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线分音驱动通过为音箱的不同单元组分配独立功放,释放音箱更多音质潜力,提升声音清晰度与细节表现。本文将详细解析双线分音驱动技术,并指导您如何为音箱配置双线分音,以优化音频效果。
什么是双线分音驱动?
多年来,市面上许多音箱型号都配备了额外接线柱,可用于连接功放线缆。尽管不少音响发烧友会特意选择带这类额外接线柱的音箱,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些接线柱的用途、工作原理及优势。在各类网络论坛中,关于其用途的错误说法层出不穷:有人认为可用来连接第二对音箱(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还有人觉得能同时连接两种功放(例如立体声功放与AV接收机)——这种操作绝对禁止,因为它必然会损坏音箱及两台功放!
既然功放与音箱连接只需一组带正负极的线缆,那这些额外接线柱究竟有何作用?实际上,每对接线柱都连接着音箱内部分频器的特定部分,而分频器的作用是将功放输入的信号分配给不同的音箱单元:通常,一组接线柱会标注“High”“HF”(高频)等字样,对应连接中频与高音单元;另一组则标注“Bass”“LF”(低频)等,为低音单元输送信号。
然而,若移除或断开接线柱间的“单线连接片”,则可分别连接分频器的不同部分——这使得音箱支持两种连接方式:一是“双线连接”,即从每个功放声道引出两组线缆连接音箱;二是“双线分音驱动(简称‘双线分音’)”,即通过独立的功放声道驱动音箱的不同单元组。事实上,部分采用多单元设计的大型音箱甚至会配备第三对接线柱,支持“三线分音驱动”——每只音箱需三组线缆与三个功放声道,分别驱动高/中频、中低频与低频单元(或高音、中频、低音单元)。
专为双线分音设计
要实现双线分音,音箱设计师绝非仅增加几组接线柱那么简单:支持双线分音的音箱需要特殊的分频器设计——当移除接线柱上的单线连接片、准备进行双线连接/双线分音时,负责中频/高音的高通部分与负责低音的低通部分会完全独立。这种设计能最大限度减少分频器各部分间的干扰:在双线连接场景中,干扰的“交汇点”会退回到功放端;而在双线分音场景中(每只音箱对应两个功放声道),干扰交汇点会进一步退至前级功放端。

在讲解如何为适配音箱配置双线分音前,我们先了解其工作原理——核心在于音箱不同单元的需求差异,以及它们在还原优质音乐中所扮演的角色。仔细观察音箱单元会发现:高音单元体积小巧,只需微乎其微的振动即可发声(人眼几乎无法察觉);而低音单元的振动则清晰可见,尤其在大音量播放时更为明显。此外,驱动大型低音单元所需的能量,远多于小巧的高音单元。
双线分音驱动的优势
然而,当为“支持双线分音”的音箱配置该功能后,音质提升会变得十分显著——不仅能享受到双线连接带来的优势,功放与音箱的互动方式也会彻底改变。再回顾一下单元振动的差异:超轻高音单元的振膜只需小幅振动,即可产生高频短声波;而体积更大、质量更重的低音单元则需大幅振动,才能推动空气产生低音。由此可见,音箱的高音部分所需功率极少,而低频部分则需要功放“费力工作”。这意味着:当功放全力输出摇滚贝斯的厚重低频,或传递交响乐团的磅礴气势时,细腻的高音与中频信号很容易被淹没。

而双线分音能解决这一问题:驱动高音(或中/高音)单元的功放,不会受到低音单元通过线缆传回的干扰与噪声影响。此外,分频器的高频“支路”对功率的需求远低于配备大型磁钢“驱动系统”的低音单元,这使得驱动高音的功放电路(尤其是电源部分)能更敏捷地响应信号。
诚然,所有功放声道都会从前级功放接收全频信号,但它们所承载的负载各不相同——这正是音质清晰度大幅提升的关键。
什么是双线连接?

双线连接的理论依据是:音箱线缆中的信号传输是双向的(既向前输送,也向后反馈),单元产生的磁能也会传回功放,导致线缆中出现能量波动。这种波动可能会让低音单元传回的能量淹没高音单元所需的微弱信号,从而降低声音解析力。
若为每只音箱连接两组线缆,并通过分离式双线分音分频器分配信号,这种干扰效果会大幅减弱——至少在线缆本身中是如此。此外,功放与音箱间的导体截面积翻倍,这对信号传输而言无疑是有益的。不过,也有部分人对双线连接的优势存疑,他们认为这种连接方式带来的音质提升,实则源于更大截面积的铜线能更高效地将功放能量传输至音箱。
如何配置双线分音?

关于双线分音的功放搭配,存在多种说法:有人建议用功率较小的功放驱动高音单元,用大功率功放驱动低音单元;也有人尝试在双线分音系统中搭配不同品牌的功放,甚至用电子管功放呈现细腻甜美的高音,用晶体管功放传递厚重的低音。
只要所用功放的增益一致(即放大前级输入信号的倍数相同),从电学角度而言是可行的。但通常不建议通过不同功率或类型的功放来“调校”音箱音质。

正确的做法是:双线分音系统中所有功放应保持一致。许多合并式功放设有“前级输出接口”,其厂商也会提供增益匹配的后级功放,专门用于双线分音。不少AV功放与接收机也支持重新分配部分声道,为环绕声系统中的前左、前右音箱配置双线分音。此外,您也可以选择“前级功放+两台匹配的立体声后级功放”(甚至四台单声道后级功放)的组合,实现同样效果。市面上甚至有少数合并式功放内置四声道功率放大模块,专为双线分音设计——请注意,这类功放与仅带两声道、配备“Speaker A/B”输出接线柱的功放不同,切勿混淆。
垂直双线分音与水平双线分音是什么意思?
若您使用两台立体声后级功放,或“合并式功放+匹配后级功放”的组合,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垂直双线分音:用一台功放同时驱动一只音箱的高音与低音单元,另一台功放驱动另一只音箱的高音与低音单元。
水平双线分音:用一台立体声功放驱动两只音箱的中/高音单元,另一台立体声功放驱动两只音箱的低音单元——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减少“低音淹没高音”的干扰,是更推荐的做法。
两种方式都有支持者——除非您使用四台大功率单声道后级功放,此时两种方式的效果并无差异。
是时候歇一歇,再检查一遍了。正确连接所有设备至关重要:若连接错误,系统音质可能会变得怪异(而非更好),甚至可能损坏设备……
双线分音的组件与设置
假设您的音箱配备适配双线分音的接线柱,且目前采用常规单线连接,同时已准备好所有功放与线缆(**请确保系统各部分所用线缆一致**),请按以下步骤操作:
1. 关闭所有设备电源,断开音箱线缆,移除音箱接线柱上的单线连接片。
2. 在整个系统断电的状态下,按图示连接功放——例如“合并式功放→后级功放”“前级功放→后级功放”,或为AV接收机设置双线分音模式(此步骤可在接收机通电状态下进行,但需先断开前左/前右音箱的线缆,设置保存后再断电)。
3. 完成连接后,暂停操作,喝杯茶或咖啡稍作休息,然后返回检查所有连接与设置是否正确。
4. 用额外的音箱线缆连接功放与音箱:建议用胶带和笔标注线缆两端,例如“左声道高频(Left HF)、左声道低频(Left LF)、右声道高频(Right HF)、右声道低频(Right LF)”,避免线缆接反。
5. 再次休息,再次检查。正确连接是关键——若连接错误,系统音质不仅不会提升,还可能损坏设备。有案例显示,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双线分音用户,也可能误将两台功放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最终导致功放损坏。
6. 最后,确认所有连接无误后,开启系统电源。若系统运行正常,即可移除线缆上的标注胶带——不过,您也可以用彩色电工胶带标记四条“声道线缆”,方便日后拆卸时识别。

配置双线分音后,能听到怎样的变化?
您可能会使用更大功率的功放,但双线分音的核心目的并非“提升音量”——而是通过减少单元间的电学干扰,让声音清晰度、声场表现与聚焦感显著提升,整个音箱的音质表现也会更“连贯统一”。当然,您也能以更高音量播放喜爱的音乐,因为此时的声音会更纯净、清脆,且控制力更强。尽情享受吧!
等等——这会让我的音箱变成主动式音箱吗?
不会。本文介绍的是被动式双线分音驱动:您仍在使用音箱内部的分频网络,且功放仍向音箱输送全频信号——只是信号被分频器分离后,各部分仅输送给对应的单元,从而减少线缆与功放中的电学干扰。
而主动式音箱系统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其内部分频器会被旁通,取而代之的是“外部电子滤波网络”(根据音箱单元特性调校),且该网络位于功率放大之前。在这种配置下,驱动高音单元的功放声道仅输送高频信号,以此类推。不过,这将是另一篇文章的主题……
达尼(DALI)提供多款广受好评的“支持双线分音驱动”音箱,涵盖书架箱、落地箱及隐蔽式定制安装解决方案。我们始终致力于呈现优质音质,在追求完美音乐还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若您想亲身体验达尼音箱的魅力,欢迎联系离您最近的达尼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