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史诗,中国之声:纵览中国交响音乐历程
交响音乐传入我国已经有近百年历史,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较为广泛的听众。经过长期广泛的实践证明,交响乐这种外来形式也能完全为我所用,交响音乐的一些基本体裁如交响诗、交响组曲等,对我国的交响音乐会听的众来说已经不再陌生,我国作曲家也充分运用各种体裁,创作了不少“中国味道”的交响作品。
七月盛夏,“影音新生活”编辑与你一起了解中国交响乐,欣赏这些耳熟能详的不同体裁的中国交响音乐作品。
红色史诗: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历程
交响乐又称作交响曲,该词源于希腊文,最早指很多不同声音同时和谐地出声的意思。作为一种大型的器乐套曲作品,交响乐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交响套曲,从创作到演奏都需要高超的技巧,通常所表现的内容也丰富多变,融汇了深刻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因此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音乐文化水平的标志。
交响乐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久,由于中国曾经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国门紧闭,断绝了对外交流,因此到十九世纪后期,西方音乐才通过教会逐渐走入中国人民的生活。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交响乐才逐渐在中国形成。在抗战时期,一批留学海外的音乐学子归国后利用系统的和声理论和作曲技巧,采用交响乐的形式创作了有关革命抗战题材的作品。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人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交响乐随之在中国迎来了新的生命。
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先中央乐团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中国交响乐团。在体制上取消了终身制,实行公开招聘;在艺术上也首次建立了与国际职业乐团同步的音乐季机制,为中国交响乐迈出了规范化、职业化的第一步,也是中国交响乐团职业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开端。
2000年5月,在中国广播交响乐团的基础上又组建了一支国家级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由此,中国的交响音乐事业进入了新的快速成长时期。
直到今天,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即将过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文化艺术产业也逐步努力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
中国之声:纵览中国交响音乐
简单了解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历程之后,随“影音新生活”小编欣赏一下中国风的交响作品。
▕ 普天同庆,新春吉祥:《春节序曲》
春节是中国人每年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超过4000年历史。提起春节,人们所想到的无不是大红的灯笼,盛大的歌舞,还有笑容里洋溢着喜气的人们。
还记得每年春节前夕都会响遍大街小巷的《春节序曲》的欢快曲调吗?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整个序曲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这首序曲是复三部曲式的管弦乐曲,它将西方的一种曲式融入到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集中表现了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
来回味一下年味浓郁的《春节序曲》。
2011年北京新春音乐会,《春节序曲》。演奏:中国歌舞剧院交响乐团
▕ 晋商传奇:《乔家大院》交响组曲
晋商,即山西商人,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晋商曾称雄国内商界500年之久,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他们个人拥有的财产富可敌国,曾一度垄断中国票号汇兑业,也是现代银行的鼻祖。
提起“晋商”,人们首先会想到的一定是如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著名的“山西大院”。但晋商留下的不仅有建筑,还有诸多的传奇故事和思想精神。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创作的《乔家大院:交响组曲》,就是以晋商为题材的一部交响组曲作品。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是赵季平先生在其作曲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音乐的基础上重新创作的。整部组曲共分为六个乐章:序曲、立志、爱情、商路、炼狱、远情。乐曲描述了清代晋商乔致庸坎坷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一代晋商“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用于开拓”的精神,在当今中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听《远情》,感受晋商在清末百年风云中的沧桑历程。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演唱:谭晶
▕ 化蝶永相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婉转的爱情故事,每个人都耳熟能详,它就像是烙在每个人心里的印记,表达着对纯真爱情的向往。
1958年,当时就读与上海音乐学院的陈钢与何占豪以越剧曲调为素材,将民族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成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
整个协奏曲分为“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八个部分构成。
还记得“化蝶”那段凄美婉转的旋律吗?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全乐章,小提琴:吕思清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钢琴协奏曲
黄河流域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一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自古以来,我国关于黄河的文化作品就数不胜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千年之前,“诗仙”李白在诗中一句话形容了黄河的雄浑壮阔。
1939年,我国著名爱国作曲家冼星海根据黄河实景创作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在1969年被改编称为《黄河》钢琴协奏曲。
《黄河》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上又融入了船夫号子等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元素,不仅在当时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因其史诗般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
共同感受一下《黄河协奏曲》的中国风格。
《黄河》钢琴协奏曲,1970年首演版。钢琴:殷承宗
▕ 复兴之路的红色光芒:《红旗颂》交响诗
《红旗颂》是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1965年创作的交响诗。
这首交响诗以“红旗”为主题,融入了《东方红》和《国歌》的旋律,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时的情景。同样,它以庄严宏伟的歌唱性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气概,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红旗颂》整个交响诗共有两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主要写五星红旗升起时的景象,用颂歌般的旋律,抒发了面对红旗时热血沸腾、充满憧憬、无限爱恋的情绪,同时既有对革命胜利的欣慰,又有对牺牲的人民英雄无限的怀念。
第二个主题是“回忆”,回忆革命岁月的艰难,忆苦思甜,感怀新生活的美好。
来用心感受一下《红旗颂》的味道。
2013年,天津新年音乐会,《红旗颂》
▕ 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
《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是我国作曲家鲍元恺的作品,这部交响曲由《燕赵故事》、《云岭素描》、《黄土悲欢》、《巴蜀山歌》、《江南雨丝》和《太行春秋》六个组曲的24首乐曲组成,以脍炙人口的民歌旋律和多彩绚丽的管弦乐色彩,向听众展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汉族人民生活画卷。
《炎黄风情》自1991年首演以来,远播中外、续演不衰,受到普遍赞誉,并先后由国内外多家交响乐团在世界多座城市和地区竞相上演,获得了各地华人的深刻共鸣,也引起了西方乐团的广泛关注,成为演出率最高的中国管弦作品之一。
一起感受一下中华民族的“炎黄风情”
《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作曲:鲍元恺
小结:炎黄风情,红色之声。交响音乐在西方发展数百年,而在中国为人所熟悉不过区区不到一百年。也许中国的交响音乐和西方还有差距,但伴随着经济的复兴,文化的崛起也日益重要。在不远的未来,古典交响乐演绎的“中国声音”也一定会有更宽广的舞台。
“影音新生活”全媒体平台是云九(Cloud9)旗下的综合性影音文化传播平台,以前瞻的眼光、专业的视角、新颖的风格、先进的传播方式,充分展现影音世界的精彩,让影音娱乐与现代生活更加紧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