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码录音的奇特音色,有个世界闻名的比喻,那是:「一把米撒在鸡皮纸袋上的音色。」这怪音色,是早期存在于好多(太多)处理失当的数码 LP 或 CD 中,尤以 CD 为甚。这是不关硬件质素而存在于软件里的怪声。就算是由模拟录音转版的 CD,都可能有这怪声。虽然,在最高级的唱头及 CD 机上,这种怪声的「拮耳」程度会酌量减少。但,无可否认,进入第二代 CD 后,「米跌落鸡皮纸」音响特性是愈来愈少见了。另一方面,正如番鬼佬话斋:「如果你唔够佢打,就侵埋佢玩。」本来反 CD 反数码最激烈的死硬份子之一,大力咳唱碟之王 Sheffield Lab 在 84 年夏季 CES 期间推出 CD 碟。如此一来,反 CD 最大声的 Linn 厂老板就要孤军作战了。
Sheffield Lab 的 CD 碟,是发烧友最有兴趣比较的东西。因为,它们是真真正正两种体系的比较。录在大力咳(直刻 LP)上的,是采用「纯」仿真系统的制品。而 Sheffield Lab 在直刻之同时,还采用并进式录音,一部数码机,一部模拟机,兼收并蓄。一个 Sheffield Lab 录音,大多数同时有三个版本的直刻,仿真磁带,及数码磁带。所以,Sheffield Lab 的 CD 碟,基本上就是纯数码制作。拿同厂的同一张 CD 碟及 LP 碟 AB 比较,你就听到同一演奏之纯数码及纯模拟录音之分别。结果,是发烧友所预知了的:平均音色,仍以直刻碟略胜。但,Sheffield Lab 的 CD 碟,有几张(例如 Drum/Track Record)是 CD 碟中最靓声的。不过,亦有一张(I’ve got music in me)是 CD 碟中最肉酸声的。CD 碟世界里,又是否无「发烧级」与「普通级」之分呢?那又不然。我们可从市场走势,见到发烧级 CD Telarc 的出品都有极之可观的销路,那是因为 Telarc CD 平均音响质素是真正的高。主要原因,倒是源溯至录音质素本身了。答案是:有高级录音(不论数码或模拟)才能产生高级 CD。就像一加一等如二那末简单。
Telarc 的杰克8231;伦纳(J. Renner),是对数码技术最早寄予完全信心的开荒者,当然也对 CD 技术寄予完全的信心。CD 声的好与丑,除了录音本身及软件之制造影响外,CD 盘质素举足轻重。
第一代的数码和第一代的 CD,音响特质都有好奇怪好显著的「数码声」及「CD 声」,以致 Hi-End 行出现了一些自诩能在任何环境下辨出是模拟或数码的金耳朶。直刻碟 Sheffield Lab 的德式士(D. Sax)和 Linn 唱盘的密司脱 Tiefenbrun 是其中最大声的两个。德式士最后出卖了自己,投入 CD 行业,被 TAS 杂志及其他地下刊物名流讥为见利忘义失去了做人原则。但今天看来,却证明德式士的确有远见,在这之前,德式士和 Tiefenbrun 曾连手向世界各大音响杂志下战书,要现身说法,在公开的、双方同意的安排之下,接受判断力测验,令世人信服 CD 及数码只属次货。英国 Hi Fi News 率先应战,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的史丹利8226;腊雪兹取得联系,对上述两对金耳朶发出请柬。德式士收到挑战书后,从未回信,亦从不就此事公开发表过意见。Linn 那只蛮牛 Tiefenbrun 先生,都算为保卫领土而战至一兵一卒,真个班马去多伦多表演他的判断力,这一件数码 CD 斗模拟 LP 的擂台,是在加拿大 Sound Canada ?音响杂志总编雅伦8231;洛夫特(大家应该记得他的大名,他是八二年十月美国 Stereo Review 上刊出那篇哄动一时,港译「Hi End教徒在海市蜃楼中迷醉」之原著。洛夫特在文中将全世界发烧友异行一概写成「笨实加个箍」)的 Hi Fi 房。
世界级金耳朶出洋相
测验程序,是经 Tiefenbrun 同意的硬桥硬马「双盲目」式 ABX 比较。ABX 是先听 A 音源,再听 B 音源,然后在听到 X 音源时判断 X 是 A 是 B。双重盲目(Double Blind)意是参与测验的任何人,包括控制人及试听人,在过程中都不知道 A 音源及 B 音源的正确数据。这次测验所用的数码器材,包括新力的 PCM-F1 数码录音机和另一部(未知详情)模拟录音机所录同一节声响之判别。
据初步报告,那是洛夫特和 Hi Fi News 都认为意外的好消息:在接受三十七次 ABX 测验中,「猜」中了十次!我的天,ABX 测验,若然给你和我去估,完全不运用判断力或甚么金耳朶的话,或然率是百份之五十。好彩的话就超过百份之五十。而我们这对世界级金耳朶竟然只中十次!比或然率的百份之五十,即十八至十九次相差竟然如此的离谱。Linn 老细该役真系遇到滑铁卢了,又怎有面目见江东父老?!
德式士一向自称一听就分得出数码 LP 与模拟 LP 的,那一次却噤若寒蝉;他已有 CD 卖了也。德式士的生意眼光又有神来之笔,86 年,数码录音已经把模拟录音判了死刑,德式士却组织了一队无敌奇兵远征莫斯科,任命莫斯科爱乐团为他录音。苏联指挥杰达扬哥演译美国音乐,美国指挥史密夫演译罗宋音乐。成果是 Sheffield Lab 的首套非直刻录音“The Moscow Sessions"。有关人士的名单看来更似世界 Hi Fi 名人录:
监制:Lincoln Mayorga
经理:Doug Sax
录音师:Keith Johnson, Stan Ricker
录音系统:数码 – JVC、模拟 – Dave Wilson 的 Ultramaster
(原文刊于1988年4月号《Hi Fi Review》,作者雷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