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在2001年发表第一代iPod时,Steve Jobs(乔布斯)说了一句:“iPod,将1000首歌曲放进你的口袋”,这一句简单的话,从此改变了音乐市场的生态。数字音乐真正进入一般人的生活中,人们不用再携带占据空间的卡匣、CD、MD和庞大播放器,只需要1台随身数字音乐播放器,上千首音乐就这样放入口袋中。
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早期的数字音乐的声音品质,普遍无法和CD相比。但随着播放器本身和音乐格式不断地改善,现在我们可以在随身播放器和智能手机上,享受接近甚至超越CD规格的音乐,让热爱音乐的乐迷随时随地都可以体验高质量音乐。对于非专注于音质的使用者来说,一般智能型手机就可以满足大部分听音乐的需求。
关于智能型手机的音频处理架构和对音质影响的问题,下面,“影音新生活”就为大家细细道来:
在开始介绍智能手机前,我们先来简单的分享一下音频处理程序,虽然智能手机拥有非常强大的运算能力,有时候甚至可以比拟高端计算机配备。但是这看似强大的运算能力,当音频输入至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后,却又不能套用相同的概念。
各式DSP都被设计用来完成不同的专属作业,并且各自拥有不同的频率周期,犹如显示芯片被设计成专门处理影像任务,拥有其自己的频率周期来决定其运算能力一样。音频处理器也是相同的概念,于是智能手机的中央处理器有多少GHz频率周期,有时不能直接等于其音频处理的运算能力。
高阶随身播放已经开始往更加注重音质的方向迈进
在处理实时的音频时,浮点(Floating-Point)运算能力,和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ngle Instruction,Multiple Data)处理的速度则显得更加重要。由于声音是一个连续性的信息,所有上述的处理流程,都必须在每1个声音取样周期内被完整的重现。一般常见的音频格式取样频率大多为44.1或48 kHz,如果使用中央处理器来运算音频数据,除了会造成大量的电力消耗,也会产生不能接受的延迟。
在没有使用专属DSP的情况下,这个延迟大多落在100~250毫秒,在一般实时音频处理的情况下,目前的认知是延迟最好不要超过20ms,这大概是人耳能够分辨的最小延迟。任何超过这个数值的声音延迟,都会让用户觉得音频输入和输出有时间上的差距,同时音频处理的延迟也许会造成音质劣化。
声波经由麦克风转变成模拟电压,再经由模拟数字转换器、计算机、数字模拟转换器、喇叭后,最终转变为声波
音频编译码器则拥有高精度的浮点运算单元在其DSP中,利用高速的浮点运算能力,专用音频处理架构来解决延迟问题。此外由于大多数的DSP算法并没有为多核心优化,所以这时中央处理器核心数量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反倒是内存带宽和DSP的频率周期,对于降低声音频号处理延迟有更大的帮助。
在正式进入介绍智能手机音频处理前,我们先介绍由传统功能型手机到智能手机,演化路程和音频处理架构改良过程。这不只是让大家了解手机音频处理的演化史,同时也让大家更深入认识,为何半导体工艺演进和操作系统音频处理架构改善,能够让音质更优异。
早期手机主要是通讯功能为主,内部主要的半导体组件包含射频(Radio Frequency)、基频(Baseband)、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和内存,当时主要以基频为手机芯片的核心,负责处理手机主要的讯号处理工作。
系统单芯片(SoC)是一个将计算器或其他电子系统集成到单一芯片的集成电路
随着技术的改进,让手机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高度地整合,再加上为获得更轻巧的体积,并且考虑节省芯片和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成本,大多将各种相关计算能力原件都整合成单一系统级芯片(SoC,System on Chip),内建简单的应用处理器与数字模拟转换单元,同时肩负基本通讯功能与简单的计算工作。当时大多将多媒体编译码器,整合到基频或应用处理器中,音频区块同时横跨中央处理器芯片的模拟和数字部分。
到了智能手机的年代,应用处理器因应日益增加的其他运算功能而逐渐被重视,也取代基频芯片成为智能手机芯片的核心。应用处理器芯片可以整合各种计算能力,多媒体编译码自然也包含在其中,但随着消费者对多媒体影音质量需求不断的提升,应用或基频处理器具备的多媒体编译码能力,也逐渐无法满足需求。
独立型音频处理芯片除了单纯播放音乐,大多提供多样化的音频处理功能
目前将音频处理从中央处理器,转移到更高效能的专用音频编译码器上,已经是很常见的作法。但是由于整合到SoC时,因为芯片面积的限制和成本上的考虑,较不容易被一般用户所注重的音频处理,就成了精简的目标。再加上音频处理器是模拟/混合讯号IC,模拟芯片制程在发展上较缓慢,因此当处理器往更高制程迈进时,音频处理器IC往往造成制作上困难,因此音频处理器在整合过程中往往会有所妥协。
Snapdragon S4世代处理器:MSM8960框图,其中音频处理芯片(WCD9310)已经单独独立出来
因应智能手机越来越多的声音相关功能,不同于传统的整合设计,现阶段音频编译码器逐渐朝着非整合设计方向演进。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处理器制程进步幅度减缓,市场又对智能手机处理器效能需求日益增加,造成应用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的面积越来越大,迫使本来被整合入应用处理器之中的音频编译码器,被从内部被移出来。
高通(Qualcomm)在几年前推出Snapdragon S3世代处理器时,就把多媒体编译码器从应用处理器独立出来。改将多媒体编译码器和射频芯片整合成另一个SoC,并且搭载专属的DSP,来降低处理上的延迟。多媒体编译码器独立于基频处理器与应用处理器之外,除了能够降低影音频号处理的延迟外,专用的处理架构也能大幅减少电力消耗,使得独立多媒体编译码器的设计架构有着显著优势。
系统单芯片(SoC)是一个将计算器或其他电子系统集成到单一芯片的集成电路
为了获得更优良的音质表现,部分注重声音表现的高阶智能手机产品,大多采用ESS、Wolfson、Yamaha、Texas Instruments、Cirrus Logic等,传统音频半导体芯片厂商提供的音频解决方案。像是拥有制作过iPod音乐播放器经验的Apple,从第一代iPhone使用Wolfson WM8758BG,到最近iPhone 5s的Cirrus Logic 338S1201,Apple一直都采用独立音频处理芯片的设计来处理音频。
Android软件堆栈架构概要图
相较于iOS设备较为封闭的系统,硬件一家独大的局面,Android智能手机的音频处理芯片则来自不同的厂商。除了上面提到为了节省成本整合音频编译码器的SoC设计、高通自行设计的音频处理芯片,还有像是三星Exynos、NVIDIA Tegra这类整合度较低的处理器,必须额外搭配音频解决方案所使用的音频处理芯片,造成Android智能手机的音质表现差异非常巨大。而且即便使用相同的音频解决方案,各家手机厂商在音频方面的调校功力,也会决定最终输出的音质水平。
除此之外,由于Android智能手机厂商在音频处理这块的经验较薄弱,自然是比不上拥有随身播放器研发经验的Apple。但是从早期三星Galaxy S采用Wolfson WM8994独立专用音频处理芯片开始,也可以看出部分Android品牌在其高阶产品上,开始注重其音质的表现水平。而后续的Galaxy S II,更使用内建AB类功率放大器的Yamaha YMU82X芯片改善手机驱动能力。
而iOS系统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并且iOS设备硬件的完全由Apple所掌控,使得iOS可以针对少数硬件专门开发音频处理接口。因此在程序和接口优化上更加轻易,对于实现高音质移动装置有明显的优势,不过移动版iOS也有其自身的问题存在。
像是为了兼容不同的iOS移动装置,移动版iOS目前只支持播放最高48kHz取样的音乐格式,并且很可能在位深度方面也和Android相同,最高只支持到16bit。对于想体验高质量音乐的用户来说,目前不论iOS或是Android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有着众多不利的因素,Android智能手机相较于可靠,但技术渐渐落后的iOS设备来说,在音质提升上有着更大的可能性。借助于弹性非常高的硬件搭配方案,Android智能手机将能够搭载最新,且效能更好的音频处理器芯片。再加上ESS和Wolfson近期都开始布局,媲美其自家高阶DAC芯片的低功耗音频处理芯片,其他传统音频半导体芯片厂商,也势必会开始重视低功耗音频处理芯片市场。
而且Android和Linux的底层核心,似乎都能支持不同取样品率的音频,从市场部分使用Android作为其操作系统的高阶随身播放器来看,例如iBasso Audio DX100,使用自家技术改写音频处理接口,来克服Android音频处理系统的问题,也间接证明Android开放式架构的确有比iOS更高的可塑性。
由于Android智能手机在硬件配置上采用开放性政策,于是为了兼容各类音频硬件,和解决可能发生取样频率不支持的问题,Android增加了1个取样频率转换器(SRC,Sample Rate Converter)音效外挂模块来解决这个问题。
SRC能将不同取样频率的音频都转换成44.1kHz输出,但也在音频处理过程中,带入大量的延迟和系统资源的占用。并且由于Android的SRC运算质量不高,使得处理非44.1kHz音频时,会产生严重的声音劣化问题。
虽然目前可能有一些言之过早,但随着技术上的突破和更多厂商的投入,也许不久的将来,就能够出现音质接近高阶播放器的Android智能手机产品。
结语:无论是iOS、Android还是Windows Phone系统,各自的特色和发展空间都十分明显。在消费层面中,我们追求的是高效和高性价比的产品,而在Hi-End领域,音乐爱好者则是追求更高水准的音乐表现力。展望未来主流手机外挂一颗具有独立运算的高性能DAC将成为主流,独立的耳机放大电路设计可以在功耗得到平衡的前提下,获得专业播放器的音质。例如高通曾在研发支持DSD播放和手机USB解码模式的应用,未来的Hi-Fi手机或许就能变身成为数字便携解码耳放。
(本文编译自台湾电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