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录音监制,经常可以随意改变重播效果的音色,引起一些朋友认为我是个反 Hi Fi,反电声的发烧友。其实录音跟真实演奏两件事在今时今日已可说是并肩而立、分庭抗礼。万不可因为录音是一种科技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成就。相反地,录音技术已经发展为独当一面的崇高音乐艺术。
录音技术目前已可说是臻达了无所不能之境界,但并不代表任何摩登录音只要采用已知的最「完美」器材便成为「完美」录音。理论上或者有人敢说,实际上成功的录音除了要靠优良的技术及仪器之外,天时、地利、人和是左右录音成绩的三大要素。同样一枝咪高峯,同一现场同一位置上,今日可以有美的效果,明天却令人掩耳疾走。温度、湿度的变化固然有影响,还有是可能永远不获解答的神秘之谜。
权威性见仁见智
若问录音与真实演奏两者那一种更为代表艺术上的权威性,答案就不容易决定。真实演奏较为像一帧绘画,富于制造的即兴性。录音则相当于摄影,它的再造性经过精雕细琢。真实演奏仍然带来动态上无比的满足,又在视觉辅助方面,给现场的欣赏者增加玄妙的刺激。录音却像摄影一样,可以运用种种黑房技术去制造各式各样现场所不可能有的效果气氛。
讲到黑房技术,流行音乐录音少不了。甚至,流行音乐的范畴,因为录音特技效果的辅助而大大地拓张,流行音乐录音为全世界亿万家庭提供了现场演奏不能比拟的伸缩性及变幻性。残响的精巧运用,已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人声重叠的特技,历年来也创造了不少金唱片。改变磁带的速度,善用数码科技,又可以制造千变万化的非自然音响。电子音响、回响、磁带速度、声叠声的综合创作,已经俨然成为一门只在录音创作品上出现的演奏艺术。今时今日,有名气的流行歌手,无论在台上表演或录音时都一定自备度身定造的咪高峯,以弥补其腔音的短处。在录音时,除了特种咪高峯之外,更可巧妙地运用频率均衡器「调谐」歌者的声线,使歌手的歌喉更富于性格、更具磁力。总之,运用录音技术,电声学家就可以随意创造一副人造的歌喉,任何虚有其表的小毛头,只要有某种吸引潮流的气质,给唱片星探们一连串的安排及再造,便可摇身一变,成为一位唱片界的新星。不少流行歌手,基于本身质素所限,都不便轻易举行演唱会,就是这个原因。
利用混音技术和残响技术灌出来的唱片,不仅捧红了大把歌星,而且捧红了大把乐队。显赫一时的曼道凡尼大乐队,在演奏厅里给人的印象完全跟听唱片是两回事。Phase 4 唱片最畅销的立体声两边走流行音乐,娱乐性当时也具丰富的价值。
为了Hi Fi 买指环
在古典音乐方面,录音特技无疑是吸引全世界爱乐者深入欣赏的第一招。始作俑者就是迪佳公司的传奇人物 John Culshaw。在立体声唱片问世的第一年 1958,Culshaw 和佐治苏堤在维也纳替廸佳公司赌下了唱片史上空前最大的一注;灌录了华格纳指环集的「莱茵河之金」。当年,买这套唱片的 Hi Fi 迷目的多数是为了欣赏歌剧的立体声效果及行雷闪电特技音响。
在录音时,音量不足的歌剧独唱者可以运用电子技术灌出成绩优异的作品。不少年老或技巧差的钢琴家在演奏技术困难的乐段时,左手部份随时请替身瓜代。小提琴或大提琴独奏部分某一段录出一个不堪入耳的「酸」音时,剪接者有办法为他矫正这个音符。逝世多年的伟大歌唱家所灌录的歌曲,可以用「插入」技术配上崭新的乐队伴奏部分,以新演奏、旧歌声的姿态再上市。凡此种种,卫道之士可以说是踏在脱离艺术的危险边缘,但新潮之士也可以说它是藉以提高艺术水平的一种技俩。
爱廸生发明留声机的原意,并不期望它他日会成为播放音乐的家庭娱乐玩意;他认为留声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将是对商业及教育方面的功用。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预见到 Hi Fi 器材能有朝一日深入至每一个摩登家庭。今日 Hi Fi 录音技术,是人类文明进化的重大里程。发烧友不论成为 Hi Fi 的奴隶也好、善于享受人生也好,都应该感谢先进录音技术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日子。
「好」的录音不一定「真实」
因此,好的录音,并不一定是忠于真实的录音。只要灌出来的音响富于美感,就算听起来跟真实现场演奏相距甚远,也值得拍烂手掌。Hi Fi 名家麦李云信在香港发表谈话,曾猛弹 EMI 唱片录音差,他认为 EMI 采用大堆头咪高峯及多频段混音器,使音乐中真正的平衡度受到破坏。他赞成每声道只用一枝咪,极其量最多加一枝咪拾取残响混入左右声道而已。本港不少深入欣赏音乐的发烧友,对麦仔的「伟论」大表反感。固然,EMI 目录上不少因为混音技术不妥而出现音色不平衡毛病的录音,但音色丰满美丽、令人爱不释手的佳作亦复数之不尽。另一方面,几间发烧级公司采用每声道一枝咪的录音虽然清晰透明,但有几张最初十次八次听得非常刺激的唱片,就愈听愈觉其单薄。
靓声的录音就是好录音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靓声的录音就是好录音,并不能以它是多咪录音抑或少咪录音而取舍。少咪录音目前是一种潮流,看来它也有非常可取的长处,值得电声界继续去探索。但少咪式录音的流行并不意味着多咪式录音会被淘汰,因为多咪式录音的伸缩性仍然强过少咪式。
最新出品的一些多咪录音唱片,无论在音色的平衡度和动态范围各方面,均有十分显著的进步。古典音乐录音风气,近来已经脱离了初期卖弄音响效果的习惯,这是个可喜的现象。数码唱片制作态度已反璞归真,崇尚美丽的音色而摒弃肤浅的夸张。
全世界发烧友的欣赏口味是在提高之中。朋友,你近日爱听甚么?
(原文刊于1987年4月号《Hi Fi Review》,作者雷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