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们的远祖偶然间捡食落地发酵的果子,产生微醺陶然的感觉后,它的衍生物:酒,就与人类有着不可分割的悠长关系了。有人对酒痴迷,有人借酒消愁,更有无数的人对它产生依赖、耽溺的恶习。与酒有关的音乐,自然是随着音乐史一路发展!
荤腥不忌的酒歌
巴洛克时期,英国最杰出的作曲家普塞尔,在短短的三十九年生命中,创作了许多清唱剧、独唱曲、教会合唱曲、弦乐合奏等类型,一般给予听者「严肃音乐」作家的印象。可是,他同时写作了不下五十首的轮唱曲,一定会彻底推翻爱乐者对他的观感!所谓轮唱,是一种古老的多声部音乐,以三个或更多的歌者,分别演唱同样的曲调,但是每个歌手唱一段歌词之后间隔轮流进入,利用不同段落间的音符高低,造成和声效果。只要演唱者能够保持音准、节拍,即使缺乏合唱的训练或经验,也能体会和声的感受,适合幼年(例如大家应该熟悉的『我是只小小鸟』)或业余者演出。普塞尔的这些轮唱曲,几乎都是针对酒馆里的酒客写作的。不但歌名、歌词多半都与饮酒有关,许多曲子更包括了酒酣耳热之后,经常会出现在绝大部份是男客中的不雅、粗俗,甚至淫谐的文词!有好一段时间,这些歌曲的出版商受到舆论压力,将许多歌词「文雅化」。一张HM出版的录音(Harmonia Mundi HM242),还原普塞尔本意,让听者能直接体会当时社会的市井文化!
秋之宴飨
在农业为重心的时代,秋天是一年最重要的季节。经过了整个生长季节的辛勤耕作之后,此时正是收成时期。忙碌的丰收后,自然让人们要准备丰盛的宴饮,好好犒赏自己过去一年的辛劳,以及对大地神祉表达感谢之意。海顿著名的神剧「四季」中的秋季,就是以一场秋收后的欢宴合唱来结束的。人们三声欢呼,迎来宴会上少不了的佳酿。这是充满欢欣气氛的热闹场景。而酒过三巡之后,大家更忍不住在音乐伴奏下起舞。此时伴奏转为快速的三拍节奏,不难想像人们的愉快舞步。中间更有一段转缓的部份,合唱以半音滑音,模仿微醺的群众在舞曲旋回之下,不得不暂停脚步的晕眩感,十足诙谐写实!歌词原先来自苏格兰诗人汤玛斯的英诗,但是唱片录音多是德文翻译。因此柯林-戴维斯的英文版本演出(Philips 839 719/21),除了演出精彩外(合唱团在此段真的有那种酣醉放开感觉的演唱!),更多了一层吸引力。
对酒当歌
既然酒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那么反应人生不同情境的歌剧,当然少不了与酒有关的段落了。为了避免重复,以下仅以三段不同时期,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代表。莫札特1787年完成的名作「唐乔望尼」,大概是音乐史上描绘这位西方文学著名的花花公子唐璜(唐乔望尼是意大利文的称呼)最成功的一首。虽然全剧中主角唐乔望尼的独唱歌曲不少,但是最能贴切描写他虚荣、自负、好色个性的,要算是第一幕中著名的「香槟咏叹调」。他在此以轻佻性急的飞快速度,命令仆人召集附近所有美女,带到他的城堡举行奢华的派对,好让他物色诱拐对象,越多越好!由于习惯上此段曲调他手中拿着一杯香槟歌唱,因而有此称呼。虽然短短不到两分钟长度,但是如连珠炮般的急切歌词,即使许多男中音名家也唱得上气不接下气!费雪迪斯考1959年的版本(DGGSLPM138 050/52),却是游刃有余,且能表达主角眉飞色舞的表情,真是经典!对非歌剧迷的爱乐者而言,所有歌剧中饮酒歌最耳熟能详的,要算是维尔第「茶花女」里的一段了。第一幕开始,大病初愈的交际名花薇奥列塔在家大宴宾客。慕名而来的阿弗烈多,举杯祝颂爱情向茶花女致意,她则回应爱情终归消逝,还是珍惜当下。这段音乐以轻快的圆舞曲节拍进行,很能展现衣香鬓影的热闹气氛。男女主角的对唱,暗示他们之间已经产生情愫,同时歌词暗示剧情的悲剧终结,是能马上掳获听者心境且有丰富内涵的曲子。小克莱巴的名演(DGG 2707 103)有巅峰时期的多明哥与寇楚巴丝担纲,即使在众多版本中仍能头角峥嵘。第三个选择的,是德国作曲家仑伯格的轻歌剧「学生王子」。这部1924年在百老汇首演的作品,非常轰动,创下1920年代连续上演的纪录。尤其当时美国正处禁酒期,其中著名的饮酒歌让许多听众结束表演后在街头大合唱以表达抗议!其后此剧被冷落一阵,直到1954年电影版本上映,才又让大家注意。其实电影主角本来预定由唱而优则演的美国男高音马利奥兰沙担任,可是他桀鹜任性的个性与导演不和,导致被换角,但是仍然以他担任主角歌唱配音。此片以及同时推出的原声带,让大众将他与其中著名歌曲联结,中文世界也经常直接给马利奥兰沙「学生王子」的称呼。这首饮酒歌原本歌剧中是一群海德堡学生,在酒馆中由学生领袖带头齐唱的,电影改为化名的王子演唱。兰沙后来重新灌录的立体声版(RCA LSC2339),记录了这位38岁就辞世的天才歌手的歌喉。
博士袍下的啤酒杯
1879年,德国的布勒斯劳大学颁赠给当时四十七岁的布拉姆斯荣誉博士学位。得到此殊荣的作曲家,提笔写了一封感谢信。没想到提名他的指挥朋友告诉他,对此种荣誉,一般的「行规」是要回报更隆重的谢礼,建议他「给我们写首交响曲吧」!生性喜欢开玩笑的布拉姆斯,却另有主意。 1881年他亲赴大学指挥,在穿着学士袍正襟危坐的教职员面前,首演一首叫做「大学庆典序曲」的作品。在看似庄严恢弘的庞大管弦乐乐音中,他却诙谐地穿插了四段当时大学生间流传的饮酒歌!这首让师长难堪,学生大乐的曲子,马上受到欢迎,与他另外一首「悲剧序曲」并列为同类作品杰作。其实他不止捉弄僵化守旧的学院派,在这首精彩的曲子中,布拉姆斯更发挥他累积的绝佳作曲技法与创意,让一般低沉严肃的巴松管担任重要主奏,吹奏令人莞尔,好似小丑穿道袍的饮酒歌曲调。在不着痕迹中,几段不同调性,互不相观的旋律,天衣无缝的衔接成流畅连贯的美好音乐。大师华尔特年过八旬的精彩录音(Columbia MS6487),充满了活力与生气,令人折服赞叹。
酒神奥林匹克
「酒神祭」是古罗马时期,民间一种对酒神的崇拜仪式。此神秘而狂野的秘密聚会,一度流传广远,据说有七千多个组织。罗马参议员因此担心他们将会形成一股动乱力量,因此下令禁止。至于这种仪式内容为何,时间久远又遭禁,因此众说纷纭。不过因为牵涉到酒神,后世将它引伸为与酒醉乱性有关的狂乱放纵行为。不约而同的,许多作曲家喜欢以它为题,写作带有强烈野性悸动的作品。华格纳1845年完成的歌剧「唐怀瑟」,应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之邀,于1861年在巴黎演出。由于巴黎听众喜欢看巴黎演出,因此即使歌剧都不能免俗穿插一段芭蕾表演。不过惯例是芭蕾安排在第二幕开始前演出,一些只对芭蕾有兴趣者,经常先在剧院酒吧喝酒,等待第一幕结束后再进入。可是华格纳为了剧情安排,将这段描写维纳斯宫殿内各种半人半兽生物,靡烂淫乱气氛的芭蕾安排在第一幕序曲之后,造成不小的震撼与抗议。在庄严的序曲后,弦乐快速的震音,开启了这段酒神祭。随着音乐进行,管弦乐份量及声量逐渐加重,敲击乐器也展现威力,最后在一阵纷乱中结束。由于音乐效果引人,即使没有舞蹈也经常独自演出。杜拉第的版本(Mercury SR90234),紧凑连贯的气势,让人回味无穷。
1867年法国人圣桑打算以圣经旧约中的参森与达利拉的故事,写作一部神剧。不过与他合作的剧作家,劝他以歌剧形态谱写。于是他又花了九年工夫,完成这首歌剧。其中第三幕,大力士参森的神力来源:头发的秘密,为达利拉得知而破解。被削发瞎眼的参森,以铁链绑在神庙石柱上等待处决。此时祭师们开始跳起一段狂野的「酒神祭」之舞。圣桑在延长的和弦中,以双簧管吹奏带有中东色彩的缭绕旋律。接着管弦乐节奏转快,更逐渐加入敲击乐器,描写祭师们随着舞步进入迷茫的境界,是一段极为吸引人的精彩音乐。俄国指挥家费斯托拉里的一张歌剧芭蕾音乐名演(RCA LSC2400),由英国迪卡录音大师威金森远赴巴黎操刀,是公认RCA最佳录音之一,不可不藏!如同前面介绍的海顿,俄国作曲家葛拉兹诺夫的「四季」的秋季段落,也将酒画为重点!他的这首1900年首演的芭蕾四季,以冬季始,秋季终,显然就是考虑到将秋天收成后代欢庆气氛作为高潮结尾。
秋季一开始,就以热闹的「酒神祭」进入。这段音乐以快速的节奏,配合忙碌的铃鼓敲击,导引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俄罗斯民间舞曲风格旋律,可以说是全曲的重心。之后接连出现前面三个季节的主要旋律,作为过去一年的回顾,然后酒神的愉快舞步再度出现,将乐曲推入另外一个高峰。俄国名指挥斯维特拉诺夫1978年客席伦敦时的录音(EMI ASD3601),具有美好的演奏与深邃的音场,是一张被忽略的好录音。
所谓预置钢琴(prepared piano),就是以各种装置,如晾衣夹、螺丝钉、纸片、橡皮擦、叉子等器具,架设在一般钢琴的琴弦或琴锤上,以制造出特殊声响效果的做法。这种「发明」,可能之前有许多不小心将乐谱掉落琴弦上的演奏者都发现会造成琴音变异,但是一般公认刻意造成这种效果的始作俑者,是美国现代作曲家约翰凯吉。他最早发表的预置钢琴作品,是1940年完成的「酒神祭」。这首曲子是他替一位芭蕾女伶演出的独舞而作的,预定在她和凯吉工作的小剧院演出。可是这个场所空间不够放置他构想中的敲击乐器组,但是可以放一台演奏会钢琴。于是他实验性地在琴弦上放了烤盘、钉子等物品失败后,决定以螺丝、螺帽固定在某些琴弦上,成功发出类似敲击乐器的声响。虽然他预期要发出类似非洲传统乐器的声音,但是快速的敲击节奏,不具共鸣的金属声响,以及古老的全音阶旋律,同时也有印尼的甘美朗音乐特色,是首不难接受的奇特现代作品,更开启了日后众多类似作品之门。一套两张的开创性专辑(Columbia M2S 819),收录了包括这首曲子的凯吉同类作品。
日本作曲家黛敏郎生于1929年,曾经在京都大学、巴黎、纽约学习音乐,是二次大战之后杰出的日本音乐家。他1953年写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酒神祭」,根据他自己解释,并非要刻意描写某个场合或情景,而是取其古罗马时的恣意放纵精神而作的「声响的狂欢」,以表达音乐的根源:声音的重要能量。虽然作品没有特别的旋律,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听到几个具有野性动态的动机。而充满韵律的强烈节奏,更是作品的重心,甚至融合入一些爵士乐的节拍元素,是一首缤纷多彩的现代节奏。一张马可波罗出版的黛敏朗专辑(HK 6.220297),收录了这首作品,演奏与录影皆属上乘。
1956年,英国广播公司的音乐台为了庆祝成立十周年,邀请法国作曲家易白尔写作一首音乐演出。他的成品「酒神祭」,充分表现这个原始仪式的纵情与现代音乐的动感。一开始,乐团马上进入一段常动风的奔放音乐。在小鼓与弦乐跳弓的后起拍交错下,铜管组吹奏出令人振奋的行进乐句。这段韵律感十足的音乐,让人有乘坐火车驰骋的现代动感。中段步调放慢,一段迷朦神秘的旋律发人幽思。最后另一个新颖的律动节奏再起,交织了敲击乐器的铜管主奏,将这个迷人的小品带入高潮结束。法国指挥弗瑞摩的经典演出(EMI ASD3176),无论演奏与录音皆无懈可击,值得推荐!
前卫手下的复古
1918年,新维也纳乐派的领导人荀白克组织了一个叫做「私人音乐演出协会」的组织,以会员参与的方式推展现代音乐的演出与推广。原本计划是小型乐集的协会,不料在两三年内急速发展成超过三百个成员!为了筹组维持协会运作的经费,荀白克于1921年推出一个特殊的音乐会,曲目不是一般他们演奏的现代乐,而是他与两位弟子魏本、伯格改编小约翰史特劳斯著名的圆舞曲!这些曲子以钢琴、簧风琴,以及弦乐四重奏演出,忠实呈现原先乐曲的内容,但是大幅厘清一般大型乐团演奏时的凝重音质与模糊含混的内部条理。其中伯格改编的「酒、女人与歌」,其实1869年发表时是合唱形式,后来因为演出方便又改编成管弦乐。曲名来自德国俗语「着迷酒、女人与歌者,一生将是傻子」,显然他断章取意作为充满维也纳风情的迷人音乐题材!荀白克虽然厌恶附庸流行口味的音乐,但是同时对于他认为杰出的通俗音乐也毫不保留地赞美。伯格的改编,清丽高雅,十足精良的室内乐感。尤其是极少出现在古典音乐的簧风琴,以委婉延绵的和音,提供了重要的音乐基础。这些罕见的演出,收录在波士顿室内乐集的一张录音上(DGG 2530 977),有兴趣者不妨注意。
酒肉和尚之歌
二十世纪的合唱音乐作品中,最受欢迎,演出最多的,是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夫的「布兰诗歌」。这部1937年首演的大型管弦乐、合唱、独唱作品,共有二十五段音乐。歌词采自中世纪修道士留下的诗歌手稿,经过他重新谱写而成。他的音乐融合了古代音乐的俭朴率真与近代新颖的手法,尤其是使用大量敲击乐器,营造出强烈的节奏感。这些段落,他根据歌词内容,分成三个部份。其中第二部份,叫做「在酒馆中」。这些令人惊讶的歌曲,是修道士们求解苦闷乏味的生活压力,饮用了超量「耶稣之血」之后的结果。其中有讽刺、诙谐、自怜,甚至酒醉后天马行空的幻想,最后甚至所有神职人员不论位阶,全部点名入列共享杯中物!这些酒歌是整部作品中,最活灵活现的一段。意大利指挥慕提的版本(EMI ASD3900),可能在众多的布兰诗歌录音中名气不大,可是他的热情与活力,特别适合在这些段落发挥。尤其是男声为主的演唱,很能表现出杯觥交错间的酣快气氛。
酒歌博览会
流行乐中,与酒有关的音乐多至不可胜计,实难取舍。碍于篇幅,最后仅以一张非常有趣的饮酒歌专辑作为结尾。这是著名歌手贝拉冯提为了演出需要,组成的一个男声合唱团体「贝拉冯提歌手」演出的世界各国饮酒歌(RCA LSP1992)。这个优异的合唱团体,除了担任贝拉冯提演出时的合声以及串场补白之外,也单独发行过几张自己的专辑。更特殊的是,他们的成员多半是黑人或来自加勒比海地区的有色人种。在50年代民权运动之前的美国,是非常独特而前瞻的作法!这些歌曲,来自美国、欧洲、非洲等地区,都是当地传统的饮酒时欢唱的歌曲,以原文演出,非常具有地方色彩。合唱部份编曲高明,不流于单调重复或形式化。演出以清唱为主,偶尔添加简单乐器组合点缀,几位独唱也称职而各具特色。如果这些还不够吸引你的注意,唱片的录音师是RCA的顶级大师Bob Simpson!口渴了吗?来一杯吧!
文/郭思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