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微奢华:巴洛克音乐之旅
巴洛克音乐指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始兴起,且在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乐类型,延续期间大约从1600年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
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Barocco”,意指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在艺术领域方面,巴洛克风格的特征是精致细腻的装饰以及华丽的风格,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巴洛克时期是贵族掌权的时代,富丽堂皇的宫廷里奢华的排场正是新的文化以及艺术的发展中心,而这个大环境的改变也直接地影响到了音乐家的创作。
十七、八世纪宫廷乐师所写的音乐作品,绝大部分是为上流社会的社交所需而做,为了炫耀贵族的权势以及财富,当时的宫廷音乐必定得呈现出炫耀的音乐以及不凡的气度,以营造愉悦气氛。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常用颤音等技巧来装饰。复调音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于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复调在J.S.巴赫时代发展到极致。数字低音及即兴创作是巴洛克重要的部分,此时,管弦乐团编制尚未标准化。
巴洛克音乐创作的发展中心以贵族的宫廷、私人组织的学会以及天主教教会为主,其中又以宫廷最具影响力。此时期的音乐创作除了适合在宫廷里演奏的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以外,还有贵族沙龙里带有私密气氛的小规模乐器奏鸣曲(Sonata);弥撒、神剧、受难曲以及丰富的管风琴曲目,令教堂充满了圣神的光彩;另外,歌剧在威尼斯快速兴起,借着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将情感抒发到最高点。
这个时期音乐创作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第和亨德尔。
下面“影音新生活”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进行一次“巴洛克之旅”,感受“巴洛克”的细腻精致。
一、“四季”的曲调:异乎寻常的维瓦尔第
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意大利语: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1741年7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威尼斯的意大利神父和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大师级小提琴演奏家。他被认为是最有名的巴洛克音乐作曲家之一,在他那个时代闻名于整个欧洲。
维瓦尔第是一个异乎寻常的音乐家,他的最大成就在于他把自己对形式的精通运用于协奏曲的发展,并把大协奏曲定型为三乐章形式(快一慢一快);他首创的小提琴协奏曲体裁,对小提琴技巧、配器法以及独奏协奏曲形式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维瓦尔第的一生正处于欧洲巴洛克艺术鼎盛时期。他的音乐已渐渐被重视,其中那意想不到的重音、直率而热烈的风格以及突如其来的主题,已逐渐为音乐会听众所熟悉。其最著名的作品为《四季》。
下面我们来欣赏维瓦尔第的名曲:
1、《四季》
此曲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誉创意的尝试》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
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
由于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四季》的标题分别为:《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
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
《夏》则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夏天的疲乏、恼人;
《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这个乐章欢快而又活泼;
《冬》描写人们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以及由炉旁眺望窗外雪景等景象,其中第二乐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编为轻音乐而广为流传。
2、《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此曲是《和谐的灵感》12首协奏曲中的第六首,具有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
它以强劲的节奏激发人的热情,不断强调的重音产生崇高悲怆的美感,严整的调性原则使人感到这音乐来自一个理性的时代,它的旋律、节奏、和声、对位等一切表现手段的综合运用使音乐里有一种埋藏得很深的力量。
3、《A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
此曲是《和谐的灵感》12首协奏曲中的第八首。
二、复调的艺术:西方“现代音乐”之父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1750年7月28日)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也是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D.斯卡拉蒂齐名。
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将复调音乐推上一个空前的高度。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的音乐作品包罗万象,涵括除歌剧外遍及当时所有的音乐领域。他的创作一般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魏玛时代(1708~1717),可以说是创作臻于成熟的阶段;柯登时代(1717~1723),则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许多贡献卓著的作品都完成于这个阶段;而莱比锡时代(1723~1750),是巴赫将宗教艺术推至最高境界的时期。
下面我们来欣赏巴赫的名曲:
1、《G弦上的咏叹调》
此曲又名为《G弦之歌》,此曲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为其《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而脍炙人口。
演奏:米沙·昆特
2、《马太受难曲》
“马太受难曲”是巴赫于十八世纪创作的。这部曲子共分为78首分曲,真实地再现了耶稣被犹大出卖、被捕、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
演唱:Erbarme dich
3、《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号
巴赫收集了他的六首最好的协奏曲献给勃兰登堡的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侯爵,这就是著名的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 ,又名“伯兰德伯格协奏曲”,展现了绚丽多彩而又富于独创性的对比,华丽而高超的复调手法,活跃而宏伟的旋律。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号的乐队配置比较特别,仅仅使用了弦乐器,只有三把小提琴,三把中提琴,三把大提琴和作为通奏低音的一把低音提琴和一架羽管键琴。这种独特的乐器配置使得这首协奏曲更像是一部室内乐作品(就是一个声部只使用一件乐器的乐曲),声部之间的对话显得尤为重要,而乐器音色上的差别较小也必须依靠出色的作曲技巧加以弥补。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三、雄伟和崇高:擅于清唱剧的亨德尔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为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
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哈雷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乃于1703年迁居汉堡——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
亨德尔的曲风雄伟、崇高,其清唱剧质朴感人,把高度的艺术性和虔诚的宗教信仰融入了一个个音符之中,是戏剧性的英雄史诗。从《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到《参孙》都同样出色。
其主要作品有: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弥赛亚》、《犹大马卡白》等三十二部,歌剧四十六部,管弦乐《水上音乐》、《森林音乐》、《烟火音乐》各一套,管弦协奏曲十一首,大协奏曲四十二首,还有室内乐、组曲、序曲、恰空等器乐曲。
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下面我们来欣赏亨德尔的名曲:
1、《弥赛亚》
此曲为大型清唱剧,是亨德尔最为有名的作品之一。多首合唱曲均深入民心,如《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哈利路亚大合唱》及《被宰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和《阿们》等都被世界各地合唱团和诗班所演唱。
演唱:英国剑桥国王学院唱诗班
2、《皇家焰火音乐》序曲
《皇家焰火音乐》是亨德尔晚期最伟大的乐队作品之一,它是受命为英国庆祝“爱克斯-拉夏贝尔和约”的签订而作。
序曲以华美而富丽堂皇的慢板旋律开头(片段1),然后以传统的赋格开始快板主体,利用乐器的对比重叠,表达出有活力、复杂的织体(片段2),然后又回到慢板。
3、《赛尔斯》“绿树成荫”
第一幕第一场开始不久,赛尔斯在宫中花园里,见到绿叶青葱的树枝,触景生情,唱出的一首赞美大自然景色的咏叹调。歌词只有一句,“从来没有见过一片大树荫,有这样可爱和美丽”,但它的曲调既徐缓从容,优雅抒情,又高亢挺拔,英武豪迈,因而为歌唱家所喜爱,成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曲目。
演唱:Jackie Evancho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古代风格虽然继续风行,但后来仅用于圣乐,而现代风格则逐渐用于非宗教音乐。由于音乐语汇的扩大,圣乐与非宗教音乐之间、声乐风格与器乐风格之间以及民族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