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介绍了泽口先生的观点,就是在称为精心协调的作品制作结构中,是编排各种各样的尺度来组成的。声音和画面一样,都必须依靠尺度来控制和运用。
图1:画面的景别定义
那么声音尺度的考虑是怎么一回事?我认为那是无法用仪表来度量的一种尺度,那不是物理尺度,而是心理尺度。就此问题,我曾经和泽口先生讨论过,因此了解到了泽口先生是怎么定义声音尺度这个概念的。他对此明确指出:镜头或者景别是指光学的覆盖范围大小,而声音尺度就是指声学覆盖的大小。他很具体地把他亲自做过的录音实例划分为以下几种尺度的定义:
▌(一)大特写尺度:
在画面的场合,这种尺度是聚焦于眼睛、面部的嘴唇,或者手指尖儿;作为声音,就是录音师要录下声音的微妙细节,这些细节与人们平常听到的声音不同。那些耳边细语、自言自语、呼吸、蚂蚁的脚步声,或者蜡烛芯的燃烧声,都像在一个放大的声音世界里面出现。这个尺度能够把短暂的声音与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恰如其分地协调起来,能够把这个尺度运用自如的音响设计师,会使得电影和电视剧特别受欢迎。
图2:电影画面中远景与特写景别比较
▌(二)特写尺度:
在画面中,这大约是整张脸的大小;对于声音,这就是用近场话筒设置来录音。例如,在平常的一般对话中,突然插入一段重要的对白;短暂地闪回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者在拼接镜头中出现的一些对白。
▌(三)正常尺度
在画面中,这是典型的双人镜头尺度,中庸而稳定;作为声音,就是话筒距离声源为1到3米的常用录音位置。这个位置录音很保险,绝大多数录音师采取这个最常用而且容易听得到的尺度。但是,如果录音师给整个节目都使用这个尺度的话,那么就像一群人在没有抑扬顿挫、毫无生气地在念经,结果使得观众由于声音世界的单调乏味而对整部片子感到厌倦。有时候听到一些吼声什么的,但那只是音量大了,尺度没有变,就是声音的空间尺度没有变。
图3:话筒拾取大特写尺度声音一例
▌(四)长尺度
在画面中,这是整个起居室全貌的广角镜头,就像在广袤的平原上,无法清楚地辨认一个人的形象那样。
这几个声音尺度的定义,与拍摄画面的超广角镜头到超长焦镜头差不多。但是注意到泽口先生在这里避免用“景别”二字,而是用“尺度”,主要是怕引起误会,以为声画两者可以一一对应直接挂钩。这的确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归纳法,如果录音师都能够做这样定量的归纳,相信声音效果与画面的关系会融洽得多。
泽口先生建议录音师在阅读脚本时,就应该考虑声音尺度的元素,就是根据场景和具体情况来编排什么尺度的声音,以便使观众能够欣赏到节目恰如其分地协调和随故事情节所产生的变化。当然,显眼的大特写和长尺度镜头可能有点冒险。然而,使用上述声音尺度,并且能够恰如其分地把这些关键因素与画面协调起来,来重组整个脚本。
那么,录音师能够主动从自己积累的经验中,总结出自己熟悉的“发声”原则,并且运用得当的话,可以使得能以更加稳固的表现形式来展示整个作品内容。
图4:各种声音尺度需要不同特性的话筒
这里说明一下,画面的景别一般从近到远,大致分为特写、近景、中景、全景和远景。如果更进一步划分,还有大特写这个特别的景别。不过,千万不要简单地把声音尺度去跟随画面景别,也就是特写景别就用特写尺度,或者远景一定用长尺度等等。而是把这些画面的景别与声音的尺度根据作品意图有机地协调起来,那就是录音师的主创能力和艺术观这些真功夫得以体现的地方。众所周知。在我们影视业内,有一种作风就是“出声就得”。
不少作品,尤其是电视剧,不管场景如何,都是一种声音尺度来通吃,变化的只是音量。诚然,“出声”可能会马上得到上级的认可,但是不能提供任何未来处理的线索。如果录音师对作品的声音建议只是“为自己着想”,也就是“出声就得”的话,那就不会有进步,而且会引起观众和主创班子的反感,从而大大限制了自己的业务范围。
图5:灌木丛中拾取特写尺度声音一例
既然声音与画面一样,也是有尺度的,或者说有“景别”的。那么同样,也是可以度量的。不过,声音的度量不能像仪表那样进行,而是在脑子里有一杆秤。下面,我介绍一些泽口先生负责制作中的一些检查要点,为避免任何误解和混乱,这些要点只是源于他自己个人积累的经验归纳和摘要,读者可以参考,但不希望读者照搬。
首先,度量自己做声音好或坏的检查要点:
第一、是否从低到高,用了足够的频率范围?这是归纳出的一条原则,来判断是否实现稳定的、金字塔形的频率结构;
第二、是否充分使用了动态范围?这是要看你的声音作品从无声到最大音量的范围里面,是否有抑扬顿挫、丰满从容的声音表现;
第三、是否能使用从锐利清晰的声音(准确对焦)到模糊不清的声音(散焦)这样宽的聚焦范围?借助建立一个多层面的声音结构,你可以把一个平面声音构建成一个厚实和深邃的声场,避免了老是停留在像特写那样的表层声音。我们称之为声音总是贴在屏幕上,无论电视还是电影。这种声音使得观众无法把听到的声音与画面镜头联系起来;
第四、是否组合不同镜头的变化?借助从大特写镜头到超广角镜头的声场设定,可以创建不平凡的、恰如其分的声音表现;
第五、是否大胆使用对白的话筒摆放?也就是是否能够掌握从好像舔话筒那样的嘟囔声,到远离话筒说话的变化范围?
图6:泽口先生2004年在第一届国际环绕声务实研讨会上介绍环绕声声音拾取经验
泽口先生希望录音师们经常检查一下以下几项,相信这几项对于发现下一个挑战,或试图归纳你已经完成的任务来说十分重要。
第一项,你是否做了新的尝试和挑战你自己?
第二项,你是否指导性地把什么事情都交代给了你的助手?
第三项,你是否提供包括导演和演员在内的所有演职员都能够顺利表演的环境?
图7:在海边拾取长尺度声音实景
如果一个人不想重复地对自己的工作采取享乐主义、得过且过的态度,那么在工作中必须执行以上几个要点,因为每一步都会为自己积累营养。
下一篇,将介绍一些相关的实例来说明声音制作是很科学的事情。不是说艺术就可以违背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去整理思路,去归纳艺术创作中的规律,是可以使得声音艺术达到应有高峰的。但是,违背科学,自以为是地随意处理声音的话,最终的作品成不了艺术,反而是被人耻笑的二货。
(待续)
程一中于深圳
2015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