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尼对其广受赞誉的 RUBICON 系列进行了更新,推出了全新的 RUBIKORE 产品线,该系列继承了这家丹麦制造商旗舰 KORE 系列的技术。这对于 RUBIKORE 6 落地音箱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与前代产品 RUBICON 6 相比,RUBIKORE 6 外观更为低调,却散发着强劲的气场。高音模组周围的银色装饰已被移除,但保留了精密的混合高音配置 ——29 毫米软球顶高音单元与超轻丝带高音单元搭配。丝带高音单元仅在 14kHz 以上频段工作,补充主高音单元在最高频段的表现。
全新设计的驱动单元框架从挡板略微突出,采用精致的深灰色饰面。挡板上安装了两个 6.3 英寸(16 厘米)中低音单元,构成了完整的驱动单元阵列。
从 RUBICON 到 RUBIKORE 的另一显著升级显而易见:每对音箱现在都标配 “高端脚钉套件”,旨在将音箱稳固地固定在底座上。

仅凭外观更新和基础系统修改,并不足以支撑推出一个新系列。然而KORE和EPIKORE 11 在音箱市场的巨大成功为这条新生产线铺平了道路,这一点从产品命名中也能体现。RUBIKORE 系列不止有6号,还包括更大的落地箱 RUBIKORE 8、紧凑型 RUBIKORE 2,以及面向家庭影院的型号,包括壁挂式音箱和影院中置音箱。
新研发的高音单元与以往设计有显著不同:移除了音圈间隙中的磁流体——磁流体传统上用于冷却和阻尼。这项创新基于KORE的 “EVO-K” 高音技术,旨在实现更出色的瞬态响应和增强的动态表现,在低音量聆听时尤为明显。
低音单元采用了全新的双磁体技术,旨在聚焦磁力的同时减少损耗。达尼继续沿用其 SMC(软磁复合材料)技术 —— 该技术于 2012 年随EPICON系列首次推出。SMC 由特殊涂层颗粒组成,具有高磁导率和极低的电导率,磁体通过这种材料的烧结工艺制成。这项专利技术有一个显著优势:消除了传统动圈中常见的 “制动效应” 和非线性现象(磁滞和涡流),这一优势在强劲的双驱动系统中尤为突出。

每台 RUBIKORE 6 都配有完整的安装套件,包括横杆、脚钉和必要的安装工具
在《STEREO》杂志的试听室中,新款 RUBIKORE 6(右侧)与前代产品 RUBICON 6(中间),乃至更昂贵、久经市场考验的 EPICON 6(左侧)一同接受了评测。乍看之下,RUBIKORE 6 的美学风格更为简约。
深红色的纸木纤维复合振膜上带有五辐结构,设计低调内敛 —— 这也是从KORE系列继承的元素。达尼的 “Clarity Cone(多维通透音盆)” 技术旨在同时提升振膜刚性与共振特性,从而增强声音清晰度与动态表现。
延续自KORE系列的连续式低音反射孔设计,确保气流顺畅无阻。两个低音单元(其中中低音单元工作频率上限为 800Hz)各连接一个独立的内部腔体。这种结构旨在最大限度减少共振与失真,同时实现更深沉的低频响应。
从RUBICON到RUBIKORE的升级中,分频器的改进尤为显著。新款型号效仿KORE,采用了 Mundorf 电感与手工甄选的电容。此外,RUBIKORE 6 与 8 还配备了 “SMC-KORE” 扼流圈,其特点是直流电阻低、信号路径短,且具备高效的电感控制能力。
本质而言,新款RUBIKORE 6 相较前代RUBICON是一次全面升级,差异远不止于外观层面。但参数本身只能说明部分问题,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众多升级如何转化为实际性能?尤其考虑到已被取代的 RUBICON 6 早已凭借实验室测试与实际聆听中的出色表现,成为同类产品的典范。

双线分音端子配备了金属跳线。为获得最佳音质表现,建议采用双线分音连接

右侧经过强化的 “Clarity Cone(多维通透音盆)” 与 RUBICON 6 的低音单元振膜相比,设计上的提升显而易见
完成上述外观对比后,每款音箱都按其在试听室中的最佳位置进行摆放。遵照达尼的官方建议,音箱需正向朝前,正对聆听者。达尼是少数不采用常见内倾摆放方式的制造商,其详尽手册中对此有明确说明。这种正向摆放方式能优化失真特性、相位关系及整体线性表现。
遗憾的是,许多用户忽视这一指导,更倾向于将音箱朝向聆听位置倾斜。尽管这种做法可能带来更直接的声音呈现,但会牺牲声场深度 —— 空间维度感变得扁平,而那些本应超出音箱物理边界的声音元素(例如 Beat Kaestli《Day In Day Out》中的吉他与圆号),在相位关系正常的情况下,反而会被局限在音箱位置范围内。因此,基本原则始终是:达尼音箱应正向摆放。
本次评测中,我们使用了高品质双线分音线缆,以规避接线柱间金属跳线带来的音质局限 —— 单独使用跳线时,通常会限制空间感呈现与音色一致性。
播放 Maria Pihl 的《Malvina》时,RUBIKORE 与 RUBICON 的音质差异立刻显现。尽管后者在各项音质参数上表现近乎完美,但 RUBIKORE 的中高频还原明显更顺滑、更清晰,呈现出更自然的听感。其解析力即便未超越前代,也已与之持平。RUBICON 6 对齿音的表现更为突出,伴有更明显的嘶声,质感略显粗糙。

RUBIKORE 6 提供四种饰面选择,包括 “天然胡桃木”,并配有定制设计的网罩。
RUBIKORE 对深沉饱满的低频线条展现出更强的重量感与 “密度感”,低频音符的清晰度与质感尤为出色。相比之下,RUBICON 的低频表现略显单薄。在 Jheena Lodwick 的 Orphean 版本《A Groovy Kind Of Love》开场段落中,RUBIKORE 6 展现出其过人之处 —— 强劲而轻松的低频充盈整个试听室,让空间产生共鸣,即便在较高音量下也毫无吃力之感。

剖面图显示,每个低音单元都配有独立的低音反射腔
值得一提的是,RUBIKORE 6 在阻抗匹配方面表现得相当不挑剔,无需特殊的功放配置就能发挥最佳性能。无论是搭配强劲的 Accustic Arts Amp VI 功放,还是价格更亲民的 Symphonic Line RG14 合并功放,都能带来出色的效果,这一点有目共睹。

全新的 RUBIKORE 6 在 RUBICON 系列卓越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音质表现令人惊艳。在播放 Red Norvo 五重奏的现场录音《Saturday Night》时,这款音箱展现出非凡的空间投射能力,乐器声能轻松从箱体中 “剥离” 出来。充满活力的颤音琴敲击声在声场中央精准定位,乐器的规模感还原得极为准确,同时背景中听众反应的细微氛围也得以保留 —— 完全呈现出一场现场录音应有的质感。
精湛的工程设计确保了其最佳性能,精心安装可防止箱体在脚钉上移动,进而提升高频清晰度。RUBIKORE 6 代表了成熟的音箱设计,经过精心打造,能够满足不同音乐类型的音质需求,同时彰显了达尼著名的 “KORE 技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