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90年代,还只有少数几家电视台可以稳定直播环绕声节目,而且是非常简单地配合标清NTSC画面,附加一条现场观众话筒来捡拾环绕声。美国人认为3-1格式么,后面声道只要一只话筒就够了。
在所谓高清电台和XM电台(笔者注:一种无广告卫星电台)的现代数字声音广播里,号称已经有70%的节目是环绕声播出,但大多数只是采用“上变换”编码器,把常规立体声节目转换成所谓的环绕声广播。那时,NHK广播大厅里包括调音台、制作系统和监听环境都不支持环绕声。
图1:泽口先生在1997年纽约AES大会上担任环绕声会议的主席,深田先生在会上首次发表“深田树”
泽口先生他们通过传输2个独立的混录来实现常规化播出,比美国的先进多了。他和深田先生申请在AES上宣读这个方案,很快得到AES总部的批准。他们主要介绍3-2、3-1、立体声三种制作方法同时进行的混录方式,并在《八月惊叫》和《最后一粒子弹》高清电视剧里得到应用的经验。这是泽口先生在日本之外第一次进行这样复杂的演讲,而对于深田先生来说,则是平生第一次。泽口先生清楚记得,他们两个到了哥本哈根的旅馆之后,在房间里彻夜大声地用英语排练整个演讲稿本(见图1、2)。
图2:泽口先生和深田先生在哥本哈根酒店房间里的合影
他们的联合讲演后来参加过AES、IBC、韩国KOBA和中国环绕声国际务实研讨会等各种国际性会议。泽口先生主讲环绕声设计,而深田主讲关于音乐环绕声的文献和进行演示。因为他们的演讲始终保持内容全面、演示内容新颖,而且作为有价值的文献来准备演讲大纲。所以,泽口先生和深田先生二人组的环绕声讲演效果十分显著,在我国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由于泽口先生多年参与国际学术组织的活动,对于怎样才能使得讲演让人容易理解对他来说驾轻就熟。他认为最主要的是“吸引力”。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像我们这样从事内容制作的专业人士,不大习惯做演讲准备。大多是脑子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然后播放一些自己参与制作节目的CD或DVD光盘。
然而,大学的研究员或者生产商知道如何准备令人炫目的PowerPoint。但是,他们做的PPT,很少看到有精心、直观地说明或演示的。深田先生则不然,他做出的演示,总是受到与会听众的热烈欢迎。因为,他的讲稿是经过严格分析听众想知道什么,然后精心组织起来的。从他的讲稿,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主讲人诚意“付出”的态度。
图3:泽口先生主持的2001年德国Elmau的第一次AES环绕声大会文件
1996年,日本音响协会(JAS)提出调研为后CD格式提供下一代音频的项目。通过这个活动,1998年提出了称为ADA项目的报告,那时,泽口先生和日本哥伦比亚公司(笔者注:就是Denon或天龙)的高桥幸夫先生一起负责环绕声工作组。项目研究了从节目制作到家庭还音环境的全过程,并明确了SA-CD和DVD-Audio是方向。
1988年在东京Big Site举行的音频博览会Audio Expo上,这个工作组利用展场的一角,做了环绕声演示和观众调查。结果十分有趣,即使是环绕声和2声道立体声是完全分开的两组,观众都是倾向更高质量的格式。此外,对于“希望载体”问题的结果显示,包装载体之后就是环绕声数字广播。
图4:泽口先生收藏在瑞典召开的AES环绕声大会会刊
对于音频行业面临止步不前的境地,泽口先生的想法是要有所突破,要通过不断反复的努力让消费者能有卓越画面与优秀声音合一的体验。音频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要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务实活动来提高人们对音频的修养。这个《环绕声演示和观众调查》的调研工作十分重要,这是大规模开展环绕声制作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调查,是无法找出前进方向的。
2001年的第一届AES环绕声大会在德国靠近瑞士边境的小城Elmau举行,这是AES第一次把环绕声作为单一主题的会议,后来在瑞典等国也举办过(见图3、4)。泽口先生负责关于广播剧环绕声制作的90分钟专题讨论会。一般来说,在会议上发言,总是有点神经紧张。
图5:泽口先生(前排左二)应邀对我国体育比赛电视转播进行环绕声培训,这里音响发烧友会找到熟悉的面孔
如何打消这种紧张气氛,泽口先生建议,首先,考虑一个能让听众和你自己微笑的开场白。一旦你让会场气氛轻松起来,后面的事情就很平稳地开展起来了。如果自己在讲话时特别紧张,你的“人气”也会传到听众那里,使得整个会场的气氛紧张起来,这样大家都不会从你的演讲中得到收获。如果主讲人能经常微笑地扫几眼听众,那对你的讲话会有好处。
如果看见听众中有你认识的人,你可以走到他们中间,询问他们对话题的意见或建议,这样做会大大缓和会场气氛。由于泽口先生讲授水平极高,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例如他应邀对我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这里列举一些照片,与读者共享(见图5、6、7)。
图6:泽口先生在印度进行环绕声讲座
召开一个特定主题的会议,人们聚集在那里共享相同的目标,经常整晚讨论。如果把心得、体会,以及有关诀窍的谈话总结出来印刷成书,肯定对传播和扩大环绕声有利。
1998年左右,泽口先生开始策划为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一本制作指南,有利于环绕声的教育和启迪。他想让这本手册包含更广泛的题材,尽可能多地请各个国家的环绕声朋友参加,提供一些诀窍,而不是自己一个人独自完成。开始,泽口先生想寻找赞助商负责印刷,而作者都是免费志愿供稿,以便实现免费派发。
图7:泽口先生(右三)在韩国某电视台进行环绕声培训
可是,真正实行起来,发现困难很大。在寻找赞助商的同时,找到了英国的Focal Press出版公司,并提交了出版概念性建议。对方要求一个合乎逻辑的建议书,包括出版宗旨、预期读者和各自的收益,以及成本估算等。这样,免费派发就成了泡影。可是,在泽口先生收到的应邀作者回复中,“让我们为将来能轻松制作环绕声的人们,集合我们曾设法了解的诀窍和智慧,这是环绕声指南。”成为了出版宗旨。
手稿开始聚集,大约三年才基本完成收集工作。从稿件里,泽口先生发现,美国的内容制作者往往不愿意发表他们的诀窍。相反,欧洲人重视写作的价值,慷慨地发送自己的手稿,即使尚未积累起来的几页诀窍内容,也会发给他。
图8:日文、中文、韩文版的《环绕声制作手册》相继出版
终于,日本著名出版社《兼六馆》在2001年出版了日文版的“环绕声制作手册”,而2003年,我国正式出版了由日本泽口真生先生编著的《环绕声录音制作手册》中文版,受到广大音频工作者的欢迎,几乎人手一册。大家称这本书是环绕声录音的《圣经》。
从这本书里,人们知道了什么是DECCA树、深田树和滨崎方框,也知道环绕声录音可以用在任何事件的记录上,例如体育运动、舞台演出、大型集会、机场、火车、风暴、海啸等等。音乐也不只是古典音乐,其它任何形式的音乐都可以。可以说本书满足了录音师们初步的愿望,获得了如何进入环绕声世界的正确信息。
尽管中文版和韩文版已相继出版,但泽口先生并不知道国外具体反应如何。当他2004年应邀到我国,看到《第一届音响亚洲论坛》上许多录音工程师手中都拿着中文版的《环绕声录音制作手册》,这对泽口先生来说是极大的鼓舞。这也引发了日后对《国际环绕声务实研讨会》的大力支持,以及与我国环绕声先行者的深层次交流,下一篇将有详述。
(待续)
程一中
2015年6月16日