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丹麦音响品牌 DALI(Danish Audiophile Loudspeaker Industries),很多烧友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些经典型号。自 1983 年由 Peter Lyngdorf 创立以来,DALI 已经走过了四十多个年头。从 1987 年的 DALI 40、40 SE,到后来引起轰动的 Megaline,再到造型独特的 Skyline,以及 Grand 系列(皇家系列),这些产品在发烧圈留下了深刻印记。尤其是小巧的 Royal Menuet“皇太子”,至今仍被不少玩家奉为心头好。

DALI 的步伐从未停止,产品线不断更新迭代,技术也在持续进化。四十余年里,DALI 逐渐成为丹麦 Hi-Fi 的代表之一,产品遍布全球,在追求音质和设计上一直保持独特思路。

重要特点:
- Kore 核心技术
- 体积小灵活摆位
- 价位亲民
器材规格
-
- 型式:3 单元 3 音路低音反射式书架音箱
- 单元:10 × 55 mm 平面振膜超高音 × 1,35mm 软半球高音 × 1,7 吋中低音 × 1
- 频率响应:42Hz – 34kHz
- 效率:85dB
- 平均阻抗:6 欧姆
- 建议扩大机功率:40–250 瓦
- 最大音压:108dB
- 分频点:2,800 / 12,500 Hz
- 尺寸:470 × 250 × 420 mm(H×W×D)
- 专用音箱架尺寸:580 × 380 × 400 mm(H×W×D)
- 重量:22 kg(音箱架 11.5 公斤)
从旗舰 Kore 到 EPIKORE 系列
2022 年,DALI 推出了重量级旗舰 Kore(君临)。这对近 1.7 米高、148 公斤重的座地音箱,不仅气势压人,也代表了 DALI 在无源音箱上的最高水准。它采用五单元设计:两个 11.5 英寸低音单元(哑铃式布局)、一个 7 英寸中音单元,以及 EVO-K 混合高音模组(35mm 软球顶 + 55×10mm 铝带)。这种设计让 Kore 的声音兼具规模感和细节控制力,毫无疑问是 DALI 的技术结晶。

但 Kore 的庞大体积和高昂售价,让很多爱好者只能“远观”。因此,DALI 在 2023 年 40 周年之际,推出了全新的 EPIKORE 系列,把旗舰的核心技术下放到一个更容易接近的价位区间。第一款面世的是 EPIKORE 11,定位高端座地箱,随后在 2024 年又补充了 EPIKORE 3(书架)、EPIKORE 7、EPIKORE 9 等型号。这样,整个系列价格从数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用户可根据空间和预算选择合适方案。

“EPI”来自于 EPICON 皇室系列,“KORE”则是旗舰君临的延续。换句话说,EPIKORE 是一座桥梁,承上启下:它既继承了 EPICON 的精致气质,又吸收了 Kore 的核心技术,让更多人能体验到接近旗舰的声音水准。
EPIKORE 3:系列里最“小”的,却也是最特别的
今天的主角,是 EPIKORE 系列里体积最小的一款——EPIKORE 3 书架音箱。别被它的体积迷惑,它的设计细节和用料,完全是旗舰思路的延续。

箱体采用 18mm 弧形 MDF 板,前障板厚达 40mm,辅以内部复合支撑和沥青阻尼层,稳固性非常高,能有效抑制箱体共振。外观提供三种高光饰面(黑色、栗色、胡桃木),实木贴皮加钢琴烤漆,既经典又能适配不同家居环境。

DALI 还为它配备了专属的 EPIKORE STAND 脚架。脚架由铝合金打造,结合铸造、挤压和精密加工工艺,底部可调钉脚、支持填砂,保证了稳固性和减震效果。看似小细节,实则对音箱的稳定和能量释放很关键。

在单元配置上,EPIKORE 3 采用三路设计:一个 7 英寸木纤维纸盆中低音单元(搭载 SMC 技术大磁铁),一个 35mm 软球顶高音,一个 10×55mm 平面磁性高音。


高音部分同样使用了 EVO-K 模组,这是从旗舰 Kore 下放的技术,钕磁铁驱动,保证高频响应线性、细腻。中低音单元则通过 SMC(Soft Magnetic Compound)技术降低失真,让声音更干净。

分频点设在 2,800Hz 和 12,500Hz,结合 DALI 自研的 SMC-KORE 电感(源自旗舰 Kore)以及 Mundorf 电容。相比传统电感,SMC Gen-2 磁芯让电流失真降低约 12dB,直流电阻更低,串扰更少。对音响玩家来说,这是把“旗舰 DNA”实打实放进了一对书架箱里。


官方参数显示:灵敏度 85dB,阻抗 6Ω,最大声压 108dB,推荐功放功率 40-250W。数据上不算轻松,但如果搭配得当,它的潜力非常大。
试听体验:三首曲子里的三种面貌
试听搭配的是德国 Accustic Arts 的 PLAYER IV CD 播放器和 POWER III 合并功放,整体功率输出和解析力足够释放 EPIKORE 3 的潜能。


第一首选了《麦田之歌》。这首歌人声质朴而自然,背景氛围宽阔。EPIKORE 3 的第一耳印象是“通透”。人声被拉得很靠前,嗓音里的气息和细微沙哑都能听得清楚,甚至能感觉到嘴型的开合。背景并不空洞,而是带着空气感的衬托,营造出辽阔的画面。副歌部分人声拉高时,声音依然控制得当,没有毛刺,亮度足够但不会刺耳。EVO-K 高音模组的顺滑感在这里展现得很明显,让整首歌多了一份润泽。


接着播放《阿姐鼓》。鼓声一出,EPIKORE 3 的低频冲击力立刻显现出来。它的量感不夸张,但凝聚力和速度感极强。每一下鼓点收放自如,空气中能感受到真实的冲击波。书架箱往往被认为在大场面上“气场不足”,但 EPIKORE 3 在能量释放上超出了预期。它并不是靠堆积低频量感,而是靠控制力和瞬态来制造张力。鼓点像利落的拳头,干净而精准,撑起了作品的气势。

最后一首是 Bruno Mars 的《24K Magic》。这首歌节奏感强烈,低频丰富,考验的是系统的律动和分离度。EPIKORE 3 的表现让我有些惊喜。低频结实有弹性,节奏紧凑,没有糊在一起。人声位置清晰,带有润泽感,既有能量也不会刺耳。背景里的电子合成音、掌声、混响都能被分离出来,层次感很强。即便把音量推高,它也能保持冷静,没有失控迹象。能感觉到,它在流行乐上完全不怯场,能把华丽和律动感同时兼顾。
三首歌下来,EPIKORE 3 的形象逐渐清晰:它不是一味强调亮度和刺激,而是追求平衡、控制和细节。既能展现出细腻的人声和宽阔的空间感,又能在鼓点和低频上释放能量,同时在流行律动中保持层次分明。这种“小体积,大气场”的气质,正好呼应了它的定位——把旗舰基因装进一对更亲民的书架箱。

结语:
EPIKORE 3 是一对非常有意思的音箱。它继承了 Kore 的技术,又保持了相对紧凑的体积和灵活的摆位可能性。对空间有限但又追求高水准声音的用户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均衡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