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 | 平价牛排也能吃得开心:Monitor Audio Studio书架音箱

这是一对向经典致敬意味浓厚的音箱。
许多年前,Monitor Audio先后推出了好几款以Studio为名的音箱,例如体积迷你的Studio 6、名盛一时的Studio 10、Studio 20,以及当年很流行的大型书架音箱Studio 15,此外还有旗舰Studio 50。回顾那个辉煌的90年代,不仅音响迷止不住想念与回味,Monitor Audio也想以新世代的观点制作一款新产品,向这些过往经典致敬,这就是Monitor Audio Studio。

Monitor Audio帮Studio配了漂亮的专属脚架。
灌注旗舰系列技术精华,以求准确音乐重播
称为Studio并不是说它是为了录音室打造的专业音箱,相反的,原厂更想以此献给每个家庭。那为什么要以Studio为名呢?那是因为这是一对追求不加料、不染色、精确且真实的音乐重播而有的音箱。唱片制作的原点是Studio,在唱片重播时,透过Monitor Audio Studio,这里也是Studio。
Monitor Audio凭什么大胆地宣称它能「忠实重播」(faithful sound reproduction)呢?且听我从两方面来讲,您就会跟我一样,还没听声音,里头就要心痒起来。首先要说的是单元。

Studio几乎就是Monitor Audio旗舰音箱PL500的中段。
气动高音频率可达100KHz
Studio采2音路3单元设计,高音是一只气动式高音,位于中央,上下则各有一颗4贾械鸵舻ピ,成MTM排列,构成类似点音源的发声。这只高音原厂称为MPD高频换能器(Micro Pleated Diaphragm High Frequency Transducer),别被专有名词吓到,这就是气动式高音。该单元的振膜本身质量很轻,绉折处理后,整体面积比一般的半球形高音振膜大了约八倍之多。意味着这只气动高音的发声效率更高,只消轻微做动,就足以发出足量的高频声音。气动高音怎么动?就像手风琴一样,一拉一推之间,就会压缩推挤空气,以致发出声音。如果它轻轻动就能发出足够的音压,那就表示单元可以让振膜在最低失真的状态下运动,也就缔造了单元极低失真的特性。此外,因为质量极轻,因此反应速度很快,也让它可以再生更高的频率,原厂指出,理论上此高音可发出100KHz的高频,实测结果,Studio的高频高达60kHz的超高音频段(-6dB)。这下,连超高音的预算都省了。低失真、高带宽,正是这个MPD气动高音的高明之处。

高音单元采用一只MPD气动高音,让Studio的高频延伸上达60KHz。低失真、高带宽,正是这个MPD气动高音的高明之处。
三明治结构RDT II中低音单元
那两个4嫉闹械鸵舻ピ,怎么看都不是普通货色。原厂称这中低音单元为RDT II。这又是什么?老外就是这样,化成缩写,专业感之余还带着神秘感。这RDT II是Rigid Diaphragm Technology 2nd Generation的缩写,可译成「第二代高刚性振膜技术」。这个振膜采三明治结构,内中是蜂巢状的Nomex为核心材料,外层表面则是称为C-CAM的超薄、超轻量材质。这C-CAM又是什么,同样是四个字的缩写—Ceramic-Coated Aluminium/Magnesium,也就是蒸镀陶瓷的铝镁合金振膜。这种材料以铝镁合金为基底,经过三阶段的加压-释放的模铸程序,让这个铝镁合金完美成形,并且不伤害本身的分子结构。成形后,再透过高温蒸镀氧化铝陶瓷,厚度达50微米(0.05mm)之多,使得振膜本身硬度更高,内阻也更。至于内层还加上一层编织碳纤维材料。经过实测,这样的三明治结构振膜,在300Hz时的失真降低了8dB之多。这个单元技术,目前也用在旗舰的Platinum系列上。
如果您看过Monitor Audio现阶段的旗舰音箱Platinum PL500,您一定会对这个「音箱塔」中段有印象,这是Monitor Audio首度在产品上做出这样的设计。再对照Studio,这两个也太像了吧!是的,这就是Monitor Audio的野心。他们把旗舰音箱的中段独立出来做成单一产品,但是为了降低成本,做出一些调整,不过,根据原厂所述,光是单元,相似度就有9成之多。PL500不一定买得起,但七万一对的Studio却非难成之事。

Studio单元采MTM排列,上下两只4吋的中低音为RDT II三明治振膜,这是PL500单元的技术下放。

RDT II单元的表面是C-CAM陶瓷表面铝镁合金,内层是Nomex制成的蜂巢状结构。
强化箱体结构,力求振动减少
再来,整个箱体的设计也处处有学问。箱体采用MDF制成,箱体深度颇深,深度足有36公分,比34公分的高度还多。这是为了增加容积,使低频响应得以受惠。为了制作Studio箱体,原厂一共打样了6组不同的箱体,反复比较后才以现在这个箱体为最终案。箱体背后可以看到两个螺丝,螺丝背后则是两根金属柱,用来锁定中低音单元。不只这样,单元其实都固定在一个铸造铝的金属帐板上,藉以提高强度,外面看去还看不出来,其实功夫都藏在里头。为什么这么麻烦?还不是为了降低整体的谐振并且强化箱体结构。
尤有甚者,为了让箱体振动降到最低,Monitor Audio还与英国NPL国家物理实验室合作,透过雷射振动仪器测量,分析Studio箱体在工作时的振动状况,藉此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强化结构以降低谐振干扰。我在试听时,曾数度以手触摸音箱箱体,即便在大音压、大动态下,箱体振动也算是轻微。我试听音箱时,经常这么做,好了解音箱箱体的抑振性。Studio是我试过的小音箱中的佼佼者。

Logo设计在转角处,颇具巧思。
HiVe II高速导流反射孔
中低音单元的背波透过内部导引,分别由上下两个长条状的低音反射孔将背波气流引散出去。常见的低音反射孔多是圆孔,Monitor Audio将Studio的低音反射孔设计成长条状,原厂称之为HiVe II(High Velocity II)可译为高速导流设计。因为反射孔通道为狭长扁平状,因此减少了气流扰动的机会,进而减少了气流噪音。加上反射孔开口处还有特殊的开口角度和表面立体纹路,这是为了加速空气分流的设计。比起传统的反射孔,这个新设计的HiVe II反射孔效率更高,也有助于低频再生的速度与纯净度。

背后长条状的反射孔,开口处的纹路还可提高气流引流效率。
用心设计的配件—音箱端子与脚架
分音器零件都是特别挑选过的,并经过精密计算后设计分音器,务求频段衔接连贯完整。背后的音箱端子值得一夸,在这个价位的音箱,鲜少看这么漂亮又好用的端子。音箱端子本体都是实心铜车制,表面再经过镀铑,以确保音箱端子传输阻抗低、抗氧化能力强。最让人喜欢的是其形状相当容易施力,比起常见的端子更好用。这个端子是Monitor Audio为旗舰系列音箱开发的,如今,也用在Studio上面。一边读着原厂的介绍,一边近距离审视着Monitor Audio Studio,我心想:这Studio的定位还真不容易,处处都可见到旗舰音箱的影子。
为了降低振动和整体谐振,原厂还设计了专属的音箱脚架,使用时,要将Studio锁定在脚架上,让音箱和脚架结为一体。上板是雷射切割而成的钢板,脚柱是铝挤压成型的,而底座则是铝铸造成型的,配上四个可调整的脚锥。原厂表示,这个音箱脚架也可搭配其他的书架音箱使用。如果搭配Studio,则记得锁上。脚柱背后还留有开口,如果音箱线外径不粗,可以藏于其中,系统更美观。
是不是?看到这里,就不禁有股按耐不住的冲动,想听听它的声音了吧!我也是。

专属音箱脚架设计相当美观,中柱采铝合金制成,顶板和底部则是钢材,配合脚锥或软垫,达到抵销谐振的目的。

让它唱好歌,首重摆位功
U-Audio试听室的空间超过20坪,对Monitor Audio Studio来讲,会不会太大呢?起初我真会担心,一度考虑带它回家试听,都想好了,等美编同仁拍好照片,我就找天开车来载。可是,在拆箱拍照后,我顺手接起来听,一开声就被吓到了,声音能量充沛饱满,本想开声试一下就好,这回好了,Studio燃起了我的兴致—如果在公司试听室都能唱这么好,回家哪里是问题?那就在这里考它一考吧!
我试着调整音箱的间距和内倾角度,依我的经验,音箱拉开距离不要太远,这样,正面朝前,放出来的声音自然开放,音场宽阔,活生感最好。如果音箱正面朝前,拉开间距会减损音像的凝聚感和声音厚度,我的经验是在170公分以内,都还不致松垮无形;再开了,就要调整内倾角度。内倾之后,音像会更具体紧实且略向后退一点,舞台往中央收拢,音场宽度会牺牲一些。如果喜欢更扎实更厚一点的声音,内倾是一途径。期间几回试听,我都采两种摆位,一个是拉开180公分,但略做内倾,音箱投射到我座位两肩外侧约15公分的位置。另一个摆法就是把音箱拉近,间距约150公分,音箱不做任何toe in。相较起来,前者的音像比后者更清楚明确,后者则胜在空间的开阔性和声音的宽松度。

Studio简约洗炼的外观,能与多种装潢搭配。
不同于老MA,展露昂扬与清新
其实,Monitor Audio是我最早开始接触的音箱品牌之一。学生时代,一位相熟的教授在研究室摆着一对MA700 Gold,印象中,连脚架都是Monitor Audio的,推MA700的则是Jadis Orchestra。我去他研究室工读,即便老师不在,我也被授权可以听他的音响。那时起,Monitor Audio黄金高音的甜润光泽就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在偶然的机会下,我买到一对二手的Monitor One,这是一对小巧的书架音箱,我放在书桌上、摆在计算机旁听,放起小提琴,那个油油亮亮、闪闪动人的音色,煞是迷人。黄金高音,很多人对Monitor Audio的印象,就是那个黄金高音。虽然不清楚原厂的配方是什么,但这个镀层改变了振膜特性,降低了高音峰质突起的失真,教高音延伸自然,声音柔顺甜美,别有一番逸趣。
Monitor Audio历经多年沿革,音箱设计与当年以黄金高音着称的年代已大异其趣,差异也反映在声音上。Studio的声音很明显地展现了现代性格,声音的速度、冲击感都明显优于当年黄金高音的老MA音箱,声调上更为活泼。高音延伸平顺悠扬,没有老MA那种带有染色的灿烂,取而代之的是较为中性的明亮光彩。原厂说的60KHz(-6dB)我没办法验证,但是它在表现乐器泛音时充分发挥气动高音的优势,尾韵飘扬带有闪烁光泽,听起钢琴、小提琴、爵士鼓的铜钹等,很是迷人。高频延伸也利于还原空间信息,Studio音箱拉开来听的时候,特别能够显出这点优势,音乐似乎有更丰富的堂音。

镀铑的端子设计非常精致,转动手感极佳,而且是自己开发的料件,在这个价位带里十分罕见。
中频段偏于中性,没有老MA音箱的暖声韵味,在中高频段也不见那过往的招牌甜味,这样不好吗?我倒要说,这样的声音更自然些。至于低频的表现,我认为是Studio最超乎想象的地方,即便受限于体积和单元尺寸,无法发出真正深沈的低频,但在可达到的范围内,它发出的低频丰沛饱满,而且低音域解析力颇佳,对得起它的物理条件。关于这个部分,后文还会详述。
此外,或许得益于其MTM的单元排列,Studio能够勾勒出清楚的发声轮廓,而且定位很明确,可以在一个三维空间确切指出发声的位置。这样的特性与KEF LS50很像,但是,Studio的音像又比LS50更大一点,可是密度却不若LS50。出色的解析力亦让人印象深刻。它不仅可以抽丝剥茧地分析音乐中的小细节,它也能透过重现录音中的现场音,进而连带将现场的气氛表现出来。

能量丰沛,何妨大声唱
诚如我先前所讲,Monitor Audio Studio的声音能量丰沛。率先让我被「煞到」,就是因为放了鲁普和普列文合作的那张舒曼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开头的强奏,充满劲道和力度,这样体积的小音箱,能有这等带有冲击感的能量,实在很厉害。钢琴的连续下行,音符颗粒清晰而且颇能表现这段导奏所呈现的劲力。随后木管奏出第一主题,那个舞台的深度就出来了。英国管奏出一种带有淡淡哀伤的柔情音符,接着,换成钢琴反复同样的旋律。钢琴的琴音坚实而立体,带有一种微暖的光泽,和爽宜人。管弦乐加入后与钢琴翻腾一阵,我感觉Studio的声音清晰度相当好,即便音量开大着聆听,也能在庞杂中爬网出层次来。我喜欢听书架音箱就在这里,或许少了一点低频,但换回清晰的画面感,更见音乐表情。Studio虽然操着活泼的青春腔调,却依旧保有一丝Monitor Audio音箱的平顺质感,让我在激昂的音量下,听见了舒曼的理性与感性。

我刚刚说书架音箱的先天弱势就是低频。这是物理天限,除非把音箱做大,大到像Spendor Classic 100那样七十几公分高,配上直径30公分的低音单元,那就没有遗憾了。不过,那种音箱不在我所论及的书架音箱之畴。我讲到的书架音箱,就是小音箱。以这种概念来看,Studio在低音方面的表现也值得嘉许。照原厂给的数据来看,Studio的频率响应在48~60KHz,由于是在-6dB的范围内的数据,我们不清楚到底真实的低频有多少。不做仪测,用耳朵听,我也没办法告诉你频率,但是可以跟你说,当低音弦乐涌来时,乐团展现出来的重量和厚度,能够让音乐显现当有的气势,这就够了。我能在Linear Acoustic LAV-60 MK2音量开到11点钟下聆听舒曼钢琴协奏曲,Studio还能给我一个不需要想象力脑补的乐团规模和宽幅,这还不够给赞吗?
低音有解析,质胜于量
不过,对于爵士乐迷来讲,Studio的低频可能仍节制了点了,低音提琴和脚踩大鼓听来都不够庞大。对于平常就比较偏好低频的朋友来说,Studio的低频恐怕也难满足其脾胃。但是,我很欣赏Studio的低频够干净。平价的小音箱,包括书架音箱或小落地音箱,厂商或许因为成本考虑,没有太注重处理箱体振动和背波问题,也或许厂商本来就想如此,会在低频中下段出现膨胀,音量一开大,就会听见booming的声音,我们习称这等音箱是boom box。这不是不好,这是一种取巧的手段,只是这种低频太过廉价,质量自然不好。轰隆作响,没有细节,没有层次,自然不会有质感。Studio没有这等问题。它知道自己的底线,或者说,Monitor Audio知道Studio的底线,就让低频到此为止了。Studio的低频听起来是干净的,是有解析的,是能描绘画面的。如果那是大鼓,你会感觉到击鼓的连贯动作,感觉到鼓皮振动的震幅变化;如果这是贝斯,你会感觉到一把稍小一点的贝斯,但是很明确地知道,那是一把贝斯,而且整个拨弦动作,琴弦由紧而弛放的变化。简言之,Studio的低音表现,既收束干净,又有解析力。
找厚度,请拉近音箱间距

我在听Oscar Peterson三重奏的「We Get Request」专辑时,充分感受到Studio的妙处。这妙处,不仅是我前面所讲到的低音域解析力,更是它好玩之处。因为Studio连同脚架的重量也不重,很容易搬动。我感觉贝斯和鼓声虽然细节丰富清晰,但是缺少厚度和实体感,我想:声音能更有重量一点就更好了。于是,我试着把音箱拉近,拉到间距仅115公分,采近场聆听。声音太妙了,不仅声音厚实度大大提升,鼓打下去力道更猛更劲,贝斯的形体也比先前大了一号;如果您的空间可以这样自由摆放,会发现Studio能满足您对声音不同的欲求。当我要开阔舞台好表现管弦乐的恢弘时,拉开就有;想要找回小编制爵士乐的乐器实体感以及饱满度,音箱拉近就成。如果我想在这个基础上求取更开阔的音场,透过内倾角度调节,一样可办到。
适当调整摆位,可适应各种音乐重播

这等方法也一体适用在人声重播上。我在原有拉开160公分以上的距离下,听人声演唱,总觉得人声远了点,声音略小,实体感也薄弱了些。我拉近两个音箱,声音的厚度就回来了。但音箱离背墙不要太近,只要能够拉的出来,声音就会轻松。我试听时,音箱前缘离背墙足有2米,声音一点不紧绷。但是一贴墙摆,声音就不能开大声了。在间距115公分的摆位下,我听19世纪女作曲家Marie Ja?ll的艺术歌曲,女高音唱到激动处,歌声能量高张,Studio虽然高音华丽,性走活泼,但是这样让两音箱靠近些听,声音迫力十足,仍不见刺耳尖锐,只感舞台亮度比较亮一点,或者灯光的色温高一点而已。我觉得Monitor Audio在调教Studio上花的功夫,真是没有徒然。这张专辑里的钢琴录音也是一绝,钢琴的重量和力量,Studio也没少给,就算这等小书架音箱,在适当的摆位和搭配下,依然无损欣赏乐器之王的气势。这Studio音箱在音乐重播上,透过不同的摆位方式,可以满足各类音乐爱好者的需求。这音箱,听音乐,足够了!
平价牛排也能吃得开心
Monitor Audio Studio高度模仿了自家旗舰音箱Platinum PL500的工艺,将之实现在一对平价的书架音箱上,这是技术上的成就,也是品牌信念的宣示。事实上,在音响性能方面的提升,确实有功。然而,Studio终究不是高阶音箱,在刻意压低成本、在有限的资源下,Studio的声音表现与自家高阶音箱相比,声音质地的细致程度有所不及,声音圆融度也尚欠一皮。这就是选择了,一客200元的平价牛排或许滋味远比不上一客3000元的牛排,但同样可以让人吃了开心。
想要品尝Studio的美味,请多尝试摆位—拉开、靠近或内倾,这需要您根据自己聆听音乐的习惯和对声音的偏好加以调整。Studio轻巧,适合移动,只要摆对,声音就对了,也唯有摆对,您才会体会到它的好。

Monitor Audio PL500不是人人买得起,但是Studio却能浅尝旗舰滋味。
器材规格
- Monitor Audio Studio
- 型式:2音路3单元低音反射式书架音箱
- 单元: 4RDT II中低音x2、MPD气动式高音x1
- 频率响应:48Hz~60kHz(-6dB)
- 分频点:2.7kHz
- 阻抗:4欧姆
- 零敏度:86dB
- 建议扩大机功率:40W~100W
- 最大音压:110 dBA
- 尺寸:340 x 156.2 x 360.9 mm(HxWxD)
- 重量:7.5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