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有一间名「水星录音带」(Utarid Tapes)的独立唱片公司。 该公司在2005年成立,专门为「硬核」(Hardcore,节奏明快强劲和电子跳舞音乐)乐队出版录音带,至今已推出了92款不同的录音带。
该公司的创办人阿兹旺里·斯里再纳(Azwari Zainal)说:「我由1990年代初的成长期开始,便开始听卡式录音带。 我父亲是本地流行曲的乐迷,我经常听他心爱的歌曲。 」他回想,当时会翻录流行曲录音带,跟朋友分享。 他又将现金寄往唱片公司,订购录音带。
对于1995年后出生的「Z世代」,可能从未见过卡式录音带。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日,大家透过串流平台收听音乐,购买实体唱片已不是听歌的首选方法,更遑论卡式录音带。
澳洲大学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研究员班哲明.达斯特(Benjamin Duster)在他的博士论文指出,不少国家的地下音乐圈子一直使用卡式录音带,他说:「在2000年代以来,在澳洲、美国和日本小众音乐圈,如嘻哈(hip-hop)、噪音音乐(noise)和崩克(punk)等,仍然经常采用卡式带录制音乐作品。 」
近年不少歌手推出限量版卡式带
近年,除了小众音乐圈,天王级的流行歌手如Justin Bieber、Taylor Swift、Lady Gaga等,都一反传统,在发布新碟时,也推出限量版卡式带,而且迅速售罄,更掀起一阵炒风。 卡式录音带吸引了一批新消费者。
对于一些业界人士来说,卡式录音带根本没有式微,各国仍有不少厂商在生产卡式带,其中包括美国厂商「National Audio Company」,据说每年生产3,000万盒录音带。 法国厂商Mulann也表示,正在投资生产卡式录音带。 该法国厂商生产卡式带,主要销售至全球客户,每盒价格3.49欧元。
根据音乐产业分析公司尼尔逊音乐(Nielsen Music) 的统计数字,卡式带音乐专辑销量,由2015年至2018年上升了23%,达22万盒。 英国「官方排行榜公司」(Official Charts)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上半年,英国共售出卡式录音带65,000盒,比前一年同期多出103%。
现时大家熟悉的卡式录音带,是1962年由任职飞利浦公司的荷兰工程师卢·奥滕斯(Lou Ottens)和团队发明,「卡式」翻译自Cassette,是法文中「小盒子」的意思。 次年,卡式录音带开始推出欧洲市场。 当时在市场上流通的录音磁带有很多格式,而飞利浦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在1964年公开了卡式录音带的专利与格式,让所有厂商都能免费使用。
卡式录音带成为市场主流后,很快就被应用播放流行音乐。 但真正打开了卡式带盛世的,反而是日本的索尼(Sony),索尼197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卡式录音带随身播放器──Walkman。 索尼也靠卡式录音带和Walkman赚取到丰厚的盈利。
奥滕斯于2021年3月离世,享年94岁,自卡式录音带面世约60年间,估计全球售出约1,000亿卷录音带。 奥滕斯曾说过,他人生最大的遗憾,是由索尼创造了标志性的卡式带播放器,而不是飞利浦。
然而,随着激光光盘和MP3格式在1990年代出现,卡式录音带就逐渐被取代。 2001年,苹果公司推出的iPod MP3随身听,更将Walkman从随身聆听音乐设备的龙头座打下,卡式录音带逐渐淡出大众的生活。
索尼的Walkman令卡式录音带更加普及
近年卡式带回归,多少也因为电影带动。 2014年,电影《星际异攻队》《Guardians of the Galaxy》的主角星爵(Star Lord)就随身携带一部索尼始祖级的Walkman,而电影的原声卡式带《劲爆舞曲大帝国》(Awesome Mix)系列销量不俗,主流媒体也逐渐开始重视卡式录音带。 这个1970至90年代初在黑胶唱片与CD之间承先启后的载体,重新受到一些乐迷重视。
有人认为,卡式录音带的吸引力在于听起来别具质感,光盘的声音比较硬而冰冷,而卡式带的却带有温度,更加人性化。 更有不少乐迷以收藏卡式带来支持自己喜好的音乐和歌手。
在英国,Graham Brownlie自1980年成立了一间名为 Get Tapes Here 的公司,收录各种录音带。 但自从激光光盘普及后,公司改为生产失明人士的有声书(Audiobook)书,或为监狱制作录音带,因为惩敎当局不许激光唱片或光盘进入监狱,以防囚犯将之改成利器。
他说:「自从新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后,各类录音带的需求增加起来。 卡式录音带有两个特点,首先,拿起卡式录音带,总会勾起一种情绪,这可以是怀旧,也可以是新鲜感;此外,是它较为便宜。 黑胶唱片也具有质感,但制作成本和售价都要比卡式录音带高昂。 」
倘若大家仍然拥有卡式录音机,不妨重新拿出卡式录音带,「咔嚓」一声关上带槽,再按下「播放」键,在音乐播放时,重新体味卡式录音带的音乐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