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个晚上,我躺在沙发上,半梦半醒间,Mariya Takeuchi 的《Plastic Love》突然响起。那一刻,身体里某种无形的紧绷感松开了——甚至在此之前,我都没意识到自己一直处在那种紧张里。
这不是单纯的怀旧,更像是一种轻盈的释放。也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也许 City Pop 能在全球范围爆火,是因为很多人心里都在悄悄渴望同一件东西——自由感。
City Pop 的时代氛围
City Pop 出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那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未来充满想象,生活节奏快,但梦想也同样大。
音乐本身是轻松的:带着 Jazz 的和弦走向,Pop 的旋律钩子,律动感十足,却从不夸张。歌词里常出现海边驾车、都市雨夜、转瞬即逝的爱情,还有孤独的身影。
真正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空间感”。旋律不会用力到把情绪推到极致,而是留了余地,让你在其中呼吸、停顿、体会。City Pop 的魅力在于,它让你感觉到松弛,但不是空洞。
当代 J-Pop 的另一面
今天的 J-Pop 同样很动听,但情绪密度却截然不同。编曲更饱满,情绪表达更直接,歌手常常把复杂的心境倾泻到极致。
这种音乐当然美,但它像一场情绪的“全景投射”,给人带来的是深度的共鸣,有时候甚至是负担。而对很多听众来说,他们并不总是想要这种情绪的洪水。于是,当 City Pop 的那种“克制”和“空白”再次出现时,它恰好满足了当下人们对情感自由的渴望。
为什么我们需要 City Pop
在当下信息爆炸、情绪表达无处不在的环境里,人们反而更需要一个能让心境慢下来的出口。City Pop 提供的正是这种“轻盈的自由”。
无论是在加班回家的地铁上,还是周末一个人开车兜风时,甚至是在深夜耳机里的独处时刻,City Pop 都能以不打扰的方式,陪你进入一个更自由的空间。或许这就是它能穿越时代、打动全球听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