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幻想性的,清新而抒情,音乐简朴”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
挪威作曲家爱德华·哈格路普·格里格,生于1843年,卒于1907年,是19世纪民族主义乐派在北欧的主要代表之一。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是具有民族浪漫主义色彩的典范之作。
挪威与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地处欧洲北端,这里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西欧发达国家。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和带动,北欧的社会发展开始加快,经济、文化都有相当的进步。这个时期北欧各国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如丹麦的安徒生和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瑞典的戏剧家斯特林堡,在挪威则有戏剧家易卜生和作曲家格里格。
挪威的历史又与瑞典、丹麦的历史不同,挪威曾经是瑞典的从属国,不像瑞典和丹麦在历史上曾经强盛过。挪威是高纬度国家,气候寒冷,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内,国土面积虽不大,海岸线却很长,且海岸险峻,多峡湾,便于藏匿。挪威是传统的航海国家,不但善航海,也惯出海盗。从中世纪开始,就有横行于欧洲沿海的海盗出没,他们四出劫掠,杀人越货,挪威海岸就是他们的老巢之一。这些海盗被称作“诺曼”,就是北方人的意思,而挪威的国名,意思是“北方之路”。挪威人的性格深处也残留着海盗时期的冒险精神和不务正业的恶习。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运动波及北欧以后,这里对浪漫主义的反响主要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文化一方面是挖掘民族传统,张扬民族意志,另一方面也有民族精神的自省。剧作家易卜生的名剧《培尔·金特》剧本写于1874年,易卜生邀请格里格为戏剧写配乐,格里格用了两年时间为《培尔·金特》写了22段配乐。格里格的音乐生动地表现了剧中的情节、人物和戏剧性环境,构思精巧,音乐内容生动,起到了烘托舞台效果的作用,为《培尔·金特》的演出成功起了很大作用。有的评论家甚至说《培尔·金特》之所以享誉世界,主要功劳全在于格里格,而不在于易卜生。这个说法也过于偏颇。《培尔·金特》上演十年之后,格里格从戏剧配乐中选出八段音乐,编成两部组曲,《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和第二组曲。
培尔·金特其实是村里的一个无赖
《培尔·金特》的剧情是这样的:村子里的青年培尔·金特,自幼与母亲奥塞相依为命,虽然已经二十岁,可是终日游手好闲,不事劳作,既懒惰又痴心妄想,穿得破破烂烂,还口称要当皇帝,尽干些不着边际的事,村里的人都不爱理他。培尔·金特本来与青年姑娘苏尔维格相爱,可是不知什么鬼催的,他在人家的婚礼上把新娘英格丽德拐走,带到了山里。在山里过了一段日子,培尔·金特又抛弃了英格丽德,与山妖的女儿搭上了。为了继承山妖的王位,他装上尾巴,放弃了做人的尊严,在山里与妖魔鬼混。为了找回儿子,妈妈奥塞和情人苏尔维格一起敲钟,钟声震垮了山神殿,培尔也被震醒,才恢复了人格。回家以后,培尔与苏尔维格生活在一起,可是妖女又带着她与培尔生的孩子闹上门来,培尔再次离家出走,到海外去寻找财富。他到过摩洛哥贩卖黑奴,深入过阿拉伯,梦想成立培尔国,自己当国王。几次发财,又把金钱挥霍一空。在埃及,他被送进精神病院,被疯子们迎为皇帝。后来辗转来到美洲,淘金发了大财,他用船载着无数财宝航行回家,不料遇上风暴,船被打沉,培尔勉强逃生。当他终于回到村子里时,已经白发苍苍,一文不名,苏尔维格仍在等着他。苏尔维格原谅了培尔·金特的所有荒唐事,培尔·金特在她的怀里,听着苏尔维格的歌声,告别了人生。
戏剧《培尔·金特》由于在内容上暴露了挪威民族性格上的某些弱点,首演时不太受欢迎,后来才逐渐被观众接受。
格里格的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有两部,共八首。这些音乐是从舞台配乐中选出的,打乱了戏剧内容顺序,按照组曲的要求组合成第一组曲和第二组曲,所以,从组曲内容里是听不出原剧情节发展的。这里我们介绍一下组曲内容。
第一组曲:第一首《清晨》培尔·金特贩卖黑奴发了财。一天清晨,他在一个山洞前表露心迹,幻想在沙漠里建立金特王国,自己当国王,又想在尼罗河上建立培尔·金特城。这段音乐是幻想性的,清新而抒情,音乐简朴,具有牧歌风格。在整个组曲中,这首《清晨》被收入各种唱片曲集中。
第二首《奥塞之死》奥塞躺在病床上,盼望负罪潜逃的浪子归来。培尔·金特在母亲弥留之际回来,却还沉溺在幻想中,他用幻想的故事把母亲送入天堂。这段音乐只用弦乐器演奏,苍郁而又肃穆,生命之火慢慢熄灭。
第三首《安妮特拉之舞》培尔·金特在阿拉伯沙漠里,一副阿拉伯装束,自称是预言家。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用舞蹈向他献媚,培尔也假装疯魔地爱上她。
第四首《山神殿》培尔·金特在山里与山妖的女儿鬼混,并与山妖的女儿结了婚。这段音乐是组曲里最有代表性的段落。
第二组曲:第一首《英格丽德的悲叹》培尔·金特拐走新娘英格丽德,始乱终弃。被遗弃的英格丽德在音乐里是个动人的女性。这段音乐是如歌的咏叹,抒情的音乐畅诉哀怨之情。
第二首《阿拉伯舞》一群阿拉伯女郎跳起阿拉伯舞,向培尔·金特献媚。这里的音乐极力渲染东方情调,也就是土耳其风格,这是欧洲音乐对所谓“东方”的理解。
第三首《培尔·金特归来》培尔·金特在返回挪威的船上,遇上风暴,船触礁沉没,培尔抓住一只小船,侥幸脱险。这段音乐主要是对海上暴风雨的描写,在滔天巨浪中挣扎的培尔刚刚有所省悟。
第四首《苏尔维格之歌》这是由苏尔维格唱出的盼望培尔·金特归来的祈祷之歌,是全剧中最充满柔情的一首。如果不知道《苏尔维格之歌》,几乎可以说对戏剧《培尔·金特》和组曲《培尔·金特》一无所知。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女高音歌曲,许多女高音歌唱家演唱并录制过这首抒情歌曲。在两部《培尔·金特》组曲中,第一组曲比第二组曲演奏频率要高,但是第二组曲中的《苏尔维格之歌》仍是全部八段音乐中最著名的。
《培尔·金特》组曲在问世的一百多年中,演奏的次数远远超过原剧的上演场次,是格里格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代表作之一。格里格的民族音乐家地位的确立也与这部作品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