他们帮忙,用手机把当地播出高清环绕声节目时的电视荧幕镜头拍下来。这是最简单、最基本、最直观、最不马虎的方法来了解国外真实情况。老实说,这个办法真不错,既不给人家添太多麻烦,又可以搞清真相。过了几天,回复都来了,而且附上了各自手机拍的照片。用手机拍电视荧幕,相信大家都有过经验,尽管有点模糊(手震和电视画面闪动),但确实是真的。大家都说有图有真相,这里我把部分照片附上,供各位参考。我希望有机会出国的环绕声朋友,不要光去看风景,也可以顺便拍摄一些荧屏照片回来,以便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什么是国际惯例。
图1 日本某台的环绕声标识(日文为:5.1环绕声)
图2 国外某台的环绕声标识
图3 日本某台的环绕声标识(日文为:5.1环绕声)
图4 某国电视台的环绕声标识(英文为5.1声道环绕声)
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各家电视台有不同的环绕声节目标识,并没有统一的形式,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关于这个标识的国际惯例。其中大家都认识的泽口真生先生是这样回答的:“Thereare many logos, not fix, So no so-called International Custom exists.”。我翻译成中文大概是:“有许多标识,没有固定的。所以没有所谓国际惯例存在“。翻译如有错误,请英文好的读者纠正。
图5 央视2013年春晚环绕声标识
图6 湖南卫视《快乐男声》环绕声标识
图7 东方卫视《梦立方》环绕声标识
图8 广东卫视《亚冠赛》环绕声标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事实,我把我国大陆几个高清频道所显示的环绕声标识在上面列出。对比这些环绕声标识,各家所采用的标识没有什么不符合国际惯例,或者说都符合国际惯例,因为根本没有国际惯例存在。
关于杜比标识,相信音响爱好者,或者发烧友,都知道。但是,环绕声本身是没有编解码的,只是为了使用有限存储介质空间、有限传输带宽和有限记录轨迹,才采用了各种有效的编解码技术。其中为蓝光光盘采用为强制标准的DTS技术,和美国大联盟规定高清电视唯一的杜比数字技术,这两者最脍炙人口。因此,凡是硬件,包括带解码蓝光播放机、蓝光节目光盘盒,以及盘片标签上,都必须印有所采用编码技术的各种标识,最常见的就是DTS和杜比系列。这些标识都证明该产品的编解码技术已经得到DTS或杜比公司的认证,并获得生产许可证。这些经过认证的单位名单,在DTS或杜比公司都可以查到。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交钱才能获得。涉及的范围包括各种带解码播放机、家庭影院解码器、电视机顶盒、网络电视机顶盒等等。同样我也附上几张照片,供读者参考。
图9 某品牌机顶盒的标识群
图10 某品牌解码器的杜比数字和DTS标识
图11 某蓝光节目光盘盒上的DTS标识
图12 某网络电视盒的杜比数字和DTS标识
不要一提到交钱,话就多起来,这个钱是用来保证产品质量的。如果说用了杜比公司规定的标识,那么产品都须送检并通过认证。这不是装装样子吓唬人的,而是实实在在经过技术鉴定和测试,早期还要发到美国杜比本部进行技术鉴定才能发牌照。现在杜比公司在国内有了专门机构,进行认证不再耗时良久,而且收费标准也降低很多。但是,无论DVD还是蓝光,从来没在节目播放的荧幕上出现过以上任何一种编码标识。至今也没有听说电视节目做了环绕声要交牌照费的,因此也没有必要显示认证标识。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节目,在高清频道播出时是通过杜比数字编码的,而销售蓝光光盘时,大多采用DTS编码刻录的,同时还带有没有编码的LPCM多轨音频。
在这里,我倒要强调一下必须遵循的国际惯例,就是读者用来聆听杜比数字或其它格式压缩技术声音信号的机器,一定要有真正对应的官方公布标识。也就是不要用那些无标识或假标识的山寨解码器、播放机或机顶盒。那样的机器,尽管自称使用了什么国际名牌芯片,但是整机没有经过杜比认证,很难保证其周边元器件对解码准确性,及下变换正确性造成的影响。有一些环绕声朋友仍然在用那些没有认证标识的机器来聆听,甚至用来评论环绕声节目,这可能使得结论很不靠谱。
我希望各家专业传媒更多地关注编解码技术产品必须认证这件大事,以保护原厂的知识产权和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而不是马马虎虎、不经考证就把带有赞助性质的标识当作国际惯例。现在,在美国等高清电视发达的国家,由于全面环绕声已经实现,即使用户只有立体声,甚至单声道的电视接收机,也不用担心。因为,正常的环绕声是完全可以用下变换技术完美地通过立体声系统播放的。因此,美国的电视荧屏不再显示环绕声标识了。
我相信,我国随着环绕声制作的普及,终有一天也没有必要在荧屏上炫耀这个节目是环绕声的了。当然,随着传输带宽的增加,多声道编码传输也没有必要,就像国外很多节目已经采用AAC5.1的格式,通过HDMI无需解码直接传送到5.1放大器去推动扬声器。
二零一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程一中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