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音响、音乐的评价文章,关于音响效果的好语佳句比比皆是。如走入山阴道上,令人目不暇接,如“极具冲击力的低频”、“沉稳柔和的低频,驰张有力”、“低音十分丰富且量感十足”……
一、什么是低频?
如果仔细、认真地问一下,什么是低频或低音,低音的真实感受是什么?要准确,确切地说出来似乎也不那么容易。我们生活中习惯于模糊概念。有的模糊概念并非无用。“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时候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就有用了。但我们不能事事糊涂,样样糊涂。见许多假洋鬼子、假冒伪劣的音响产品不就在人们的糊糊涂涂中脱颖而出,而且在大言不渐地说什么“概念”、“误区”吗?如果我们对一切假洋鬼子、假冒产品采取糊涂宽容的态度,那么中国的民族音响业也有可能糊糊涂涂地完蛋。具体到什么是低音,有时可以模糊,但我们弄清它亦是有益的。
我们不妨看看有关资料是怎样说的,一本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编辑的《外国音乐辞典》中对低音解释为“泛指与高相对之音,特指乐曲中的构成和声基础的最低声部。”但是什么是最低声部呢?所以还是不甚了了,可见弄清一个简单问题也不容易。我们不妨多翻几本有关音响的书籍,要准确找出一个关于低频(低音)、中频(中音)、高频(高音)的确切定义还不那么容易。而且我们要科学地讨论一个问题,需要有科学性,要有一个数据作为依据。
我们知道人耳可听频率是20Hz~20kHz。大致上是10oct, 我们看:
20 Hz~40 kHz
40 Hz~80 kHz
80 Hz~160 kHz
……
160 Hz~320 kHz
320 Hz~640 kHz
640 Hz~1280kHz
……
1280Hz~2560Hz
2560Hz~5120Hz
5120Hz~10240Hz
……
10240Hz~20480Hz
这样,我们就用数字来将所听频率范围分成4段:20~160Hz称低频范围;160~1280Hz称中频范围;1280~10240Hz称高频范围。每个频段有3oct,而10240~20480Hz称为特高频范围。
二、低频的乐音范围
我们知道音响设备主要是用来重放话音和音乐的,低频范围定义合理不合理要看能否覆盖声乐和器乐的低频部分。
不妨逐一考察。
男低音,即最低的成年男声声域的两个8度(8度,自然音阶第一和第八音级之间的音程;一个8度相当于一个倍频程)。
下图表示各种乐器的频率范围:
各种乐器的频率范围
以男低音为例,两个8度即:
110~220Hz
220~440Hz
再看女低音,也称最低的女声,音域约为两个8度。
246.9(0.B)
493.9(0.B)
982.8 0.B)
从图表上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人声或人声乐器,其频率范围是有一部分重叠的。因此也不可能将某一个范围截然分开,径渭分明。
图2 声学信号的频率与动态范围
而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种信号的频率和动态范围,低频与本文定义大体相同。
三、低频是背景
弄清了什么是低频,下一个问题就是整个低频声在音频范围中起什么作用。我们说低频是背景、氛围,无处不在。声音是有方向性的,频率越高,方向性越强,专指某个方向。相反低频指向性则比较宽,或者说没有指向性。因此从指向性特点看,它无处不在,充实了整个空间,起了一个声音的背景和供托作用。
图3是低频时 (100Hz,175Hz,150Hz,60Hz) 大提琴、大号、法国号、小号、萨克斯管、低音鼓、人声的指向性图。
图3 几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指向性图
在这里我们还要强调一点,就是一般人耳所感受的声音高低(即我们常说的音调)并不与频率成正比(这对有些指挥家、钢琴家等不适用,他们可以准确感受到某一准确频率,这些人或是天才、或是受到严格的专业训练,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
例如,声音的强度会使人们对声音的高低感觉发生变化。在低频段,当声压升高时,会感到音调变低。相反,在高频段,当声压升高时,会感到音调升高。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在不同音量时,听同一音响设备会有不同效果,当加大音量时我们似乎感到这套设备频带加宽了,高低频效果都会好起来。相反,同一设备,当减小音量时,我们感到设备频带范围变窄了。
在比较两套音响器材的优劣时,应该处于相同的声压下才会比较客观。或者反过来说我们的主观感觉,比如设备频带的宽窄除了主要取决于设备本身以外,听音条件也非常重要。
四、低频的描述
声音本是听来的,是难以用文字和语言来描述的,常常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常恨言语浅”,这里的难点有这样几个方面:
(1)你听到的感受如何用文字或语言描述?
(2)你用语言文字描述的感受是否与你的感受一致?
(3)你描述的感受是否写实际重放的声音一致?
(4)别人看到你的文字语言描述能与同声相求,相一致吗?能同你的感受一致吗?
(5)看了你的文字描述与我们感受到的声音重放一致吗?
(6)我们在对器材做某种改变,确实会感受到某种差别,是否就能区别这样改变是好还是坏呢?
(7)我们的听音感受会不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每一次试听你有把握你的每次判断皆是准确无误的吗?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大家,当然不仔细想什么事也没有,一仔细想麻烦就来了。比如有人讲低频量感更为饱满延伸,什么叫“饱满”?什么叫“延伸”?说起来问题就很多,为此建立了许多标准、规定,什么十要二十要之类,还有人试图建立一种数量评价的概念,很可惜各种努力还没有取得公认的最终的成功。
当然我们也不妨看看前人是如何描述的,结果我们却发现这类资料极为稀少,找起来极为困难,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看看现代人有关低频感受的评论。
“低频段音阶清晰,不浑不软,量感适中,具有弹性与控制力,重量感更强。”
“低频下沉的能力很强,音阶很清楚,不会浑,控制佳,它属于比较干净的低频,而不是量感很多的低频表现。它的背景安静,细微的乐器小声音好像泛在空气中。”
“低频层次感丰富,毫不拖泥带水”。
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低频要求不浑,层次清楚,要有一种力度。不少音箱在大音量时重现低频不错,到小音量时就有气无力。而有一种曲径式音箱如果做得好的话,就可以避免这一缺点,不论在大音量还是小音量,都有足够的低频。
有一张CD片,录有摔玻璃的声音。我已经不止一次看到有人嘲笑发烧友“难道摔玻璃也是音乐”?可是谁说过“摔玻璃是音乐”呢?这种嘲笑是文不对题。
但是,我倒觉得摔玻璃是一段很好的测试音箱的方法。因为不管你懂不懂音乐,没有听过摔玻璃的人是很少很少的,是不是真实的摔玻璃,你很容易辨别。很多不错的书架箱用它重放摔玻璃这一段时,你会发现变了质,似乎摔在地毯上,玻璃似乎变了味。如果用一个大扩声箱重放这一段,一不注意,还真吓一跳。
低频段的重要也显现出来了。
顺便说到在某音响论坛上,有的朋友谈到音箱脚架灌进不同的材料(白沙、黑沙之类)音质会有不同。类似的问题还有:信号线、扬声器线甚至电源线不同,听音的感受也不一样,还有人讲CD片涂上不同颜色效果也会不同。
我的态度是不争论,因为目前两种意见没法统一,而且听音是很个人的事情。
我提出了两条建议:
(1)同一器材,同一音源,同一曲目,你几次试听,试一试,感受是否相同?
(2)两种不同状况(比如脚架是两种不同的沙子),在没有暗示的情况下去听,看你判断的概率。
音乐是很奇妙的,是变化多端的,是虚实相间的,是难以描述的,是转瞬即逝的,是记忆短暂的,比如本文的低频,值得讨论的问题还很多。
宋朝词家晏几道《鹧鸪天》词:“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写得漂亮,不论歌怎样、舞怎样,只有心领神会了。
编者按:王以真老师是中国扬声器领域的资深专家。作为中国声学学会理事、天津市声学学会理事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同时也是“影音新生活”全媒体平台的专家委员,王以真老师长期从事扬声器工艺、设计、研究和咨询工作。合译出版《扬声器系统》上、下册,编著出版《怎样选用扬声器》、《实用扬声器技术手册》、《实用扩声技术》等。王老师拥有丰厚的扬声器等领域的知识,被广泛邀请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同时,作为业内资深撰稿人,他以专业且富有深度的文章,更是启发指导业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